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之忍》《一念》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13 发布于河南

《仁之忍》

为仁者如射箭,射者必先正己而后发箭,发而不中,不怨胜己之人而应责备自己。如有人非常强暴不恭顺地对待我,我必反省自己:我心必有不仁,必有无礼。这都是为仁之道啊!

宋国的桓魅欲害孔子,孔子不以为意;臧仓诋毁孟子,并阻止鲁君见孟子,孟子也不在乎。这是因为孔、孟都是修行之人,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天者有命,人欲怎能灭了天理呢!

曾子曾说晋楚二大国自用其富,我则自用其仁。这是说仁者难道能屈服于暴富者吗?《说苑》载:“常枞有

疾,老子前往看望。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吧?’老子说:'在,难道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这是用刚硬的比喻暴横,柔软的比喻仁义;刚硬的容易崩坏,而柔软的就能存在下来。

鼓励自己以忠恕之道作为行为准则,这样求仁就没有比它更近的了。孔子给仁的定义是:若能克去己私,复还天地,即为仁矣。孔子还指出为仁的纲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许公感叹:噫,实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一念》

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经》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