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驻村收获之方法凝练

 钧一居士 2023-04-12 发布于安徽

  驻村收获之方法凝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办理结果将大不相同。抓落实必须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到让人感觉舒服,令人心情舒畅,多解心结不结心结。抓落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层层抽丝剥茧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多角度全方位采取措施。让人感觉舒服是一种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把握问题的规律性十分不易,两者在实践中极其挑战性,都需要熟练运用高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后盾。对这些方法应做到烂熟于胸、形成习惯,在实际运用中能够信手拈来、如臂使指。驻村三年来的历练,使我对相关方法有了更深的领悟,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经总结凝练,其收获体悟共有十二个方面。 

       一、有信心。有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遇事无信心,一有畏难的心思,则事十有八九不成。问题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不能绕过、难以回避的。小巴狗不吃剩饭——最终还要给你留着,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回避没有出路,只能使问题更加难办。为此,在现实中必须要勇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争取早解决早主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工作中要有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意识,要始终坚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把困难作为考验自己的机遇,大胆入局迎战。在实践中往往一旦着手破局,就会发现困难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强大,并不是想像的那么棘手,即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愈发自信,形成正反馈,最终彻底将问题解决。 

       二、多开会。开会是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开会既可以宣传政策、布置任务、统一思想、营造氛围,还可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通过多开会的方式反复洗脑,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开会不能为开会而开会,一定要开解决问题的会,开有明确任务的会,开有成果成效的会,否则不如不开。会议形式不拘一格,可灵活采用现场会、座谈会、务虚会、动员会等形式,或在正式会场、或在田间地头等,参会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会议召开前,要注意将会议议题提前告知参会人员,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此举对保证会议效果甚为重要。 

       三、多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和误会,都是由于信息不公开或不及时公开造成的。信息应公开而不公开,即会人为造成信息不对称。事实证明:很多事项按规定公开后,群众对政策明白了,谣言就会自行消除,干部自身的清白也就不证自明了。公开时要注意把握政策范围,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对不能公开的事项坚决不予公开,对小范围掌握的事项不得随意扩大知悉范围。 

       四、多走动。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多走动就是要多主动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到群众中了解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咨询争取政策,找领导寻求指点支持等。远亲不如近邻。走动勤了,走动久了,自然而然就人头熟悉了,实情清楚了,思想明晰了,问题处理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了。对性格内向的同志来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应该勇敢克服性格缺陷,坚强地主动地走出去,迈开腿,张开嘴,多走多问。什么时候脸皮变厚了,方法变多了,心态变好了,自身也就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了。 

       五、能耐烦。在扶贫工作中,很多事情是慢慢磨出来的。做难缠户的思想工作时,要坚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继续,坚持不懈地慢慢磨下去,只要比他更耐烦更难缠,总有思想做通大功告成的一天。耐烦既要有良好心态、做到打碎牙齿和血吞,更要不言放弃,咬牙坚持最后五分钟。失败往往出现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此时耐烦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最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也最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脱胎换骨的改变。只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比困难更能磨,都能极力坚持到最难坚持的最后五分钟,做到不达成功持续努力不放弃,达到成功戒骄戒躁不放松,才能真正实现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 

       六、勤换位。在扶贫工作中,换位思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无往不利的重要工作方法。换位思考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实际,考虑其心理承受,考虑其反映程度,考虑其切身利益,这样沟通起来彼此才能求同存异、相互理解,事情处理起来才会有回旋余地和足够的操作空间。换位思考的目的是为了调适自己的心态,寻求更加有利的办法,最终实现有效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注意谦虚谨慎,不要盛气凌人,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致力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解开心结,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不要虎头蛇尾,尾大不掉,不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留下不少后遗症,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七、真办事。你对群众怎么样,群众对你就怎么样。人民至上是扶贫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只要真心为群众办事,只要坚持不整人不作秀,真正做到与人为善,做人厚道,哪怕工作中有一些失误,群众暂时不理解、有抱怨,但时间一长,最终群众都会理解都会明白,都会发自内心地真心包容和拥护。真办事比任何花言巧语都具有证明力,人民群众也最吃这套、最认这个。 

       八、勤汇报。扶贫工作位于基层一线,镇里的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是领导,都能直接干预相关事项的办理。开展每项工作均要逐级汇报,一路打通关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事情就会搁浅中断。做汇报也很有学问。虽然绝大多数领导都喜欢听汇报,但他们一般都很忙,听取汇报的时间有限,故向他们汇报时必须要突出主题,要言不烦,一般要求汇报稿控制在一页纸之内,在三两分钟内汇报清楚;汇报时,事项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要顾及,都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主动寻求他们的支持。缺了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员没有汇报,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有时花数倍的代价也难以挽回,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九、速反馈。扶贫工作中要坚持好事快办,好事快报,避免夜长梦多。要充分理解大家焦急等待的心情,事情不管办成与否,都要尽快反馈进展,尽力做到事事有回音。反馈时既要反馈结果又要反馈过程,争取做到件件有着落。对可办的事项要抓紧办结,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对难办的事项要做好解释说明,讲清具体原因,争取理解支持;重大事项关键节点处的进展,不管实施中有无问题,都要及时汇报反馈,以听取指示、减少误会、请大家放心,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方法。 

       十、多沟通。风起于秋毫之末。很多极为严重的问题多发起于很是细微的琐事,究其原因,多为沟通不畅造成误会所致,必须要防微杜渐,引起高度重视。在遇到需要处理的事项时,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民主集中,在内部一定范围内多通气、多商议,引导大家想讲话、能讲话、讲真话,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以避免矛盾积累,将小事变成大事。沟通时要常存感恩之心,不要吝啬表达谢意。对曾经出力帮助我们的,要经常提及,要见面即表达感意,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将多沟通的方法以一贯之地变成习惯,在实践中必然能事半功倍,收到奇效。 

       十一、速纠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不可怕,怕的是有错不改,讳疾忌医,致使事情做大。在工作中一旦发现错误,即要迅速予以纠正,避免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将易事变成难题。速纠错的好处甚多:一是表明态度,展示自己对错误决不姑息的决心;二是证明自己敢于担当,勇于担责,对相关问题不推诿扯皮,不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三是表示主动作为,及时补救,亡羊补牢,将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给人以雷厉风行之感;四是说明注重大局,能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从全局入手采取措施,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尽力地改进和推动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办好。 

       十二、多总结。事情办理期间和办理完成后,均要进行及时总结。做总结是一项很苦的工作,需要做深入思考,需要做文字凝练,更需要深入挖掘亮点和剖析教训,使得出具的报告内容翔实、总结到位、措施有力,必须要花大气力方可。好的总结成果能有效地推动工作,给人以深刻启迪,对总结者也大有裨益。每个人都要经常总结、善做总结,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