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州走出革命老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革命老区 2023-04-11 发布于湖北

  打造赣南红、客家调、平安城三张“金名片”

  赣州走出革命老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创新开展“双进双促”活动,推动警力下沉,打造“城市快警”勤务模式,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 记者黄 辉

  □ 通讯员 邓增顺 刘志友 文/图

  滔滔赣江水,赓续红色血脉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巍巍罗霄山,见证赣南老区平安建设蝶变跃升。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十年振兴、十年巨变,谱写出“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精彩华章。

  十年来,赣州市深化平安赣州建设,在构建推进体系、凝聚治理合力、筑牢基层基础、提升工作质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打造“赣南红”“客家调”“平安城”三张社会治理“金名片”,托举起平安赣州建设新高度。

  五次捧回“长安杯”,连续七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近三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平安建设考核连续位居全省第一……这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赣州市潜心探索革命老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的生动诠释。

  赣南红: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红色治理

  地处寻乌县长宁镇的三二五村,是全国为数不多用数字命名的行政村,也是全国首批红色名村。 初冬时节,层林尽染。走进三二五村,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法治公园、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村史馆、红色驿站……目之所及,红色已成为三二五村闪亮的“LOGO”。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二五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教化功能,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这事搁在心里硌得慌,找'红色调解队’把事情一说,他们专程来现场调解,很快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聊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三二五村村民钟某脸上堆满笑容。

  原来,钟某有一片竹林,竹子生长得很茂盛。钟某平在旁边种植了桃树,导致几棵桃树经常光照不足,还有很多竹笋长在了桃树下。钟某平未和钟某协商,私自把竹子砍了。

  三二五村“红色调解队”接到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经过释法说理,钟某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钟某道歉,钟某也同意让出竹林3米,保证桃树的光照充足,一起邻里纠纷就此得到化解。

  这是赣州市创新“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城市,赣州市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制定市域社会治理专项规划,由市委“一把手”担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指挥体系。同时,创新开展“红旗、红土、红心”三大工程建设,组织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网格、红色细胞、红色阵地、红色驿站、红色队伍、红色物业、红色教育、红色基金“十红”创建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因老旧小区改造,会昌县西北街某小区的路面开挖一个星期后,却没有任何动静,业主意见很大。

  物业行业协会党组织和调解小组立即召集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社区居委会三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通过讲政策、摆事实、明道理,第一时间平息业主心中的怨气,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近年来,由于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会昌县小区管理混乱、矛盾频发。如何破题?会昌县把打造“红色物业”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物业行业协会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并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通过“红色物业”改造,会昌县物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物业费收缴比例由2019年的47%上升为2021年的80%,物业类纠纷由2020年的294件下降为2021年的73件,业主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赣州市大力推行“党建+网格”工程,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1.48万个网格实现党支部(党小组)全覆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综合体3914个。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8300个社会组织全面强化党建工作。推行社区与单位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下沉社区服务,统筹各类资源参与社会治理。

  客家调:激活地域文化 打造治理品牌

  赣州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长期以来形成了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具有崇文、知礼、孝顺、谦恭的优良传统。

  在客家风俗里,“老师傅”是对道德高尚、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老者的尊称,倍受社会的尊重和爱戴。2013年,赣州市章贡区结合这一客家风俗,在南外街道派出所试点建立“老师傅调解室”,聘请退休民警陈敬东等4名“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

  “老师傅”们充分发挥自己住在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结合各自退休前的职业特点,退休不退岗,积极投身社区基层治理,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转化刑满释放人员、化解矛盾纠纷,使一大批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尊敬和信赖。

  如今,“老师傅调解室”已突破地域局限,在赣南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近年来,赣州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精髓,探索推出“老师傅”“打铁佬”“和事佬”“实诚人”“章贡大妈”等一系列“客家矛盾客家调”品牌,推出“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赣南表嫂来学法”“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平台,以及“食茶调”“你'钉’我办”等一系列微治理样板,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地一品牌”效应,极大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夯实了基层治理底座。

  截至目前,该市共设立人民调解组织4338个,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平安城:守护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阳光照耀下,赣江河畔微风轻拂,一派祥和。

  行走在赣州市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头戴特制蓝牙头盔的“城市快警”骑着摩托车来回巡逻。

  这是一支特殊的警察队伍,他们每天不是在出警巡逻的路上,就是在警情处置的现场。他们离市民最近,到现场最快;他们做到秒级响应,快速处置,用热血与汗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

  今年1月13日21时许,龙南市金龙银座小区附近,一名男子正在某建筑工地行窃。接到群众报警后,“城市快警”队员兵分多路,在建筑工地展开搜寻,行至一陡坡时,发现嫌疑人正在锯电缆。从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了几分钟。

  快警为什么能这么快?据介绍,赣州已成立20支“城市快警”队伍,每支队伍被分成多个小组,每组3人,以最小的作战单元,让“城市快警”灵活起来。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赣州创新建立社会治安“大巡防”机制,在全市推行“城市快警”勤务模式,将其打造成街面巡防的“尖刀利剑”,实行“有警处警、无警巡逻”,24小时全天候屯警街面、值守备勤,推动全市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提速增效,为群众编织起一张安全防护网。

  据统计,今年以来,赣州“城市快警”共出动巡逻警力9.5万余人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96人,打击现行犯罪77起,处置警情11495起,调处纠纷4678起,救助群众3879人次。

  “城市快警”是赣州持续深化平安创建、守护“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的一个缩影。

  积小安,成大安。近年来,赣州将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九组”,制订《赣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平安建设体系。

  ——坚持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和心理服务场所建设“双实施”,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和相关部门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以智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746个;

  ——建成赣州交警智能指挥中心,交通拥堵指数由1.43降低至1.25;

  ——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开展护校安园、新型警力护校园,全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4550所学校完成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护学岗配备等。

  与此同时,赣州加强基层政法力量建设,推动警力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配齐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驻村辅警3465名,实现“一村(社区)一辅警”全覆盖。在全省先行先试民意受理中心,开通24小时热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具有赣州特色的司法服务体系、群众评价体系和制约监督体系,该中心成立以来受理工单1.5万件,回访满意度96.17%。

  2022年上半年,赣州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17%,列全省第一。

  “十年实干争先,十年精彩蝶变。”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建军表示,赣州政法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客家文化优势,强化政治引领,创新红色治理,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努力争创新时代政法“第一等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