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画坛轶事》第五章之五 ![]() 在楼下有个房间,是我的绘画工作室。我的工作比较特殊,与忙忙碌碌的机关工作人员交集不多,大部分时间自己关在房间里画宣传画。后院厢房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位主管中医的副厅长,柯与参。他祖籍湖北郧西县,出生于甘肃宁县,年少时父母离世成为孤儿,家境贫寒。但他聪颖好学,砍柴之余,在山村私塾外偷听学习,被准予免费入学成为学儿中佼佼者,十七岁考入甘肃第一师范,品学兼优留校任教,私立陇右中学校长。23岁爱妻患病夭亡。至亲骨肉相继病故,柯与参悲痛欲绝。弃文学医,立志为天下人解除病痛。他先后赴南京、北平、上海遍访名医学习中医,25岁开始在兰州独立行医。民国时期曾任国医馆馆长和中央医馆理事。 ![]() 我们从不谈政治,全是些有教育意义和有关文化方面的人和事。记得他曾讲过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读书人,读了好多书,经历了好多事,看破了红尘,抛家舍业决心礼佛,只有一方心爱的砚台割舍不下,离家时在墙上挖个洞将砚台藏在其中。遁入空门后,平日除了参禅念经外就去坐禅,坐禅时总是走神不能入静。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无进步。有次在冥寂中忽然想到那方砚台,立刻起身,回到家中,六亲不认,陌如路人,挖出砚台,用尽浑身力气,将砚台摔得粉碎,转身扬长而去,回到寺院后,修成正果,无余涅槃坐化了。”讲到此处,他站起身来,双手举过头顶作重摔状,形象极为生动。我问他“无欲涅槃是啥意思?”他说“不是欲望的欲,是剩余的余。涅槃有两种:'有余’、'无余’。无余可以永无生死。” ![]() 柯先生很早就认识甘肃省长邓宝珊,两人关系密切。据他讲,邓宝珊是天水人,少年时在兰州一家烟坊当看门娃。制作水烟,是先把烟叶晒干后润上清油,用巨石把烟叶压制成大块刨成丝,再压制成块切成小块包装出售。烟坊里干活的多是女工,负责捋烟叶,抽出叶脉后把烟叶放在庭院中晾晒。邓宝珊脖子上吊着个将军不下马的大钥匙,每天早晨把门打开,放女工们进厂干活,晚上收工后再把门打开放女工下班回家。一次他在洒扫干杂活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古瓷花瓶,烟厂老板责骂他时顺手打了他一记耳光,邓宝珊赌气逃离烟房当了兵,后来去了新疆,那年邓宝珊15岁,自此开始戎马生涯。他身经百战,成为傅作义麾下得力干将,解放前就驻守甘肃。 ![]() 柯与参谈及,邓宝珊虽行伍出身,但对传统字画有浓厚兴趣,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好学善思,择善而从,结交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挚友。特别是解放后,他任甘肃省长期间,进京机会多,琉璃厂的荣宝斋,跨车胡同的齐白石宅院,是他公务之余的必访之地,并与白石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邓收藏的名人字画,尤以白石精品为重。他经常请柯与参欣赏鉴定他的藏品,邓收藏的几张齐白石的精品画作,柯与参都见过。据柯老讲,邓宝珊是以甘肃的《黄龙碑》原拓为礼,馈赠给齐白石。齐白石非常高兴,给他回赠了画作。白石老人还为邓篆刻有一枚大印章,“人长寿”。 ![]() 柯先生解释说那是'连理枝’。他对《黄龙碑》有很深入的研究,给我解释说,此碑在甘肃武都地区成县的天井山,刻在鱼窍狭的悬崖峭壁上,拓下来不容易。镌刻于东汉建宁年间,是著名的汉代书法三颂之一《西狭颂》,俗称《黄龙碑》,是汉隶真迹,记载武都太守李翕政绩,是古代摩崖石刻之珍品,字体古朴自然,笔力遒劲,结构美观,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上面刻的图案叫《五瑞图》(全称为《邑池五瑞图》),有(黄)龙、有(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应为承露人),表示吉祥。 ![]() 上世纪八十年代,省上在邓家花园旧址筹建邓宝珊故居纪念馆,翟广炜参与陈设设计,工作结束后他带我到园中参观,并访谈过邓的老秘书。了解到一些邓宝珊与齐白石交往的情况。在北京时,邓有时用车把老人接到西单附近,一家湖南人开的“曲苑”小饭馆吃饭,这是白石老人喜欢去的菜馆。说起这个饭馆,也有来历。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给齐白石老人做工作,大意是说新中国的艺术家要为人民服务,由国家供养,不需要再卖画了。为此专门安排这家饭馆每天给白石家里送两顿饭。谈起邓宝珊收藏的白石画作,秘书介绍有两个来源,大部分是直接购于白石老人,也有一些是从白石老人儿子手中买的。邓宝珊非常好客,在邓家花园经常宴请招待文人朋友。邓宝珊与傅作义将军关系密切,两人的家属经常往来。傅作义的母亲抗战时期就留住兰州,由邓照顾,傅母在兰州去世后,在静宁路上的关帝庙出殡,葬礼很隆重,轰动兰州。 ![]() 我在学生时代就在东城壕的旧货市场经常看到柯与参,与他熟悉后,我问起他在书画方面的收藏,他说没有,好的买不起,差的看不上。他主要是收藏文史古籍善本,医书、字帖碑刻拓片,也有一些名家篆刻印章。 ![]() 柯与参先生在卫生系统口碑不错,解放后,历经多次运动都未受影响。但文革他没能闯过去。在一次学习大会上,他表态发言时,可能走神了,把资产阶级说成了无产阶级。被造反派纠住不放,原本和风细雨的会场风云突变,倾刻电闪雷鸣,变成对坏分子柯与参的批斗大会。“打倒坏分子柯与参!"的口号此起彼伏。平日和颜悦色的柯老先生哪经过这阵势,直接晕了过去。病在床上三天才勉强起来。造反派勒令他上班去挨斗。他小儿子柯肃成每天把父亲用自行车推来接去,接受批判。中医学校的造反派到卫生厅来贴大字报。看到了批判柯与参的大字报后,连夜去抄了他的家。把他的藏书拉走了一卡车,还抄走了藏在楼顶和用塑料袋包起来埋在花园里的钱财,他大半辈子的积蓄。这些是柯与参主动交待的。 ![]() 他准备大干一场,为振兴甘肃的地方中医医疗与教育事业发挥余热。但在紧张筹备过程中,他突然去世了。这让我感到很突然,虽然柯老年岁大了,但他平日注重养生,豁达乐观,身体和心态都很好啊。后来在他小儿子处得知,家里把头天剩的米饭炒鸡蛋吃了,食物中毒,家里其他人吃了也不舒服上吐下泻,但无大碍,柯老毕竟上了年岁,却丢了性命。 |
|
来自: 新用户8366431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