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萃取液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新乡的天空 2023-04-12 发布于河南
茶萃取液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萃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生产线。



背景技术:

茶为中国传统瑰宝。进入21世纪,茶饮料更是发展迅速,且伴随着饮料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在对产品的需求上,越来越追求新鲜、原味、健康,这对传统的茶饮料企业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传统的茶饮料生产企业对茶叶的萃取加工方式,基本包括三种,分别为:现茶萃取加工方式、茶粉化加工方式、茶萃取液化加工方式,其中,1)现茶萃取加工方式最能保证茶叶原味,但是其也存在有一些问题,如:a)茶叶品质会存在批次间的差异,储存条件也会影响到茶叶的新鲜度,进而影响到产品品质稳定性;b)萃取效率不足,现茶萃取加工中的常规做法为对茶叶进行粉碎,但是,粉碎后的茶叶在存储过程中更容易氧化及吸潮,从而导致茶叶风味变差;c)现茶萃取加工方式中所用的设备相对固定,无法满足产品差异化的风味要求。2)茶粉化加工方式的优点是品质相对稳定,缺点是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大量的热处理及酸碱处理,使得产品风味与原茶相差很大。3)茶萃取液化加工方式属于介于现茶萃取加工方式与茶粉化加工方式之间,所得产品整体风味比较贴近原始风味,但同现茶萃取加工方式一样,茶萃取液化加工方式也会因受到茶叶品质波动及设备固定而无法生产差异化产品的问题,因而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茶饮料产品具有新鲜、原味的需求。因此,市场上亟需有一种既能够很好保证茶叶原味、又能够实现产业化的茶萃取液生产线。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萃取液生产线,其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茶饮料产品新鲜、原味、差异化风味的要求,又利于连续产业化生产实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萃取液生产线,包括用以对茶叶进行前处理的前处理加工线和用以对前处理后的茶叶进行萃取处理的萃取加工线,所述前处理加工线包括粉碎装置、提香装置、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其中,所述粉碎装置具有一液氮罐、一与所述液氮罐相连通并用以对茶叶进行预冷的预冷仓、一分别与所述液氮罐和所述预冷仓相连通、并用以对茶叶进行粉碎的粉碎仓、以及一连通于所述粉碎仓的出料口的旋风分离器;所述提香装置具有一隧道式外壳、一安装于所述隧道式外壳内部并沿所述隧道式外壳长度方向延伸的传送履带、以及多个安装于所述隧道式外壳的顶部内壁上的红外线发生器;所述第一输送机衔接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所述传送履带的进料侧之间,以实现将所述旋风分离器排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所述传送履带上;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进料侧衔接于所述传送履带的出料侧,以实现将所述传送履带输送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指定工位处;

所述萃取加工线包括至少一组萃取装置和一用以储存茶萃取液成品的成品罐,每一所述萃取装置各具有一萃取机,每一所述萃取机的出液口各通过输液管路与所述成品罐的入液口相连通,且在每一所述输液管路上自其进液口至出液口还依次设置有过滤器、换热板和离心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氮罐的出液口通过一液氮管路分别与所述预冷仓的内部和所述粉碎仓的内部相连通,且在所述液氮管路上还安装有流量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冷仓上安装有供茶叶投入的投料口;所述预冷仓的内部通过一第一送料管与所述粉碎仓的内部相连通,并在所述第一送料管内还安装有送料螺杆;

所述粉碎仓的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组,且在所述粉碎仓的内部并位于其出料口正上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内部通过一第二送料管与所述粉碎仓的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上还开设有一供氮气排出的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通过一排气管与所述预冷仓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处理加工线还包括有用以暂存茶叶碎的第一暂存容器,所述第一暂存容器上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机衔接于所述传送履带的出料侧和所述第一暂存容器的入料口之间,以实现将所述传送履带输送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所述第一暂存容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机具有第一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进料侧布设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侧伸入所述隧道式外壳内部、并置于所述传送履带的进料侧的正上方;

所述第二输送机具有第二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的第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料侧伸入所述隧道式外壳内部、并置于所述传送履带的出料侧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侧伸入所述第一暂存容器的入料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萃取装置为四组,分别定义为第一萃取装置、第二萃取装置、第三萃取装置和第四萃取装置,且其中所述第一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釜式萃取机,所述第二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罐式萃取机,所述第三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滴漏式萃取机,所述第四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逆流式萃取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一所述输液管路上还设置有用以暂存茶萃取液的第二暂存容器,且同时所述第二暂存容器还介于所述离心机的出液口和所述成品罐的入液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在该茶萃取液生产线中,一方面,因所述前处理加工线中配置有低温超微粉碎装置和提香装置,这样既能够均一产品品质,又能够提升茶叶的新鲜度和激发茶叶的香气,进而为后序萃取工艺中得到口感鲜爽、茶叶香气醇厚的茶萃取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保障;另一方面,因所述萃取加工线中配置有四组萃取装置,且四组萃取装置既可单独工作,又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组合式使用,从而可配制出差异化风味的茶萃取液,进而可配制出差异化风味的茶饮料,满足消费者对茶饮料产品新鲜、原味、差异化风味的要求。②该茶萃取液生产线的结构简单、合理,利于连续产业化生产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茶萃取液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处理加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萃取加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前处理加工线 10——粉碎装置

