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香是一切中焦气化药的药引子。

 风声之家 2023-04-12 发布于江苏

南方地区久居山岚瘴气必然湿邪较重,所以人们智慧的根据地方气候饮凉茶者居多。虽然大气环境适合,但有的患者由于个人体质因素也不一定适合。喝凉茶就拉肚子了。那么停喝凉茶,辅以中药调整可恢复,有损但不严重。现在还未到天热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就开始吃雪糕了,这种损耗气化,很容易形成湿邪。可能当时不发病,但会发于之后的某一年某一个时间段。仔细分析发病史还好,如果不能仔细分析,又误认为是刚发的,导致对病情,病程的认识不足,错误或无法判断预期。如果发作这些病,就是饮食生冷,贪于寒凉,或久居潮湿饮冷之地所发疾病,恶寒,胸脘满闷,纳呆,舌苔腻,首当其冲就是喝几顿藿香正气水,完全可逐步改善,而且避免了寒湿继续深入。

比起炒苍术、炒白术、甚至茯苓来说,藿香的日常使用并不多。但从主任的系统中该药使用频率还是较高的。原因在于用药体系不仅仅是从功效学入手,还有气化层面的考虑。

认识和学习中药,包括学习中医,有三条路径。分别是功效学、病机学、药理学。而我的切入点在于气化学,实际上是病机学的延伸。基本不再单独看这味药的功效是什么了,也不太关注药理怎么结果了。完全从病机入手认识这味药。所以,我接下来会从气化角度分析为什么我非常重视这味药。

脏腑为气化的发源,气化充足与否在于脏腑运转是否正常,又在于经络、脉管、肌肉之间是否通畅。可能发病在鼻腔的一个病,或者发于皮下的脂肪瘤,除了治疗鼻炎那几味药,或者化痰散结的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入气化思路了。

麻黄是解表气化的,辨证用了麻黄之后,表证邪气得以去除。这个表不仅仅是外感,还包括一切跟表卫系统相关的病症。学习中医一定要举一反三,还要知常达变,还要懂得“无字处读书”,别总是想着麻黄就是发汗解表的。这样就错了,局限了。麻黄我用于治疗痛经,属于风寒入少阴的痛经证型效果很好。麻黄可以用于皮肤问题,鼻炎问题,甚至受寒引起的精神困顿都可以。以麻黄之力,达在表之邪,使在表气化恢复正常。而不是一味的只看功效。我之所以如此重视理法就是源于此因素的。

藿香这个药,之所以平时所用不多,就是因为大家习惯于认为此药确实没啥好的特点,祛湿没有苍术好,解表不如麻黄强。实际上,真的中气湿在阻了,需要调动中焦气化了,藿香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藿香正气散的本意。

藿香的用药药证:舌苔白腻,痰浊多,胸脘满闷,且运化能力差,久用调脾胃的药无效,甚或是鼻腔畅通不足,通而不畅。藿香的用药完全不需要后下,我从来都不写后下。除了砂仁后下之外,在主任开的处方里像白豆蔻、肉桂均为一般性煎煮药物。因为主任的煎煮方式为泡40分钟,熬一次,开锅20分钟即可,不需要复渣。气化药药力发挥都在头遍当中,这样熬好的药分两次喝。才能确保足够的药力。若是有滋补品的药物可能会久煎多一半时间,但一般不用。

以藿香为代表的藿香正气散是不可或缺的名方。但绝对不能常用,所以我单独使用藿香、白豆蔻、砂仁的组合,可以作为长期调整脾胃中焦气化系统的用药。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结果,是身体早就气化失调后的反应。还老盯着结果,盯着分泌物用那茯苓、薏苡仁是远远不够的。

藿香扶正气,以驱散体内以中焦系统为核心的邪气。

从气化角度看,凡遇到一个人精神疲惫,但又不是真的虚损,纯粹为湿气中阻的病机。导致了大便粘滞、代谢紊乱,藿香是必用的。比如高血脂可藿香+红曲、鸡屎藤、生山楂,严重的加大黄。糖尿病可藿香+炒苍术、干姜、半夏。尿酸高的可藿香+双金(海金沙、金钱草)+佩兰等。

藿香为气化扶正之药,理应居中而取其气。

人的诸多疾病就在于气化—水路失调后产生的诸多病症,不可谓病症不繁多。如果见此一端都要各种药物从功效学的角度加入,还算得上中医思维吗?绝对不是了。我们不只是要给患者治愈疾病,还要从纯粹的中医学角度在治愈疾病的基础上,使其获得长久的自我康复。不能像西医药那样,用药就管用,不吃药就反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长远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