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缺血(bowel ischemia,BI)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4-13 发布于浙江

肠缺血(bowel ischemia,BI)病变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或丧失导致病变段肠管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肠道管壁的损伤,造成肠道营养吸收障碍的一种综合症。绝大部分是一种急腹症,急性期死亡率高达 60%~80% 。早期临床表现轻或缺乏特异性,易误、漏诊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至中晚期出现局部肠坏死,已成为最具危险性的腹部疾病之一。

肠壁增厚的标准:小肠肠壁厚度3 mm 以下,结肠5 mm 以下为正常;小肠 3~ 5 mm,结肠 5~10 mm 为增厚;小肠 5mm 以上,结肠 10 mm 以上为明显增厚。按累及肠管范围的长短分为:局限性:10 cm 以下;节段性:10~30 cm;弥漫性 30 cm 以上。肠壁强化程度分为:显著强化(CT 值升高>15~20 HU)、轻度强化(CT 值升高 0~15 HU)、不强化(CT 值不变),肠壁延迟扫描 CT 值持续升高为延迟强化。

肠缺血性疾病起因复杂,种类较多,大部分需要及时治疗,少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少数严重者死亡。肠缺血病变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早期症状更不明显,发病有急有缓,急性占 65.5%,因此临床诊断该病有时比较困难。当病情发展迅速时会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肠缺血病变的CT中,肠壁增厚是主要表现,占 96.4%,肠缺血导致肠壁充血水肿,甚至出血、感染,更加重肠壁增厚的程度,如肠壁屏障破坏重复感染是肠坏死的标志。肠壁增厚部位主要为小肠,占 81.8%,回肠占所有累及小肠中的 80.0%,因此小肠是肠缺血最常累及的部位。

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以轻度强化最常见,粘膜下层水肿表现为“靶征”。当病变严重时,延迟增强扫描时均表现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甚至导致肠壁内积气。肠壁积气是肠壁缺血坏死的特异性信号,主要是由于肠壁坏死,肠壁粘膜层破坏,肠腔内气体经肠管管壁进入血液循环所致。

另一个常见的征象是缺血肠段的扩张、积气及积液,病理生理改变是肠缺血后肠蠕动消失及肠壁渗出液体所致,此征象可以为肠缺血早期、可逆性改变,解释为存活的缺血性肠壁是肠壁痉挛收缩所致,但肠腔扩张积液不是肠缺血特征性征象。尤其是仅表现肠段局限性扩张积液而无其他 CT 表现的腹痛患者,积极完善 CT 增强扫描,早期诊断或排除肠缺血病变。

除上述CT征象外,还可见到“缆绳征”、“漩涡征”、“脂肪浑浊征”和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肠系膜血管水肿表现为扇形缆绳样增粗,边缘毛糙,称为缆绳征,是肠系膜血管闭塞的特征性表现。漩涡征则高度提示肠扭转,肠系膜组织与肠结构呈软组织肿块,这些肠袢和肠系膜扭转显示为一个旋涡状气象图,使肠系膜血供发生障碍。脂肪浑浊征较为常见,占,非肠缺血特异性表现,肠系膜呈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可以是水肿、积液及炎性渗出等。

[1]佚名. 肠缺血病变的MSCT诊断[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7, 26(1):8.

肠缺血(bowel ischemia/ɪˈskiːmiə/,BI)

DWI has good sensitivity to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DWI对缺血有极好的成像敏感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