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以B市某法院审判数据为样本

 随手一阅 2023-04-12 发布于浙江
文章图片1

基本情况

1.受案数量大幅上升

随着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并随即通过新《行政诉讼法》将其制度化、法制化,行政诉讼起诉难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2016年B市法院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8402件,相较新《行政诉讼法》颁行前的2014年的5008件大幅上升67.77%,且一直到2020年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随着案件基数的扩大,B市三级法院案件数量均明显上升,且级别越高的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越多,收案数量“倒金字塔”现象十分明显。

2.行政机关败诉率无明显提升

2016—2020年,B市行政机关败诉率分别为11%、10%、8.66%、10.67%、11.95%。五年来全市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均在10%上下波动,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新《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以来,行政机关尊重司法裁判的意识有所增强,行政执法标准更加向司法审查标准靠拢。人民法院对行政审判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更加体认行政审判立法目的并不在于判决行政机关败诉,行政机关胜诉败诉仅仅是人民法院对违法行政行为出具的“诊断书”,通过裁判明确法律界限,监督行政执法,化解官民矛盾,减少行政纠纷才是行政审判制度的终极目标。

3.上诉率、申诉率始终居高不下

多年来,行政诉讼上诉率高、申诉率高始终是行政审判中“难啃的硬骨头”。从2016—2020年B市法院的相关数据来看,上述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行政诉讼上诉率、申诉率始终居高不下。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行政诉讼当事人普遍希望通过提高审级来寻求更佳权利救济途径有关,又与行政机关执法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对人不满有关。同时,与民事案件相比,行政诉讼费用调节机制失灵,行政法律规范权利义务界限不清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行政审判案多人少矛盾加剧和审限内结案要求提高,导致法官主持协调和解愿望降低,案件实体裁判率提升,也客观上造成上诉率、申诉率上升。

4.案件类型渐趋多样

随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相关专门司法解释的相继实施,公民权利救济和行政机关接受司法监督的范围不断扩大。从2016—2020年B市法院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所涉行政行为来看,案件种类不再仅集中于几个传统行政行为方面,案件类型多样化趋势较为明显。比如,行政协议类案件作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纳入行政诉讼的新类型案件,增长趋势明显,案件占比从2016年的2%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6%左右,行政审判司法监督和保护范围不断扩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