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印记 | 石峪寺里走出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

 扬眉剑客 2023-04-11 发布于山东

3月14日,章丘区普集街道的石峪寺门前花开满枝,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里不时传出年轻人的声音。那是普集街道新招募的讲解员,他们都是20来岁,正值青春飞扬。他们讲述的是84年前另一群年轻人的故事:在这个寂寂无名的地方,当年的这群年轻人发起成立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拉开了章丘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发起人李曼村时年21岁,也是青春飞扬的年纪。

铁蹄之下李曼村翻山求助抗日救国军

石峪寺位于三山峪村,章丘长白山之阳。当地人告诉新时报记者,这里早就是章丘区闻名的“红色景点”,近两年更是升级“变身”为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石峪寺是章丘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陈列着李曼村生前用过的笔、帽徽、领章、诗词手迹,参与的清西战争当年的报道……在当地村民和讲解员的介绍下,重新翻开那段历史,致敬峥嵘岁月。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令人发指的暴行随着战火迅速蔓延,章丘同样未能幸免。日军在普集海套园、相公庄等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罄竹难书的血案。当时在天尊院当小学教师的李曼村,联络了爱国志士宋怡翔、方子成、张洪超等人秘密相约,反复寻求出路。三条路摆在面前:是随国民党撤退流亡还是解散学校回家当顺民?抑或组织抗日武装上山打游击、抗战到底?

举棋不定之间,听闻在长白山北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李曼村、宋怡翔等人连夜翻过山,到达当时的长山县一带,受到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部廖容标、马耀南、姚仲明等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并鼓励他们:“说干就干,脱下长衫,拿起武器,拉起队伍打日本。”长白山一行,共产党的鼓励,犹如一盏明灯,让他们在漫漫长夜中找到了前行的目标,为组建抗日武装部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寺中起义拉开章丘武装抗日序幕

1937年12月中旬,李曼村、宋乐生、方子成、张洪超等人,在祖营坞村宋乐生家多次秘密开会商讨,最终依照《全国抗日救亡总会章程》成立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国会”。

1938年2月16日晚,李曼村带领陈明英、张元楷、李世夏、李传林、陈德武、崔志德、崔希令7人到达石峪寺,第二天,宋乐生、方子成、张洪超、张聘三等带领所联络的50余人到达石峪寺。经几个发起人商定,部队定名为“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推选李曼村任司令、宋怡翔任政治指导员,方子成为参谋,负责军事训练,张洪超负责地方后援工作,张聘三为司务长,张元楷任文书。至此,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正式成立,揭开了章丘人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序幕。

星火燎原,在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影响和带动下,章丘又成立了第二支、第三支抗日队伍。章丘早期的三支抗日武装均被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其中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六支队二十一中队,在章丘境内活动不久即赴外地作战,融入抗日斗争的滚滚洪流,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在章丘石峪寺成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最初的成员中,有一半是铁匠,他们带动章丘大部分铁匠搭伙入伍,投入军工生产,为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生产兵器,当时有歌谣这样唱:“章丘铁匠改了行,深山密林建厂房,不打锨镢造刀枪,专杀鬼子蒋匪帮。”一些手艺绝妙的铁匠师傅在一无图纸、二无精密机械设备的简陋车间里,凭借铁匠人的智慧和力量,为抗日武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薪火相传普集出了六位将军

新时报记者还在李曼村祖籍万山村见到了他的亲侄子——74岁的李智远。

在他的记忆中,二大伯李曼村性情柔软,但很有主意,认准了一件事,就坚定地去做。“当年家里人都是打铁种地,但二大爷却坚定地跟随党发展革命事业。”他说,自己只见过李曼村三次,但对他有很深的孺慕之情,作为将军的子侄辈,也是有49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村里当过村支书、村主任、村长,现在年纪大了依然在村里做点文书的工作。“我也得向老前辈学习,为党做点工作,为老百姓服务嘛。”作为英雄后人,李智远有荣誉感也有使命感。

纪念馆内保存的李曼村的遗物

“土地虽穷,志气不短。”老党员崔昌俊这样形容那段历史对后人的影响,他是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之一,他告诉记者,红色精神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中,在故事的一遍遍讲述中,慢慢“刻”进了普集人的基因,成就了这方水土这方人。在普集街道,当兵从戎无上光荣。包括李曼村在内,普集先后出了六位将军。“到现在,年轻人入伍当兵依然是全家全村骄傲、人人称道的事。”英雄之风,山高水长。而今在普集的各个战线楷模榜样层出不穷,全国劳模刘志汇、三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义务清扫大街的西山村85岁的老党员宋善教、寒冬跳井救人的仲桄维……

1995年,石峪寺被章丘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设立“章丘市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旧址纪念碑”。多年来,章丘区广大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中小学生等各界人士经常到寺瞻仰、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2015年,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石峪寺抗日武装纪念馆得到了全新的修复完善。2018年,为更好地发扬红色精神,在李曼村、张兰厚等英雄子女的大力支持下,普集街道投资40余万元在寺旁建立了一座英雄广场,和石峪寺一道传承着那段永远都不曾褪色的红色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