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驰名中外的艺术杰作。它主要是用黏土作胎,经素烧后将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催化剂,涂在器物表面,再入窑焙烧,经过800摄氏度左右的炉火烧制而成。 唐三彩是由黄、绿、蓝三色作基调,入窑焙烧,经过复杂的窑变,进行自然调染,使其流淌成多种色调。因釉料中含有大量的助溶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焙烧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瑰丽的三彩釉。由于是在唐代创烧,又以三种颜色釉作基调,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三彩发现始末 20世纪初,陇海铁路工程修至河南洛阳,邙山脚下古墓中出土了唐三彩。古玩商将这些器物运到北京,引起了古器物研究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人的重视。外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出重金购买,唐三彩于是蜚声中外。 唐三彩主要是为陪葬而作的冥器。由于唐代厚葬风气很盛,冥器的需求量激增,推动了三彩陶器制作烧造业的发展。唐三彩多出土于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20世纪50年代,河南巩县曾发现唐代专门烧造三彩器的窑址;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河南的文物工作者又对巩县的唐三彩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示出其文化内涵和烧造工艺的全过程。根据西安地区唐墓出土的三彩陶器数量比洛阳还多,而且陶塑的形体还特别大,从远地运输绝非容易的情况,学术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推论:西安附近应该有烧造三彩的窑场。 20世纪80年代初,铜川市电瓷厂的工程师梁观登在厂门外漆水河边曾捡到过唐三彩标本。198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工作站在电瓷厂门外的漆水河西岸,发掘出唐代制作和烧造三彩的作坊、窑炉遗址。 唐三彩作坊窑炉重现于世 唐三彩窑址位于耀州窑遗址中心区,坐落在漆水河岸边,取水十分方便。七座窑洞式作坊一字排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既有窑工休息的居室,又有坯件成型、施釉装饰的作坊,还有放置半成品、产品的库房。除作坊顶部坍塌,其余建筑设施、生产工具、模具及半成品均保存完好。作坊内遗存有当时拉坯成型的木制转轮,虽已腐朽,但痕迹十分清晰。轮子旁的坐石、坩泥团、盛水的瓷缸、陶盆、匣钵、陶塑成型的模范,以及成型好待烧的蹲狮、执壶、灯盏、碗、盆等器物坯件摆放有序如初。烧造三彩的窑炉就建在作坊的窑背上,窑炉结构和已发现的烧瓷窑炉大致相同。可贵的是,窑室遗存的支烧具、放置坯件的架板上的三彩釉滴还历历在目;用柴作燃料燃烧后的柴灰,还遗留在落灰坑内。在作坊门外还发现了试烧三彩釉的小炉,炉内遗留有三彩釉滴和柴灰。这也是目前已知我国发现最早配制唐三彩釉料和试烧的实验场所。 发掘中还出土了三彩制品4000多件,种类丰富、用途广泛,既有生活用器,又有陪葬的冥器,还有建筑材料及琉璃建材。其中首次发现的一件三彩龙头构件,不失为我国三彩建筑构件中的珍品:它集贴、塑、雕、镂、刻、印、划等装饰手法于一体,生动地塑造了突目、凝眉、挑吻、獠牙、飄须、含珠的龙头形象。龙头施棕、黄、绿三色彩釉,釉色斑驳亮丽;龙头长方形中空,后部两壁各有一个穿孔。该构件系安装在大型高级建筑挑檐部位,既可防止木质挑檐受风吹、日晒、雨淋变朽,又起到了装饰和宣示建筑等级的作用。它的发现,把以往唐三彩仅作为陪葬冥器的功能,扩大到建筑领域。我国建筑大师、陕西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张锦秋女士看后,给予了极高评价。她认为,这件精美、高等级的三彩建筑构件应该在唐代宫殿建筑上使用,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三彩作坊内还意外发现了唐代的琉璃瓦。我国琉璃瓦的烧造和使用大致起源于战国时期,而文献记载始于北魏,唐代文献则称其为“碧瓦”,唐大明宫就有绿色琉璃瓦出土,但不知其烧造地。黄堡窑发现的琉璃瓦以绿色为多,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均以瓷土为胎。它的发现,说明了地处大唐京畿之地的黄堡耀州窑,在唐代就与宫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烧造宫廷高级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唐三彩出现的 历史原因和制作工艺 黄堡耀州窑唐三彩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同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联系。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对外贸易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唐文化博大清新、光艳照人,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唐三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次,唐代耀州窑处于初创阶段,工匠们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广收博集,积极吸纳外地窑场先进制瓷经验,制烧技艺日臻成熟;加之丰厚的历史积淀和该窑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为唐三彩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再次,唐三彩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主要是为陪葬制烧冥器。唐代兴厚葬,冥器需求量激增,推动了三彩陶器生产的发展。