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生日配置很明确:参考宝玉、宝钗和探春,比宝钗的及笄宴少了这件事!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也就是花朝节,个人理解作者给她这样特别的生日,有暗指林黛玉是花神的意思,这样才符合林黛玉在《葬花词》中怜惜百花,为大观园群芳收葬的人设。 林黛玉本是姑苏列侯勋贵后裔,探花郎巡盐御史家的千金,父母双亡后,就被外祖母贾母收养,成了贾府里身份特殊的养女。 关于林黛玉在贾府中的生活标准,作者也交代的很清楚。
很明显林黛玉的各项生活条件是介乎于宝玉和三春之间的,比如大丫鬟的数量宝玉有八个,三春各两个,但是黛玉却有三个:紫鹃、雪雁和春纤。 那么林黛玉的过生日的配置应该也是介于宝玉和探春之间的。那么先来看看探春的生日是怎么过得。
可见探春的生日配置就是获得贾府长辈和平辈们送礼,应该还有一顿庆生的酒席,包括吃长寿面等等。 贾宝玉的生日配置更隆重些,不仅是因为他得宠,更因为他是嫡子的缘故。 只有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命星官值年太岁周年换的锁儿。家中常走的女先儿来上寿。
书中又写:“因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象往年闹热。” 原来贾宝玉这一年的生日只是最低配置,因为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在家里,而且赶上了老太妃的国孝,朝中有规定:“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 可就是这样,宝玉的生日宴还是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大摆筵席,和众姊妹女眷们热闹了一场,晚上怡红院里还有丫鬟们给他办一场,也请了园中姊妹来一起又吃一顿酒席。可见贾宝玉往年的生日宴会必然是大摆酒席,也请戏班唱戏助兴,才能称之为“闹热”。 还要再参考一下薛宝钗十五岁的及笄生日。王熙凤曾问贾琏该如何办,贾琏说:“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因又听王熙凤说贾母有意给宝钗过及笄生日,贾琏又说:“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结果薛宝钗的及笄生日是怎么办的呢?
这样看来薛宝钗的生日标准就是低于宝玉,但高于探春的,也有长辈和平辈们送礼,还有酒席和戏班助兴。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宝玉往年生日配置>宝钗及笄生日配置>林黛玉生日配置>探春生日配置。 那么林黛玉的生日到底比薛宝钗的及笄生日少了什么呢? 林黛玉的生日上可能没有戏曲助兴,宝钗及笄生日上黛玉因为戏班两次不开心话说贾母拿了二十两银子要给宝钗过及笄生日,“唤了凤姐来,交与她置酒戏”,可王熙凤拿到钱之后就开始打趣起来。
这里王熙凤的话中透露出几个有用的信息:1、二十两银子不够酒席,也不够请戏班的,还得贾府官中出钱。2、贾母“既高兴要热闹”才会办酒戏,如果不高兴,不想要热闹,自然就不会这样了。3、贾府里其他的晚辈们过生日,都是官中出钱,按照份例办,黛玉算是特例,但也不至于高于贾府三春很多,所以凤姐才说:“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那些梯己……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 贾母听了凤姐这些话,也只是笑着骂她是个猴儿,表示自己说不过她,这说明王熙凤说的全是事实。 因为王熙凤生日的时候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贾母表示“一日戏酒用不了”,尤氏认为不请外面的戏班,两天都用不了。 可见贾府中的主子过生日的用度是这样的:有酒席有戏班约需要100-150两银子,有酒席没戏班只需要50-70两银子。由此可知请外面的戏班演一天,至少是五十两银子左右。 所以难怪王熙凤打趣贾母给宝钗办酒戏的二十两银子很鸡肋了。 那么林黛玉每年在贾府过生日的标配已经出来了:1、合家皆有寿仪,长辈们送的是衣服和玩器,平辈的嫂子们如尤氏王熙凤和宝玉、三春等姊妹们送的是针线礼物和玩器。 2、会有张道士和和尚姑子们会来换寄名符。贾府中不止宝玉有寄名符一年一换,巧姐都有,可见姑娘们也是有的,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自然也少不了这些。那些和尚道士姑子们不为别的,也不肯错过这来贾府讨赏钱的好机会。 3、王熙凤会帮忙筹办黛玉的生日酒席。贾府内宅主子阶层的女眷们加上贾宝玉应该都会到场,整体排面约等于林黛玉进贾府时候差不多,这一点贾母一定会给林黛玉做到的,其他人也都必须配合。 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过生日其实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尤其是小辈,只是礼数就够累的了。