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拿有用、无用作为评判标准

 秦声何来 2023-04-12 发布于重庆

看到公众号徐慢慢心理话的一篇文章《恭喜你,养出一个爱讲废话的孩子》,思想不禁跳跃起来。

1、娃爸有时会说娃,你现在看的书没什么营养,要看有营养的、有知识的书。

2、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第十章“懂得爱”中讲到,世俗中的父母因为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有安稳的生活,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总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可这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与关怀。

3、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一书第四章中有一节“ '怕孩子吃苦’是给孩子吃的最大的苦”也说,太多家长希望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却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孩子选专业和工作,给孩子挣房钱、车钱、养孙子的钱。这样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不能自主,你养活不了自己。

父母在这方面看似好心,其实却是对孩子生命力的否定。

4、六妈罗罗4月9日在她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文《孩子被体育老师猥亵,你会怎么做?》中告诉大家一件事,揭开该事件的小女孩是那些中了某位体育老师狼爪的女生们的同学,而那些受到侵害的孩子们没有一人和自己的家长说,只有这位看见罪恶的小女孩回家跟自己妈妈说了。

为了保护遭遇这事的小姑娘和她妈妈,第二天罗罗把发文删了并做了解释。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问一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没有回家跟家长说被侵害的事?

5、我前几天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玩是无用之事吗?》。作为家长,我们有时会把学习狭隘化,功利心太重,目光不够长远。

6、周日,带娃去公园里玩,娃玩得兴致极高。中途休息时,娃边吃东西边看着其他玩耍的小朋友,突然感慨了一句:“妈妈,这里的小孩好自由哦!”

这句话把我说愣住了,是不是平常我对她的限制太多,以至于她还是感觉到压抑的存在?

7、我最近比较忙,也很累,容易被烦躁笼罩,很多事想表达,一来时间不够,二来又觉得讲不出多少内容来。告诉自己不要勉强,除了日记照常写以外,文章一天没写,两天没写,天天自我原谅,人就这么懈怠下来了。

但人状态不好,精力不够,效率很容易降低,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在这种时候,也没有更多的心力平和面对娃的各种需求,下意识容易传递出不耐烦的信息。每晚当听到她小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我的头疼就更严重了。这就让我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听她说,思考她想说什么。

思维跳来跳去,其实都在养育孩子这个主线上跳。

昨天阅读的《让孩子心悦诚服》中,作者杨杰说到家长害怕与自己的孩子打交道时心中的恐惧:“怕处理不了当下的问题,怕孩子无法成才”,力求“将任何可能引起麻烦的苗头扼杀于摇篮之中”,确实是我很多时候心态的写照。没有跟安老师上课之前,这些是明面上的恐惧,学习之后,有些显性的问题暂时没有了,可潜意识里还有着很多隐性的同类问题发生着而不易被觉察。

我现在想到的应对措施是:

第一,遇到问题时,尝试换位想一想。

努力回忆自己在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自己当时是什么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尝试能不能理解娃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不要立刻就告诉她该与不该。

第二,千万别用有用、无用来评价自己和身周的人。

放下父母的架子,力争与娃在平等中沟通,至少让孩子愿意说,这是对孩子保护的重要一步。

如果孩子不能向家长无虑的说话,总被评判说的这事那事有用、无用,孩子如何会继续开口与爸爸妈妈分享?至于孩子提到的内容是有用、无用,应该是家长自己从孩子说的信息中来提取判断。这也是对孩子的保护和支持。

第三,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我自己要保持学习与成长。

每个人都是能量体,至于这个能量体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是给人滋养的还是在消耗人的,可谓天差地别。我作为妈妈,肯定希望有正向能量滋养自己、滋养娃,可我本身正向能量就不足,怎么办?

答案只有学习、实践、成长。通过学习,掌握规律,通过实践,做成小事,正向反馈自己,给自己蓄能,慢慢成长。再加上秦老师、安老师给我的能量加持,慢慢地改善能量,为娃的成长保驾护航。

放下包袱向前行

这是一篇学员投稿:

这位学员是一位7岁女孩的宝妈,她热爱写作..

下面这篇也是她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