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小学德育中的乡土资源开发

 衡水五中而已斋 2023-04-13 发布于河北

农村小学德育中的乡土资源开发

一、农村小学德育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必要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学习时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或形象生动的例子。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学生周边的例子、人或物来进行教学。而乡土资源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容直观鲜活动人,题材广泛,且具有亲和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道德知识,学会道德判断,懂得道德选择,内化为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借助乡土资源价值发挥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农村小学德育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塑造健全人格自我意识的形成源于个人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源于农村孩子生活独特的风情民俗和地域物产等乡土资源,对他们形成自我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乡土资源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并体验现实生活,在与现实生活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知识和能力,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其次,由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得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感受和研究社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触及、丰富和调动,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增加职业素养教师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素质也必将得以提高。首先,教师的知识体系将得到丰富。教师为了积累乡土课程资源,就必须经常发掘、收集所在区域的乡土资源,或走访当地的名人故里、或请教专家学者、或借助网络传媒等中介,通过这些方式,来开阔眼界,弥补乡土资源的“空白点”。同时,为了更高效的在品德课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教师会下意识地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论知识。这都将帮助教师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其次,教师的教研能力将得到提升。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教师必须更加细致的研读教材,在对教材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课本知识,标注重点难点,进而有指导地去鉴别、挖掘、搜集、整理、加工乡土资源,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用相关的具有特色的乡土资源来补充、扩展教材内容,丰富教学素材,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课堂氛围中获取基础知识。最后,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将得到提高。要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换位辩论式等多种学习方式,活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实现小学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形成办学特色与城市小学相比,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奇缺,没有网络传媒,没有语音教室,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制约着小学的发展。但是,农村区域的学校也拥有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那就是其蕴藏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生产生活资源、物产风情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学校发展有着巨大意义。首先,有利于改善并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如,参加生产劳作,让学生体会家长辛劳,从而更加尊重长辈并逐渐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参观走访、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交流合作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并形成诚实礼貌、勇敢坚毅、善良感恩等优良品质;在学生自身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时去感受分享那份收获的愉悦幸福,逐渐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境界等。其次,有利于形成拥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教学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并最终形成学校特色,增强学校活力,促进学校的健康持久发展。

(四)有助于弘扬乡土文化,培养爱乡爱国责任感一个地区的乡土资源承载着所在区域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积淀,是这个地区的根魂所在。但是随着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文化和去城市化逐渐成了农村生活的主导,乡土文化在忽视中逐渐被边缘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再去发现、不再去关心、不再去认识这片生养培育自己的土地与其上所蕴含的特色文化和厮守过活的人民,这最终导致游走于城市的农村子女心灵家园的“失根”。心灵失根的个体,日渐模糊的家乡记忆,放下的故乡情愁,爱国终究成了一句口号。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引导学生去关心认识自己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引学生对乡土文化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自觉进行反思、批判和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进而留住个体发展成长的根并积极弘扬家乡的本土文化。其次,在走访、调查、探究的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关心家乡、接触社会、了解现实、正视区域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与潜在的问题,在为家乡自豪的同时产生建设改造家乡的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随着认知的迁移增长,逐渐将家乡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农村小学德育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行性

(一)教育理念的支持

关注和研究乡土资源问题的学者纵横古今中外,他们主要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哲学领域的人文主义,戴尔的经验塔理论;社会学领域的多元文化论和参照团体论;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发展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学领域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等,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二)实践经验的借鉴

由于20世纪中后期德育危机的出现,各国都进行了德育改革。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国德育改革普遍转向开发利用乡土社区资源,迄今为止,国外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渐趋成熟和完善。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国“家庭———邻居———社区等”由近及远的课程安排;德国的图表辅助教学;英国的乡土参观;日本乡土教育的学科渗透和“乡土室”建设等。我国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起步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理论研究方面涵盖了乡土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开发利用的原则、意义和途径等;实践研究方面包括乡土教材的编写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乡土资源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教育者开发利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开发主体单一,利用方式有限,开发动力不足等等。以上国内外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反思都将为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供借鉴。总之,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拥有巨大的价值且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但观之国内开发利用现状,我们发现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发利用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马慧霞 阚先学 单位:山西中北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