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卑的故事(一)

 好了明理 2018-04-04

鲜卑的故事(一)

娜娜 18047089399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人。

因为在呼伦贝尔境内,有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大兴安岭。

因为在大兴安岭的北段顶峰东端,有《魏书》所载的鲜卑旧墟石室。

因为拓跋鲜卑正是从这里出发,披荆斩棘,入主中原,建立北魏。

因为北魏作为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北朝王朝,深刻影响了之后的历史...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来讲讲鲜卑的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先来明确一个概念,拓跋鲜卑只是“鲜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除了拓跋部之外,鲜卑还有众多的部族,他们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又陆续消亡或沉寂于历史。

只不过,拓跋鲜卑后起而勃发,一举统一北方,成为了结束十六国割据走向隋唐大统一的桥梁。

鲜卑的故事(一)

18047089399

首先,鲜卑是谁?鲜卑来自于哪里?

追根溯源,当下关于鲜卑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既然能成为一种历史意义上的说法,那么就都不会是空穴来风。

根据《魏书》的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意思是说:当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有的留在了中原,有的分封到了边远荒僻之地,其中黄帝之子昌意的最小的儿子,也就是黄帝的孙子,被封在北方,而在封地中有大鲜卑山,所以以地名为自称:鲜卑

以地名为国名,或以地名为族名,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鲜卑的故事(一)

娜娜18047089399

可鲜卑会是黄帝的后裔吗?

据考证,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崩于公元前2599年,活了118岁。

对黄帝已知可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相传由周文王与周公父子所著的《易经》,成书时间距离黄帝所处的时代已有1500年之久。

而记载鲜卑为黄帝后裔的《魏书》,成书于北齐天保五年,也就是公元554年。那么按时间来推算,《魏书》所记载的关于黄帝与鲜卑的关系,事实上已经有3000年之久。

由此我们就产生了一点点的疑惑,3000年后再来书写3000年前的历史,是不是本身就有些牵强附会。

在《魏书》涉及族源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理解:这是鲜卑对中原文明的仰慕,是鲜卑在建立北魏之后要证明自身“正统地位”的一种需要。

其实,在3000年时间跨度中,我们还可以见到一些关于“鲜卑”的蛛丝马迹。

但这些只言片语的记载,仅能证明鲜卑的存在,而不能说明鲜卑与黄帝之间的关系。

在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左丘明所著的《国语》卷十四《晋语八》中有这样的记载:“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

楚为荆蛮,置茅蕝(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

意思是说:周成王与各诸侯在岐阳会盟,邀请了楚和鲜卑的首领参加,可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楚与鲜卑都是蛮夷,所以只能看守祭祀天地神灵的火堆,而不能参与会盟。

三国时期的韦昭在研究《国语》这一段落时,还特别加了一个注:

鲜卑,东夷国。那么东夷在哪儿?他是一个国家?一个部落,还是一个民族呢?

在周朝《礼制》中,有一种对中原以外民族的贬低性称谓:“北狄、西戎、南蛮、东夷”,这里所说的东夷,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民族,而是对生活在中原以东的不同民族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种族、传统和起源。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流放到东夷。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武庚与周政权派驻监控东夷的蔡、管、霍等诸侯国共同起兵反叛。

成王与叔叔周公很费了些力气才诛杀了武庚,放逐了蔡国国君等一同起事者。

鲜卑大概就是这时被邀请或被胁迫到歧阳参与了诸侯会盟,结果上不了台面,只能看护火堆。

随后,周成王封姜太公于齐地,封周公的长子姬伯禽到鲁地,以齐鲁两国镇守东夷,希望从此杜绝殷商一脉。

因为周王朝持续的讨伐与齐鲁两强长期的同化,东夷势力渐渐逃匿、消亡或融入华夏文明。

有想留下来的,就有想离开的。

东夷鲜卑正是那股“逃匿”的族群,他们先是从山东半岛越海迁徙到了东北辽东一带。

在那里,他们遭遇了另一支源远流长而且顽强彪悍的民族——肃慎,据说是满族人的祖先。

可以想象,远道而来的东夷鲜卑是无法与自尧舜时代就盘踞于此的肃慎相抗衡的,所以只能继续北迁。

直到他们遇见了高寒多林木的大兴安岭和水草盈盛的内蒙古东部草原,才停下了脚步,这里才最终成为先秦鲜卑的生息之地。

考古发现为先秦鲜卑迁居一说提供了佐证。

据1961年的《文物》杂志介绍,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墓群。

这座大型的古墓群考证约为二千九百年前至东汉初期的鲜卑人墓地。

考古部门清理了31座古墓,出土遗物300余件。这些古墓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木棺,多为单人墓葬。

墓中的尸骨几乎都是仰身直肢,头向北安放在棺木中。墓葬中还有大量的牛、马、羊殉葬和陶器、铜器、骨器、 木器、贝壳等随葬品,其中袋形三足陶铜器和头北单茔墓葬方式都说明了墓群主人与黄河流域文明悠久的联系,此外,木器和贝壳等随葬品的出土更让人猜测他们与东夷文化之间的渊源。

这就是鲜卑出自东夷的说法。鲜卑除了与东夷可能有渊源以外,《史记集解》中还有“鲜卑出于山戎”的提法: '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可是,山戎在春秋末期,就已经衰落,并被灭掉,而且山戎已经完成了游牧到农耕的生产模式的转换,怎么会和鲜卑搭上关系呢?

还有一种说法,鲜卑是由逃亡汉人组成的,《史记索隐》中引用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意思是说:当年秦筑长城,有人逃到了塞外,来到鲜卑山,以鲜卑自称。

更详细的记载源自《翰苑集》,它引用《汉名臣奏》:'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前面的意思和《史记索隐》如出一辙,有趣的是增加了对鲜卑二字的解读:“鲜者,少也”,是说:这群人人数不多,“卑者,陋也”,是说:这些人没啥文化、见识短浅。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尤其是在记载他族或者他国的历史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通过贬低对方而抬高自己的记载,或者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他族他国的记载,那么这样的历史,是不是可信呢?

在没有考古实证和历史文献相左的情况下,我们就得认为那是真的,或者的确有那种可能。

但庆幸的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段历史,在不同的记载中,会呈现不同的样子,这也就为考证历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我们现在所说的鲜卑的起源也正是要将不同的可能性告诉给大家,最后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要看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鲜卑的故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