最后,黄堡地处唐京畿之地,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都城长安所需的三彩器皿及宫殿、寺观等皇家建筑的高级三彩建材、琉璃瓦,历史地落在了这个具有宏大规模和先进制陶工艺的窑场肩上。 唐三彩是一种挂釉的陶器,它的胎料是用于制瓷的白色黏土。其制作工艺是:采矿、拣选、粉碎、淘洗、沉淀、陈腐、练泥,然后成型、修坯、晾干之后,放入窑内经过100摄氏度左右的素烧,冷却之后再施三彩釉二次入窑焙烧,烧至800摄氏度左右即可。 三彩生活器皿采用轮制,异形器和像生的人物、动物俑等艺术形象,则以捏塑、雕刻或翻模成型。它的工艺特点主要有: 第一,胎料选择和制备十分精良。用作三彩的胎料都是精选的上等黏土,制作要求也十分考究,不但要排除杂质,而且要粉碎成无颗粒的粉末,然后反复搅拌沉淀、陈腐、捏练后使其可塑性大增,为三彩的各式器形成型奠定了基础。 第二,三彩器的成型十分关键。胎体在轮制时,器坯的中心点与转轮的中心点扣合紧密,受力均匀,坯体内颗粒分子按照工匠操作时手指运动的方向排列,纹路均匀。因此,在窑中高温焙烧时不易变形。 第三,工匠们对三彩的焙烧技术掌握得非常娴熟。工匠对三彩坯件的烧成温度、升温、降温都掌握得恰到好处,使窑内的热幅均匀,因此坯件裂变情况少。在焙烧挂釉坯件时,膨胀系数比较均衡,胎釉在热力袭击下的膨胀和冷却时收缩率一致,使得胎釉结合紧密避免了变形。 第四,三彩的釉质明亮光润,主要成分是硅酸铅。工匠们熟练地掌握了三彩釉的配方,可以随心所欲地配制各种色釉,使得三彩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三彩釉配好后还要先试烧,烧制成功以后再正式应用。黄堡窑址发现的试烧三彩釉的小炉,证明了窑工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三彩釉料的配方、烧成工艺,和他们在艺术创造实践中的科学求实的精神。 第五,三彩人物俑烧成后,还要实施“开相”工艺。为了增强塑造人物形象的质感,人俑的头部不施釉,仅上白色化妆土,唇上加朱红,眼瞳、眉毛、发须和巾帽都涂墨,足部也不施釉仅涂墨,这在艺术上增强了真实感。 第六,三彩器成型后再辅以刻花、三彩骆驼三彩骑马女俑三彩扁壶三彩枕三彩院落模型印花、贴花、捏塑等工艺手法。为了使三彩在艺术表现上更趋多样化和形象生动,有些器物成型后还要辅以一些装饰手法。在塑造人物、动物形象时,为使三彩釉达到千变万化的效果,还要用点描、浅描、泼洒等手法做出织锦、交缬等染织纹样,绚丽灿烂、光彩异常,成为我国和世界古代艺术的瑰宝。 唐三彩的艺术成就 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品种丰富、器形多样。日用器皿有盅、碗、炉、釜、灯、枕、埙、铃、钵、香薰、盏托、盒盖、温瓶、水注、执壶、唾盂、烛台、盘口瓶、双鱼瓶、长颈瓶、葫芦瓶;交通工具如牛车模型,建筑体如院落模型、瓦当、板瓦、筒瓦、琉璃瓦、龙头构件、兽面贴饰等;俑人形象如武士、胡人、贵妇、少妇、仆人、侍女、骑马俑等;动物俑如马、狮、虎、狗、鸡、猪、猴、骆驼、镇墓兽等;还有箭靶、水井、卧榻模型等。 唐三彩的制品囊括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生活中的实用器,还是民俗、宗教用器,自然界中的动物或是外域友邻之人民用器,应有尽有。 唐三彩中,人物和动物器型占绝大多数,它们是一个时代造型艺术的产物。唐王朝继隋而统一中国,其雕塑艺术在北方原有的浑厚、劲健的基础上,加进了南方雕塑风格中的清新柔润的特点。工匠们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把社会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选材严格,主题开掘得比较深,手法以洗练、明快为主,重在摄取神态,塑造的各种形象均表现出特定的情感和特征。 出土的那些女俑的仪态、服饰都塑造得丰富多彩,有的高领广袖、亭亭玉立,有的悠闲娴雅、裙带生风。 动物俑的艺术性也很强,不同种类动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十分突出,经过艺术处理,给人以轻健强劲之感;形体比例准确,结构分明又富有艺术的概括力,它们的动作和神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些动物和当时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比如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它是唐王朝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与域外联系的输血管。而各种动物中塑造最成功的是马的形象。马在唐代有突出的地位,无论是保卫祖国的边疆、要塞,还是征战沙场,无论是宫廷的礼仪活动,还是贵族们体育竞技、游乐出行,都离不开马。著名的唐昭陵六骏石刻,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时曾经骑过的六匹坐骑,主题还是马。我们所看到的唐三彩马俑,大多骨肉停匀、线形流畅、神完气足,有的腾空奔驰,有的缓步徐行,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啃蹄,有的引颈向天,有的张嘴欲饮,有的翘唇调情,有的追逐戏耍,给人以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感受。 耀州窑的唐三彩制品中,还发现了不少的建筑材料,如三彩瓦、瓦当、三彩龙头套饰、三彩建筑模型、琉璃瓦等,这些都与河南巩县窑出土的唐三彩类型有别。 唐三彩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它独有的釉彩工艺上。耀州窑的工匠们成功地配制出黄、绿、褐、赭、白等不同颜色的釉彩,表明工匠们已熟练掌握了各种金属呈色剂的属性,并以高超的施釉技巧烧出色彩浓郁、千变万化、风格各异的三彩制品。釉彩的运用,分单色、二色、三色、多色等。单彩器以赭、褐、绿彩为主,多彩器以黄、绿、赭为主色,调配成其他各色。工匠们巧妙地利用各种色釉在烧成过程中熔点降低、自然流动的特性,创造出或数色相互浸润,或两彩相间,或以一种釉彩为主加缀其他釉彩,或运用当时染织品流行的交缬技术形成朵花、散花、斑点、斑块、串珠、网格、条纹等,都具很强的装饰效果。 ![]() 唐三彩窑址 ![]() ![]() 三彩龙首构建 ![]() 三彩女坐俑 ![]() 三彩胡人俑 ![]() 三彩骆驼 ![]() 三彩骑马女俑 ![]() 三彩扁壶 ![]() 三彩枕 ![]() 三彩院落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