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析

 会飞的地球仪 2010-10-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广大农村小学条件差,没有城市学校的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但是,我们农村却有自己特有的“乡土文化”,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所以,只要我们乡村教师留心去开发,善于去捕捉,努力去挖掘,就能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资源,创设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情境。下面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小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谈几点体会。

           1.开发“乡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农村小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琳琅的商品,课堂上没有精美的教具,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乡村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乡土”资源开发出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我根据教科书中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境来进行教学。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3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3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两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意,远比教师将情境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如,在教“按比分配”时,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今天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心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2.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

          3.挖掘活动资源,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活动资源可以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究,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满足了多样的学习要求。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剪纸带”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把一条长40厘米的纸带剪下3分米。要剪带,必须先量带,同学们手中只有一根长20厘米的小尺。由于他们学得灵活,一个个得心应手。有的先量20厘米,再量10厘米,然后做上标记,最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有的先量15厘米,然后用这15厘米对折出又一个15厘米,合起来就是3分米,再来剪;还有的先量了10厘米做上标记,然后顺着标记剪去10厘米,剩下的一段是3分米。往日课堂上的一些“消极”、“等待”都没有了,同学们手上跳跃的是智慧的火花,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或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