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蛮放松,有趣,因为画之前完全不知道画面会呈现出什么效果,也不知道自己具体要画什么,完全凭直觉,无意识的涂抹,就跟玩一样,有时会有意外的发现,会很兴奋。是意外,偶然,无意识,直觉,未知,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的尝试集合,这个练习是摆脱绘画惯性的方法之一,也是练胆的好方法学习提示:目前这个阶段,要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无脑的状态,无意识状态,当画面有内容了,可以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生发,开始带着感受继续画。(生发,感受)都是一种无脑可以进行的,也就是绘画的直觉能力。这个训练可以打破过去那种需要有整块时间才能画画的习惯。训练自己随时随地进行,快速进入状态。因为不需要用脑,是一种无意识很轻松的状态。可以丙烯,水彩,可以是铅笔,油画棒。惯性很强的同学可以盲画,可以借助边看电视,边打电话进行绘画。这个阶段比前面需要适当控制 让画面不那么失控 开始意识到画面的秩序 节奏,但形象可以抽象 可以不讲道理我个人经验,我们大部分时候是理性的,或者说大部分同学即使在绘画里容易过于理性。这种理性更多是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目前之所以懵,或者觉得无意识乱画,就是理性带来的感觉。
画画的过程,是画画的过程,过程当中直觉很重要,就是无意识不讲道理很重要。 这个阶段训练的是直觉能力,是画画过程中的任性和自信和肯定。
很重要的部分,希望大家多体验多放开,接下来会慢慢介入控制和有意识,但也是慢慢,而且不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而是绘画过程之外的间隙。我们跟画面很多时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有时我们在控制画面,有时画面带着我们往前走我的体会:这个阶段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一但要具体很容易形象概念化练习中的无意识和直觉,总不能顺畅的出来,我感受到的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意识,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有部分是集体潜意识(大家初期的画里似乎都有某些相似性)和部分个体的潜意识。在一下笔的那一刻线条的走向,块面的形状等等,都会无意的朝那个似乎熟悉的方向走,没有刻意的去控制线条和块面,但是潜意识里面,就往这个方向走了。这让我画的时候会频频出现卡顿,卡顿的时候为了不被理性控制,只有不断破坏画面,重新寻找感受。是又兴奋又沮丧的过程老师要求选几幅这阶段的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画做总结分析这幅画用的碳笔,铅笔。画的时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内心舒畅,不纠结不拧巴,画的时间也不太长,蛮有激情的。线条有弯曲的长线,有局促的短线,有弧形杂乱的线,这些线条交织在一起,感觉很有活力,虽然看上去有些乱,但是乱中似乎还是有某种秩序在里面,画的时候没考虑纸上的线条会引导我去哪里,画完后分析这些线条,似乎就是在表现此时我内心纷繁杂乱的心绪,动荡不安的。画面像一个巨大的球型飞行物悬浮在空中,无数的线条落下,链接地面的小山,有点科幻的感觉。这副画是先用毛笔和蓝色的水彩,在纸上随意的画了一个大块面的形状,感觉它像一座山,用碳笔在山体上画上似路的线条,但是内心又不完全把它看成是山样子,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具像的物体中。之后用黑色的水彩涂抹,有浓厚的有浅淡的,似林间的阴影,草丛。笔触的方向形状尽量不同,左边圆弧型笔触,右边是直线型笔触,画面比之前丰富一些,但还是显得有些单调,用签字笔叠加一些直线,曲线,圆弧型的细线条,树的枝干也用签字笔画一些不规则的短线条,显得更有生机。画面宁静而又不乏活力的感受。画完内心无比轻松,似乎能呼吸到画中潮湿清新的空气味道。 这幅画,主要由黄色,蓝色和紫色构成。分成了不同形状的块面。每一块的笔触和肌理都会有些不同,有不一样的线条,细的,粗的,弯曲的不规则的长弧线,短弧线,短直线,圆点。材料用的水彩,油画棒,色粉,组合叠加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肌理有的细腻一些,有的粗糙一些,整个画面看起来比较丰富,线条的随意性让画面有种动感,不那么拘束。画中似乎有个人躺像是在一个洞穴里面,或者是一个山凹里面,或已没有了生命,而周围围绕他的一切依旧喧嚣。这三幅画的共同之处,都运用了很多线条,不同类型的线条,这些线条在画起来的时候,心里面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和轻松。也让画面,给人一种比较轻松透气的感觉。大概是,这段时间的训练,我喜欢用线条,它们让我的思维跳脱,至少现阶段是 第二阶段:节奏和势 秋林:这个内容一周时间,为结构节奏铺垫(建议不少于十张)也是可以随时随地盲画(具体看课程演示)
