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作平|春雨醉岱冲

 文乡枞阳 2023-04-13 发布于安徽

春雨醉岱冲

文|李作平
季春时节,我和同事三人发起了一次岱冲之旅。岱冲村位于枞阳县官埠桥镇,与雨坛镇接壤,是近年来声誉鹊起的旅游风景区,也是网红打卡地。其域内龙王尖有“小黄山”之誉,岱冲湖有“小西湖”之称,因湖光山色靓丽,被誉为“枞阳后花园”。
车经小缸窑往雨坛方向右拐,很快就到了岱冲村地界。远远地就看见村干保生站在路口迎接。保生是我的亲戚,他是应约来为我们当导游的。

带上保生,车向岱冲湖驶去。车窗外青山如黛,碧草如茵。天公不作美,出门时是阴天,现在却下起雨来。春雨如滑润的碎玉,又如纤细的蛛丝,在车窗外舞蹈,零零散散,纷纷扬扬,有时沙沙作响,有时又无声无息。
很快就到达岱冲湖边。一下车,我们就感受到一股浓郁的野草气息和泥土的芳香。向村民家借来雨伞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扑向湖边。
踩在小草铺就的绿色地毯上,任微风轻抚着面颊,我们再也难抑心头的兴奋。放眼望去,岱冲湖如一面镜子呈现在我们面前,水天一色,浩渺无边。而此刻,确切地说,岱冲湖更像是一坛诱人的陈酒,静静的,亮亮的,让人心醉。

临近公路一侧,是一片沙滩,沙滩上生长着一簇簇一片片紫云英。眼下正是紫云英花盛开时节。这片紫云英长势并不茂盛,面积也不辽阔,甚至还有些稀疏,但他们却协力同心,竞相绽放,如繁星点点,美得简约而动人心魄,一片沙滩竟被他们点缀得生机盎然。保生告诉我们,去年大旱,紫云英种植受到了影响,预计明年紫云英会更加壮观。虽确有规模不足之嫌,但仍难掩动人的艳丽。也许她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也许是喜欢她不张扬的个性,反正,对紫云英我们就是有特别的好感、特别的钟爱。
与紫云英相间的是绿油油的青草和不知名的野花。在青草和野花从里,矗立着几尊《西游记》人物塑像。这些塑像有一人多高,栩栩如生。他们应该是本届“油菜花节”的主题人物。雨中的岱冲湖终于让人看到人文的印记和文化的痕迹。

在我们的左侧,远远的,有数百米长的人工栈桥在湖边蜿蜒,如游龙一般,煞是诱人,这又是一处不错的人文景观。看着湖水中不时跃起的大鱼和鱼儿搅动的水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栈桥之上,肯定是惬意、舒坦、妙不可言。但我们只能想象着这种感觉,只能把漫步栈桥的愉悦留待下一次体验,因为雨有点大,时间有点紧,我们不能有过多的盘桓,龙王尖正在向我们招手呢。

如果说岱冲湖的美在于水天一色的空濛、繁花簇拥的娇艳,那么龙王尖却以峰奇、石怪、木秀、山险的壮观吸引你的到来,更有三千元一斤的龙王尖绿茶让你口舌添香、乐不思返。
从山下看龙王尖,云雾缭绕,犹如仙境。龙王尖上的雾很有特色,不亚于江南任何名山上的雾。她不是“雾锁山头山锁雾”的那种浓雾,那种雾会让人压抑,喘不过气来;也不属于一眼就能看穿的薄雾,这种雾肤浅,让人乏味。龙王尖雨中的雾,应该与山前广袤的水域有关,她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剪不断,浓淡相宜,飘忽悠然。她时隐时现,宁静雅致,清新脱俗。

正当我们跃跃欲试要去腾云驾雾的时候,路边的一处景观却让我们驻车开了小差。那是一处如“苏堤春晓”一般的好景致。一段堤、一翼亭、一叶舟。一片水域被一段人工堤坝一分为二,形成一大一小两座湖面。大湖面积很大,烟波浩渺;小湖与一般的水库相当,精致娟秀。堤长约百米,两边植有垂柳,微风吹来,柳条摇动,千枝吐翠。两边水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山坡上立有一亭水中浮一叶渔舟,他们虽孑然独立,却在波影里相映成趣。这个岱冲的“小西湖”,果然名不虚传!

