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多年前的那场伦敦大火,给丧到极致的我一丝光明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年底总结和新年祈祷充斥着朋友圈。

看样子大家过的还行,虽然流露出些许无奈,但毕竟新的flag都立了起来,希望所有期待都能实现。

而我就不一样了。

年终总结很丧,展望未来仍然丧。

至亲去世···

重要考试失利···

被欺骗···

靠借呗周转生活···

···

生活已经向我这只刚幼儿园毕业20年的大龄儿童伸出魔掌了。

我得找点精神慰藉。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

万一我的锅漏了呢?

我翻看朋友圈公众号,官方普遍励志,民间疾苦居多。

《28岁,凌晨三点,月薪三万,癌症晚期》

《妈妈吃完那顿饺子就跳楼了》

营销焦虑的文章充斥的朋友圈。

还是我的那篇《读金庸启示:人生的底色本来就是悲的》(蓝色是超链接,点击可传送)最客观公正。

医者难自医,仍然好难过。

直到我听到一个关于伦敦大火的故事。

这事还得从牛顿说起。

牛顿是个遗腹子,就是没爹的孩子。

从小家庭困难,念不起书。

但舅舅发现这孩子实在是喜欢看书,于是想办法让小牛顿去上学了。

然后牛顿一不留神考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数学和物理上展现出非凡的天赋。本科毕业后,牛顿保研了。但他却被遣散回家了。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一场疯狂的鼠疫席卷伦敦,仅1665年6月到8月,鼠疫就造成六万多人死亡,要知道当时伦敦市区总人口约六十万。欧洲最大的城市,三个月就死亡十分之一的人口,多么可怕的事情。于是所有学校都把学生遣散回家,以减少人口密度。

插播交代一个时代背景:在伦敦鼠疫之前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大搞圈地运动。有钱有势的人强行侵占农民的土地,导致大量农民无地可耕,为了生存这些农民便到伦敦市区找手工业的工作。但他们买不起房子呀,就在泰晤士河沿岸搭了很多简陋的茅草屋。

鼠疫传染性极强。当时的王公贵族和富商巨贾都搬出了伦敦,去乡下住别墅去了。但平民百姓无处可去呀,尤其是那些刚搬到泰晤士河岸边茅草屋的农民,农村城市都没有他们生存的一席之地。

终于,1666年92日凌晨,一个面包师因为忘记关炉子导致失火,大火很快吞噬了面包房所在的巷子,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转眼大火烧到了泰晤士河,那里可全都是茅草屋呀!

整个伦敦城陷入一片火海。

逃出火海的人们站在一旁看着满天大火:伦敦完了。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场大火仿佛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因为滚滚浓烟把伦敦的老鼠都给呛死了。

鼠疫就此结束。

毕竟伦敦这个地方风水好,国王决定重建伦敦!

大火之前的伦敦城是比较破的,比如:

马路不是硬化路面,下雨天会非常泥泞难走;

当时没有冷冻技术,为了吃新鲜的肉,屠宰场都必须在市区,牛羊的血、下水和粪便堆满街头巷尾;

房子建设比较随意,整体城市没有规划···

国王任命胡克为规划师,总体负责伦敦重建。

(没错,就是物理课本上弹力的“胡克定律”中的那个胡克)

有了街道的整体规划,有了下水道,有了硬化路面,重建和新建了很多有名的教堂(如圣保罗大教堂)···一个崭新的伦敦城、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诞生了。

同时,大量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拉动了内需,也激发了生产力。

从那之后,牛顿重返剑桥,英国科技星光灿烂,工业迅速振兴,航海事业发展迅猛,百余年便成为了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

谁又能想到,一个如此强大的英国是诞生于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呢?

如果没有那场大火,鼠疫继续蔓延,伦敦还有未来吗?英国还会有希望吗?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他就曾感慨:如果没有那场大火,伦敦乃至英国的经济是不会那么快就有起色的。

就像伟大导师马克思所言,只有打碎一个旧世界,才能开创了一个新世界。

当然,我早就怀疑马克思这句话可能是抄袭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不破不立!

既然生活已经如此不堪和狼狈了,不如索性放弃修补。

一场大火,清空一切,人生豪迈,从头再来。

失败总是不期而遇,现代年轻人需要有随时从头再来的勇气。

所以,走,理发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