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心理学——遗忘曲线

 新用户21623770 2023-04-11 发布于美国

遗忘曲线

说到遗忘曲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通过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的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Image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Image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及时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艾宾浩斯的实验精准的揭示出了三条规律:首先,我们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也就是说你在学习时就会发生遗忘。其次,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会遗忘掉大部分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的减慢。再者,遗忘的曲线会渐渐趋于平缓,也就是说,遗忘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就不会再产生遗忘。艾宾浩斯记忆实验中还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结果直接告诉我们几个结论:第一,一次记忆的材料太多会直接增加记忆的难度;第二,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第三,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要保持较高的记忆量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那么遗忘曲线的规律对高效学习有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启示二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根据后来的研究,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
启示三: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
另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