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得好》笑话“我不见了”,事有蹊跷

 笨蛋贰歌 2023-04-13 发布于河北

古时候,一个有些痴傻的差役负责押送有罪行的僧人。

这差役还有些自知之明,临行前恐怕自己忘了什么事情,于是细加查点。查验完毕之后还自己编成了两句顺口溜:“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

等到上路了,途中也是步步熟记此二句,誓要做到烂熟于胸,这样就不会耽误事了。

僧人看出这差役不太聪明的样子,于是故意在吃饭之时把他灌醉,还趁机把他的头发剃掉,然后把枷锁戴在其头上。自己逃走了。

第二天差役酒醒了,首先想到的便是默念自己的顺口溜,然后一一查验物品:“且待我查一查,包裹雨伞是有的。”

转而摸到自己脖子上的枷锁,点头道:“枷,也有。文书,也有。”

忽然左右看看大惊道:“哎呀不得了,那罪和尚不见了!”

好一会儿之后,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长舒一口气,说道:“幸亏这和尚还在,可是我怎么不见了?”

作者评语:无话可说。

自己变成了犯人和尚,于是“我”就不见了,这在哲学家眼中,简直是“思想与存在一致性原理”的完美践行者。

凡是能够被你思想的,即为存在。 我=我,我和非我两者必居其一。

没有研究过哲学理论,看着这些概念如同天书一般。差役自然也不是哲学家,所以他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真的打算去验证什么法国笛卡尔、德国康德的思想理论。对于他自己来说,老老实实安安全全把这趟差事应付下来,才是唯一的目标。

于是,基于这个目的,才有了看似愚蠢却很实用、乍一看忍俊不禁仔细想颇为严谨的顺口溜“办事大法”。“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每逢上路之时把这几样东西捋顺了、点清了、盘算好了、归纳齐了,那必不会再有任何隐患。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句顺口溜的存在和协助,才有了两个人一路的平静顺遂和相安无事。

直到和尚看出端倪,起了歹心。

到最后罪犯跑了,差役自己成了和尚,再按照理论去倒推,也只能得到一个“我怎么不见了”的诡异结局。

关乎思想的事情,一旦在里面迷失了道路,很容易走火入魔。所以同福客栈里面秀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巧舌如簧之下把荆无命说得自行了断,观众们从来不觉得是无稽之谈有多好笑,相反会认为有思想内涵的人永远棋高一着技高一筹。

如此看来,天才和疯子确只有一线之隔。

但这事儿仔细琢磨,总觉得藏着什么猫腻,蹊跷得很。是谁把押解重任交给一个陌生人也能一眼瞧出有些蠢笨的差役手中的?为什么连一个帮手和陪同都没有?到最后和尚跑掉又是谁会得到好处呢?

细思极恐。

我总是提醒自己,杜撰文学总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看笑话文和故事小说不要带着很强的逻辑性。只是有时候闲来无事扯犊子,也经常性地要去连接故事里的各种关系和因果,到最后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中去。

“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一瞬间恍惚中,怕是我自己也会疑惑:“我怎么不见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