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落地的关键:分析和设计业务服务

 旅行者m1 2023-04-13 发布于辽宁

一边是数字化的宏伟蓝图,描绘的天花乱坠,一边是一地鸡毛,实施的怨声载地。

为什么数字化经常性失败?为什么习惯性雷声大雨点小?

Image

因为数字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变革,不是单领域的事,涉及到跨组织、跨业务、从业务到技术的全领域协作。因此需要有全域的决心和领导力,需要有管控方法、设计方法,需要有跨领域能力的人来推动。

本文主要从设计方法角度来看如何将宏伟蓝图落地实现

首先是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及建议,一般会从业务战略、管控模式、组织职能、流程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支撑、数据资产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建议,进行业务架构的重塑,信息系统的设计

然而,管理咨询一般是不懂或半懂技术的,给出的系统及数据方面的建议大多是形式,飘在空中,难以落地,找几个实施商来实施,就从法拉利变成了拖拉机。另外,技术人员也难理解业务层面的建议,没有建成摩天大楼,只是一堆砖头的堆砌。

数字化的根本目标是支持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强化生存韧性(应对不确定性)。

因此,围绕以上目标可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如收入增加指标里会有提高客户转化率等子指标。

然后,根据指标体系,指导和衡量价值链上的业务能力,如营销里的获客能力,供应链里的协同能力等。

根据能力需求,设计业务流程、组织及管控模式;

到这里,传统的基本的业务架构重塑就结束了,然而,还无法落实到技术支撑。传统的做法就是直接进行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如果只是狭窄领域的需求实现,这样是可以的,如果是以数字化的目的来看,这样做缺失了业务价值的转化过程,导致系统只是操作层面的功能,业务价值消失在茫茫代码中。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的一环就是设计业务服务,业务服务是将业务过程中某一相对独立的业务活动作为业务服务,是业务价值的实现载体如商品定价、 客户获取等。业务服务中会设计业务目标、业务场景、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实体、业务资源、集成关系、扩展机制、运营机制、风控监管10个关键要素

Image

不对10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只做业务功能层面的分析实现,丢掉了很多业务价值的内容。

这些要素,

有的转化为系统需求,如业务功能;

有的部分转化为线下运行,如业务资源、运营机制等;

有的转化为数据资产,如业务实体;

有的转化为架构设计,如扩展机制;

...

要素不是单一的转化,比如流程会分为线上流程、线下流程,企业内部流程、生态协同流程等。所以,只看线上功能的话,又丢掉了很多线下、跨域的业务价值的内容。

看看,业务价值不是丢在代码里,而是丢在了前面的“业务服务”的设计环节里

虽然业务服务很重要,但管理咨询不会做这个,实施商也不会做这个。

因为要做好业务服务的设计,需要懂业务且深入业务,懂方法且灵活运用,懂技术且架构设计,是要求高、投入多、衡量难、且很少放在交付物里的内容。

管理咨询供应商、实施商、研发人员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自己的投入产出方面考虑,他们从不关心也不能关心业务服务的转化。

业务服务这块恰恰是数字化落地的要点(腰点,承上启下,没有腰,行动能力大大受限)。

谁来做?升级的企业架构师

注意,这里的架构师,不是纯技术架构师,而是企业架构师,是懂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架构治理的企业架构师

这里的架构师,是升级的架构师,不是传统的企业架构师,因为要解决的是新情况,重点在应对新时代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照搬大厂经验,需要认知和方法的升级。

举例来说:

  • 业务服务里为什么要有业务目标?是要把目标沉入到每个功能点上,在融入的过程就会分析哪些是不产生价值或价值很小的点,那这个点就可以优化掉,或优先级降低。
  • 为什么考虑扩展机制?正是应对不确定性,实现了A,如何快速实现A+、实现BC?更快更小成本的支持新业务,在架构上也利于长期的维护,而不是补丁上打补丁,成为笨重且千疮百孔的老爷车,跑不动。
  • 为什么考虑业务实体?如何面向数据设计,转化为数据资产,发挥数据最大的价值?

这些不是管理咨询的交付物和考核点,他们想做的是快速交付一个漂亮的ppt交差收款;

这些不是实施商的交付物和考核点,他们想做的只是用最小的成本堆砌起最小需求的功能系统;

这些也不是研发人员的交付物和考核点,他们想做的只是系统快点上线不用加班。

其实,业务服务的设计只是数字化转化的第一步,后面还有重要的应用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这里不提技术架构,不是因为技术架构不重要,而是对研发团队来说,技术架构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只要是有技术能力且负责任的团队,技术架构不是数字化的难点)。这块内容,在数字化的案例中,往往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形式出现,供应商拼命的灌输这些概念。对不对?这就像说我们要建设智慧交通,一个劲的说高速公路一样。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有它有用的地方,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用高速公路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有的城市适合建地铁,有的园区适合用班车,而且基本都是综合交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在出行时,经常会抱怨为什么这个轨道容量设计的这么小,为什么立交桥转晕了,为什么这个车道一直堵车另一个车道空着,这都是规划架构没做好,对应到数字化项目里,就是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没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