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附给药方法

 xyf4345 2023-04-14 发布于浙江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1000,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临床主要症状是静态性震颤、僵硬、行动迟缓、走路困难。随时间延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目前西药疗法在PD的治疗中仍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长期服用带来的种种严重副作用反应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传统疗法,也从新的途径寻找治疗PD的方法,中医药治疗PD近年来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疗效是确切的。

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既能减少西药多巴胺制剂用量,又能有效拮抗和治疗西药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01
验方


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基础方:


柴胡12g,川芎12g,香附9g,枳壳12g,陈皮9g,菊花6g,薄荷9g,郁金9g,合欢皮12g,白芍 12g,玫瑰花12g,甘草6g。

加减:如患者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用木香、青皮、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兼有食滞胃脘者,加用莱菔子、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化滞;兼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加干姜、炒苍术、茯苓、白豆蔻、厚朴燥湿健脾、行气止痛;热势较甚,口苦便结者,加用龙胆草、川楝子、牡丹皮、炒栀子、生大黄等。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本方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显著,而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大部分患者能够承受,得到患者的认可。

服药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共计取汁约500ml,分早、晚餐后1h各温服1次,连服12周。


02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治疗PD:
适用于风阳内动证型PD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摇肢颤,不能自止,头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用药方法
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次,浓缩丸,每次8丸,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1袋,每天2次,开水冲服;胶囊剂,每次2粒,每天2次;片剂,每次8片,每天2次;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2次。

注意事项
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服药期间如出现食欲缺乏,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应寻求医生帮助。

03
中成药+西药

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美多巴:

PD属于中医学颤证、震颤、颤振等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其治法主要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通络。

通心络胶囊主要成份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等, 具有益气活血, 熄风通络的功能。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功能滋补肝肾。

现今对PD病因的探索认为其与氧化应激、低灌注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认为通心络胶囊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血管新生、促内皮损伤后修复和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等作用。六味地黄丸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浆粘度、抗氧化作用。

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PD既符合中医理法又切合了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病因的认识。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3],单用固定剂量美多巴片治疗PD, 患者的症状在6个月后仍有明显进展,而合用通心络胶囊与六味地黄丸有延缓帕金森病症状进展的作用, 较之单用美多巴的患者其作用明显。

用药方法
美多巴片剂量( 442±149) mg / d。在此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粒装0.26克) 3粒,3次/ d;六味地黄丸(每8丸相当于饮片3克) 8粒,3次/ d。所有患者在观察开始时、3个月后及6个月后评定疗效。

参考文献:
[1]蔺通通,卢正海.验方平郁方治疗帕金森病抑郁30例[J],光明中医,2023,38(4):676-678.
[2]刘昌人,庞浩龙.帕金森病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人民军医,2015,58(7):838-839.
[3] 沈涌,罗烈岚.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32):197-198.

(本文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
常怡勇
基层医声公社专栏作者

图片

作者简介:副主任药师,河南省中医药科普先进个人。丁香园用药助手优秀科普作者,新媒体《医学界》优秀作者,多家医药公众号特约撰稿人和审稿专家,个人医药科普公众号《药聊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