探春生日也要“换了礼服,各处行礼”,宝玉的生日更是麻烦,除了要早起穿戴礼服,设下天地香烛,奠茶焚纸之外,还要去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行毕礼,给贾母、贾政、王夫人磕头。再去给贾赦、邢夫人磕头,还要去宁国府贾珍尤氏处、荣国府贾琏王熙凤家给哥嫂们行礼,还要去四五个奶妈家里行礼。 就这各处行礼的整个流程,路程算下来也不少于几公里,林黛玉不坐车的话根本不行。贾母连林针线都心疼的不让黛玉多做,哪里会舍得让她去操心劳力的应酬这些虚礼呢。 所以,把大家聚起来,一起陪黛玉吃顿生日宴才是正经,让黛玉明白她在外祖母家也有很多亲人。 众女眷肯定不会不给贾母面子,如果黛玉的生日比不上当初黛玉进贾府的排面,也等于告诉贾府上下林黛玉随着父母双亡已经在贾府失宠,待遇降级。 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王熙凤结交讨好林黛玉,薛宝钗巴巴给黛玉送燕窝,贾府的婆子小厮都知道林姑娘和宝二爷是一对,大家都喜欢拿林黛玉做挡箭牌了等种种奇怪现象了,因为贾府的人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不得宠的主子像迎春那种,只有被欺负的份儿。 但是林黛玉的生日宴上可能是没有戏曲助兴的,因为薛宝钗的及笄生日上,林黛玉闹了两次脾气,都是因为戏曲。 除了著名的被史湘云说破,比作戏子之外,黛玉其实一开始就根本不想去参加宝钗的及笄生日,还是贾宝玉来拉了她一起去。
这里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来,黛玉有些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戏班,她冷笑着说什么“特叫一班戏来”、“跐着人借光儿”可能都在说明,薛宝钗的及笄生日办的比她的生日多出来的项目很可能就是那“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 所以宝玉安慰她时才说:“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她来,携手出去。 试想如果林黛玉的生日也请了戏班唱戏,和宝钗的生日也就没什么差别,她完全犯不着冷笑生气。 贾母应该也是知道林黛玉可能因此心里不痛快的,所以在点戏的时候,她让黛玉在薛姨妈之前点,还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 当然了,往年黛玉过生日,贾母不给她请戏班也不是请不起,而是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因为黛玉的生日也就是贾敏受苦难生产的日子,贾敏已经过世了,贾母又最疼爱这个女儿。每年到了外孙女的生日,想起爱女贾敏,生孩子和临终她都不在身边,老人家心里肯定很难过,自然也就没有想要热闹高兴的劲头了。 王夫人和王熙凤自然都明白贾母的心思,想要巴结奉承,也不会大办黛玉的生日。 其次就是林黛玉本人也不想要戏班,她“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又是“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林黛玉寄人篱下,平时没事也要自怨自怜,感伤自己父母双亡,何况到了生日的这一天,想起爹娘,难免更加伤怀。 而且林黛玉进贾府前几年一直在守孝,先是贾敏过世,宝钗生日这回林如海去世又不到一年,林黛玉的生日自然也不能大办。 贾母和王熙凤自然也能体贴到这些,不会在这一天闹嚷嚷的唱戏,让黛玉更加难受。 薛宝钗及笄生日宴上,林黛玉因为戏班生气,也不是因为嫉妒王熙凤给宝钗请了戏班,而是因为联想到自己生日不请戏班,是因为她父母双亡,是个可怜的孤儿。 贾府下人们本就有流言说她孤高骄傲,不及宝钗豁达稳重,如今更有些眼皮子浅的看到贾母让凤姐给宝钗办生日,办的比她的生日还隆重,更要以为宝钗真的得了贾母的喜爱,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只会更糟糕。 偏有个史湘云嘴快,把她比戏子,又和宝玉一起误会她小性儿爱恼,所以几下里加起来,敏感的林黛玉才会格外的伤心闹脾气。 当然了,林黛玉的生日宴上虽然可能没有请戏班来唱戏热闹,但应该也不至于是大眼瞪小眼的只一起就这酒菜呼噜呼噜喝长寿面。 就算没有戏班应该还有别的娱乐项目,那就是多次出现的女先儿。宝玉生日的时候她们来上寿,荣国府元宵夜宴上也来,作者还特意写明她们是“门下常走的”,古代这些说书人,可是不会放过贾府这种大户人家里任何可以表演领赏的机会。 总而言之,林黛玉的生日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作者其实已经通过很多其他人物对比侧面写的很清楚了。贾母对黛玉的生日,甚至贾敏、林如海的忌辰都非常的在意,这一点在第六十四回中借贾宝玉之口写的也很明白:
可见《红楼梦》中很多没有正面描写的事情不等于不存在,只是作者另有深意,通过别的细节交待而已。 |
|
来自: 福清盛华图书馆 > 《《红楼梦》赏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