分享

呼伦贝尔民族史略

 司敬雪书院 2023-04-11 发布于河北

郭沫若考证黄帝本是戎狄人的祖先,他主编的《中国史稿》载文:“那些以黄帝为想象祖先的北方氏族部落,原来也是戎人和狄人,后来才融为华夏族,因而黄帝才奉为华夏族的始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从黄帝至尧、舜、禹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是颛顼后裔,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契母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姓子氏是帝喾后裔。弃(后稷,弃母姜原踩巨人脚印而生弃)。周也是帝喾后裔,姓姬氏。1995年在涿鹿县矾山镇发现黄帝城。拓跋鲜卑认为他们就是黄帝的后裔,从公元415年有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3人,4次到涿鹿县桥山黄帝庙祭奠黄帝。从黄帝至尧、舜、禹据考证(见《国语·鲁语上》)夏人、商人和周人也都是起源于华北的蒙古人种后裔。黄帝时代疆域,《史记》载文:“北至于幽陵(幽都之北的呼伦贝尔),南至于郊止,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这段记载是根据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为欲》:“北至大夏”而写的。北至大夏即山戎之国鲜卑,《魏书·序纪》考证:“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拓跋鲜卑姓黄帝姓,肯定了拓跋鲜卑就是黄帝的后裔。并明确指出“始均(鲜卑始祖)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五千年来鲜卑文化的客观存在不是不见经传,《山海经·海内经》载文:“北海(见加尔湖)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兴安岭)黑水(黑龙江)出焉……有大玄之山(兴安岭),有玄丘之民(鲜卑);有大幽之国(幽都、幽陵),有赤胫之民(乌桓)”。
     拓跋鲜卑的发祥地,拓跋鲜卑先帝石室旧墟之记载更是史书不绝。《魏书·序纪》载文:“统幽都之北”;《北史》载文:“黄帝二子昌意,昌意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统幽都之北”。《魏书·礼志·卷一八O》载文:“魏之先居幽都也”。《魏书·卷一百》乌洛侯国条:“世祖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末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前述《书经》、《史记》二书也都有记述:“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幽陵)”。众多古史都有记载。关于“幽都”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有始》解释说:“何为九野?……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关于玄天的解释见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述汉武帝闻玄洲等十洲于西玉母……亦颇仿《山海经》:“玄洲在北海之中(贝加尔湖)戎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上多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铙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处,甚肃肃也。”可知玄天、幽都是古代九野、十洲之一,又称大玄都、幽都。大玄之山是大兴安岭之谐音,有玄丘之民就是指兴安岭狩猎民族鲜卑;大幽之国是指拓跋鲜卑祖居石室旧墟的幽都(幽陵)有赤胫之民,就是指兴安岭以西到大泽(呼伦湖)宣帝开始的南迁游牧民族乌桓。扎赉诺尔砖厂发现的古墓群内有角端弓,证明是乌桓墓,此墓都是头北仰直葬,有棺有椁与黄帝之后裔墓葬同。(见图匈奴弓和角端弓)。自古久居呼伦贝尔的戎人(黄帝后裔)到公元220年北魏始祖神元皇帝力微继父诘汾献帝命率部南迁大泽(呼伦湖),南迁大泽原因:《魏书·序纪》载文:宣帝、諱推寅立。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其)土昏冥(暗)沮洳(过渡湿润)。又说:“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还说:“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復徒居”。公元249年北居长川(内蒙古兴和县),公元259年西迁于定襄之盛乐(和林格尔土城子),公元315年拓跋猗卢建立代国,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淝水战前后前秦瓦解,拓跋珪始皇帝于公元386年乘机复国,建都于云中盛乐(托克托县)。公元398年7月迁都于平城(山西大同)改国号称魏,史称北魏,元魏和拓跋魏,公元48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从古代戎人拓跋鲜卑的北移南迁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得出人类的生存规律性认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决定着人类的生产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