100——液氮罐 101——预冷仓

102——粉碎仓 103——旋风分离器

104——液氮管路 105——流量调节阀

106——第一送料管 107——滤网

108——第二送料管 109——排气管

11——提香装置 110——隧道式外壳

111——传送履带 12——第一输送机

13——第二输送机 14——第一暂存容器

2——萃取加工线 20——萃取装置

200a——釜式萃取机 200b——罐式萃取机

200c——滴漏式萃取机 200d——逆流式萃取机

201——过滤器 202——换热板

203——离心机 204——第二暂存容器

21——成品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茶萃取液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前处理加工线的结构示意图和所述萃取加工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茶萃取液生产线包括用以对茶叶进行前处理的前处理加工线1和用以对前处理后的茶叶进行萃取处理的萃取加工线2,所述前处理加工线1包括粉碎装置10、提香装置11、第一输送机12和第二输送机13,其中,所述粉碎装置10具有一液氮罐100、一与所述液氮罐100相连通并用以对茶叶进行预冷的预冷仓101、一分别与所述液氮罐100和所述预冷仓101相连通、并用以对茶叶进行粉碎的粉碎仓102、以及一连通于所述粉碎仓102的出料口的旋风分离器103;所述提香装置11具有一隧道式外壳110、一安装于所述隧道式外壳110内部并沿所述隧道式外壳110长度方向延伸的振动式传送履带111、以及多个安装于所述隧道式外壳110的顶部内壁上的红外线发生器;所述第一输送机12衔接于所述旋风分离器103的出料口和所述传送履带111的进料侧之间,以实现将所述旋风分离器103排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所述传送履带111上;所述第二输送机13的进料侧衔接于所述传送履带111的出料侧,以实现将所述传送履带111输送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指定工位处;

所述萃取加工线2包括至少一组萃取装置20和一用以储存茶萃取液成品的成品罐21,每一所述萃取装置20各具有一萃取机,每一所述萃取机的出液口各通过输液管路与所述成品罐21的入液口相连通,且在每一所述输液管路上自其进液口至出液口还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01、换热板202和离心机203。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液氮罐100的出液口通过一液氮管路104分别与所述预冷仓101的内部和所述粉碎仓102的内部相连通,且在所述液氮管路104上还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05。

优选的,所述预冷仓101上安装有供茶叶投入的投料口;所述预冷仓101的内部通过一第一送料管106与所述粉碎仓102的内部相连通,并在所述第一送料管106内还安装有送料螺杆;

所述粉碎仓102的内部设置有由电机驱动旋转的粉碎刀组,且在所述粉碎仓102的内部并位于其出料口正上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滤网107。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103的内部通过一第二送料管108与所述粉碎仓102的出料口相连通;

所述旋风分离器103的顶部上还开设有一供氮气排出的排出口,且所述排出口通过一排气管109与所述预冷仓101的内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前处理加工线1还包括有用以暂存茶叶碎的第一暂存容器14(如暂存斗),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上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机13衔接于所述传送履带111的出料侧和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的入料口之间,以实现将所述传送履带111输送出的茶叶碎输送至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12具有第一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进料侧布设于所述旋风分离器103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侧伸入所述隧道式外壳110内部、并置于所述传送履带111的进料侧的正上方;

所述第二输送机13具有第二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第二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的第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料侧伸入所述隧道式外壳110内部、并置于所述传送履带111的出料侧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侧伸入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的入料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萃取装置20为四组,分别定义为第一萃取装置、第二萃取装置、第三萃取装置和第四萃取装置,且其中所述第一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釜式萃取机200a(详见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罐式萃取机200b(详见附图5所示),所述第三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滴漏式萃取机200c(详见附图6所示),所述第四萃取装置中的萃取机采用逆流式萃取机200d(详见附图7所示)。四组萃取装置可单独工作,也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组合式使用;另外,所述釜式萃取机、罐式萃取机、滴漏式萃取机和逆流式萃取机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设备,故在此不作详述。

进一步优选的,在每一所述输液管路上还设置有用以暂存茶萃取液的第二暂存容器204(如暂存桶),且同时所述第二暂存容器204还介于所述离心机203的出液口和所述成品罐21的入液口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茶萃取液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具体为:步骤1)前处理工艺:首先,将茶叶投入所述粉碎装置10中,依次经预冷、粉碎、过滤、分离处理后,得到颗粒大小为1μm~5mm的茶叶碎;然后,所得茶叶碎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机12输送至所述传送履带111上,再由所述红外线发生器对茶叶碎进行辐射,完成对茶叶碎的提香处理;紧接着,完成提香处理后的茶叶碎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机13输送至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中;

步骤2)萃取处理工艺:首先根据生产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萃取装置20,以下以所述第一萃取装置和所述第三萃取装置组合使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组合方式),分别从所述第一暂存容器14中量取出两份适量的茶叶碎,并分别投入到所述釜式萃取机200a和所述滴漏式萃取机200c中进行萃取处理,然后萃取出的茶萃取液再依次经所述过滤器201过滤、所述换热板202换热、以及所述离心机203离心处理后,进入所述成品罐21中,即完成茶萃取液的萃取、收集工艺。

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茶萃取液生产线不仅仅适用于处理茶叶,还可适用于处理其它物料。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茶萃取液生产线通过结构改进,即:一方面在所述前处理加工线中配置有低温超微粉碎装置和提香装置,这样既能够均一产品品质,又能够提升茶叶的新鲜度和激发茶叶的香气,进而为后序萃取工艺中得到口感鲜爽、茶叶香气醇厚的茶萃取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保障;另一方面在所述萃取加工线中配置有四组萃取装置,且四组萃取装置既可单独工作,又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组合式使用,从而可配制出差异化风味的茶萃取液,进而可配制出差异化风味的茶饮料,满足消费者对茶饮料产品新鲜、原味、差异化风味的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