游罢“小西湖”,赶紧上龙王尖。两边景致尽管美不胜收,但也没能让我们再作停顿。
上龙王尖的山路从一个小村庄开始。村庄没有被修饰,原生态,很质朴。但一片竹林却陡然增加了登山起点的品味。这是一片毛竹林,春笋初发,竹竿青翠粗壮,风吹叶动,尽显婆娑画意。竹林旁边是一片茶园,茶园延伸至山坡的角角落落。
不长的泥土路之后,就是上山的台阶。台阶很新,由青石板和人造大理石铺就,宽约一米五,两个大人并行绰绰有余。一开始坡度很小,路面平缓,很像白云岩上的跑马岗。正当你庆幸路途平坦的时候,一段陡峭的山路便兀然耸立在眼前。几十级台阶走过,我们便感到气力不支,步子也逐渐慢了下来。
台阶两边生长着樟树、杉树、松树、枫树等较大的树木,其间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灌木,树叶苍翠欲滴。树木稀疏的地方,种植着一簇簇茶树。树丛里紫色、白色的野花不时地在微风中摇曳。雨中游人很少,偶尔会看见穿着雨衣的村民在坡上摘茶。除了我们说话声之外,山中静谧,只有不多的鸟鸣。
登山的石级设计的很人性化,每段陡峭山路之后必有一段平缓的小道。在一拐弯处,我们看到一棵高大的枫树,有合抱之粗,树枝遒劲,新叶才有小鹅掌大小,嫩绿而娇羞,在风中战战巍巍。我们开玩笑说,将来可在此设一亭,曰“坐爱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之意。大家都笑了。
又上了一段陡坡,眼前能看到更远的景了。雨中的远山像一幅丹青,时而浓抹,时而淡描。山被轻纱掩映,空濛飘逸。远处的湖水,辽阔恬淡,水雾茫茫,山水相连,如同一幅雨中“富春山居图”。据保生说,晴日,这里有别样的风光,可远眺菜子湖那边严凤英故里和遥远的巨石山。
继续向前,大约在山路一半处,我们见到了一处村舍。高低不平的山坡上,零星地坐落着几户人家。他们或用沙土夯墙,或用青石砌壁,建造自己的家园。交谈得知,他们已在此生活好几代了,连门前的老茶树都有三百年树龄了。他们农忙时会下山种田,把收获的粮食挑上山。日用品、生活用品也多从山下运上来。没有机械设备,全靠肩扛手提,一天上下五六次是家常便饭。在山坡光秃的岩石上,他们搬来石头,砌成挡土墙,填土造地,建成茶园。望着几百米长的山路,目测他们搬过的沉重的石头,很难想象龙王尖上的村民传奇的生活日常和他们创业的非凡。除了惊奇,我们更多的是崇敬。

村头靠近路口的一家,主人十分好客。其祖母已经90高龄了,看起来不过70来岁,依然能生活自理,在山坡上往来自如,堪称神奇。在石凳上刚坐定,主人就端来热气腾腾的新茶。泉水泡新茶,一时间茶香四溢。闻着茶香,看着沉浮的茶叶,我忽然想起一位哲人的品茶感悟。大意是,刚泡的头道茶,有如人生初年,刚入尘世,味清纯而质朴;二、三道茶,犹如人生进入壮年,其味浓烈而醇厚;茶至数道,好比人到老年,味淡而甘恬,余味深长。一条山路,一壶香茗,一段情谊,一种启迪。我们现在应该属于茶至数道了吧?我们该是怎样的人生呢?靠近路口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彩旗,红底黄边,中间白色的圆圈里赫然写着大大的“茶”字,格外的醒目。可见,这家主人对茶十分的用心,也很有情调。我又忽然想到,到底是世界改变了茶的运途,还是茶的运途改变了世界的脚步?“一杯如云山色里,万般禅机有无中”,我的智商有限,品茗悟道让我头痛。
谢过这家主人,往前是两眼山泉。左边泉水露天无遮挡,据说是供洗涤之用。右边一眼,则供村民饮用,其上有棚,遮挡严实。再往前有一槐,树高叶密,甚是雄伟。槐树一侧,路陡山险。百米过后,又有一村,村舍俨然。路边有土地庙一座,石头结构,庙顶石面斑驳,大概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又往前行走百米,便是龙王尖山顶,台阶两侧有篱笆状护栏,颇具乡土气息,也不乏美感。

登上山顶,龙王尖已在脚下。此时此刻,风景突变,视野极其开阔,心胸也豁然开朗,眼睛不觉一亮,精神也为之一振。这是一个观景平台,有几十米宽,上有石桌、石凳、石椅,悬崖一侧设有护栏,虽很简洁,但很实用。我们临风而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我们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登高远眺的快感。
极目四望,风光尽收眼底。在东南方向,枞阳县城一览无余。西面是岱冲湖、菜子湖,一望无际。北面是山峰,群峰巍峨。西南面是巨石,乱石穿空。俯视山腰,轻雾弥漫,树高林深,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不时显现。

在山上众多的美景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巨石。龙王尖上的巨石很多,都是原生态的,没有人为的破坏。这些巨石,体量庞大,造型独特,有的如金狮狂舞,有的像烈马奔腾;有的如灵猴望月,有的像巨蟒观天;有的如大佛平卧,有的像莲花盛开;有的如古猿抱子,有的像群仙聚会。这种奇峰异石,累累山岩,神似黄山,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据说,岱冲还有圣旨碑和孝子牌坊,这里面应该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探访,很是遗憾。

游一次岱冲湖,登一次龙王尖,仿佛开启了一段人生跌宕起伏之旅,体验了一次红尘的曲折与柔顺。出没尘世的风波,我愿意捧一杯香茗,在岱冲小坐春天。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