为什么盲画,是解决用笔习惯。盲画的时候要用笔要带着直觉要肯定彻底,不要去思考画面整体关系。中途停笔的时候,也需要瞬间决定画什么内容画到哪个位置。然后再进入盲画的状态。画的时候需要失控,彻底失控。中间停顿适当看画面形成的节奏和整体,意外但画面又成立是我们追求的。
我的感受:非常喜欢这个练习,虽然这个练习有难度,但是很有趣。失控、慢、叠加方式是这个练习的难点。盲画加上慢速度,线条的感觉更生动,有趣,有失控的感觉,也有让我感到欣喜的意外,画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考虑画面的结构和节奏的这些方面的问题。在盲画的过程中,注意力会非常的集中在被画的物体上,会更仔细的去体会绘画对象带来的情感感受,经常练习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还有对物体质感在视觉和触觉上的敏感性。
第三阶段:大师绘画结构(临摹与分析 结构先不要刻意去理解 理解为画面大的节奏 画面框架构架(有点像建筑,建房子从结构 框架开始,而不是外墙涂料装饰)画面最根本 最本质的部份目前划线适当结合一点前面阶段这种感觉 这就是单独成立不要发散 不要随性 感性直觉放在画的过程里面 动手前适当思考 画了十张之后适当梳理,但是一旦动手要找到前面的盲画的感觉 直觉很重要 画的过程如果还分析那就错了 所以要快 给自己限时计时 逼着自己进入直觉的状态我的感受:老师把柯索夫临摹大师的画与原画进行对比,讲解,让我更进一步明白怎么样向大师学习,学习大师的什么,之前认为的是只要临摹的像就行了,完全不是这样的,临摹的是魂骨不是表皮。这次长期课老师用了更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们感受大师画中的结构节奏与势。限制时间画完,刚开始练习速度比较慢,5分钟完全不能完成,一动笔就很难逃出形的束缚,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沼,解决这问题,只有加快速度。老师强调5分钟,用了个5分钟的沙漏 ,强迫自己完成。速度提升了,甚至觉得5分钟有点长,因为画熟练了,不自觉的又想陷入细节,只有继续加速。之后我不把它当做一幅画来看,把它看成一个风景,面对这个场景该怎么去表达,如何寻找场景中隐藏的令人兴奋的势,节奏,对抗的力,形状、线条、结构。来源于名画又独立成画,一语点醒了我。做一些构成的小练习 快速的几分钟一张 穿插这个训练帮助我们更主动去画对象这个小练习也是很喜欢的,让我能更主动的画对象,不断激发想象力记得第一次长期课的这个阶段,刚开始画的很艰难,或者说不知道怎么画,感觉很沮丧。老师的课听了又听,硬着头皮画,只有画才能解决问题。期间读完《造型艺术》,重温勃拉克的书,对我的帮助很大。这段时间的练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观看方式的改变,并能把观看的事物画出来,画面虽然不太满意,但踏出的这一步很是关键,画到后面还有些小兴奋了。第五阶段:室外风景结构
风景结构死嗑了塞尚的一幅风景,去感受大晨说的“空间的叠加、穿插、转换,理解塞尚风景的结构魅力” 沉住气 不将就 围绕自己的感受 不断的去画 不放过任何一个局部 即使虚 也要画到位一:找到自己能画进去的方法,让自己享受这个过程,不心急的方式。 二:一张画上面多投入时间,每个局部要画到位,画耐看。 三:一开始有一个方向,可以在旧画上面画,要么就是做几个底(按课程凭直觉注重材料特性)的画。或者根据已有的画面进行延伸慢慢明确方向。方法有感觉,画面有表达的强烈愿望有有兴趣很重要,这是前提。如果之前那种从局部开始画有感觉,可以继续这样画或者结合起来。关注过程 关注状态而非结果,让自己尽量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大家这个阶段要完全沉下来 回到自己 去享受过程 让结果保持开放和未知画画也一样,提前预设结果 知道结果 就会起范(程式 概念)形式结构训练最好到意识,而不是标准。绘画过程中,尽量是一种(清空之后未知)慢慢清晰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过于明确(有时为了打消过于明确概念的结构,有意要去打破。我的感受:这个阶段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融合之前几个阶段所学,运用在画面中。难度好大。不仅仅是绘画技巧,包括个人的审美,思想深度,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内心要细腻也要果断,自信。这一刻感觉自己好虚弱,我目前的能力驾驭不了我的野心。我将继续在这几方面提升综合能力:1、扩大阅读范围 2、看优秀电影,听古典音乐或自己喜欢的音乐类 型。 3、旅行,运动,极限运动与大自然紧密联结。4、适当的外出学习交流。5、多动手,沉下心画画画。6、养成总结梳理的习惯我目前想要努力的方向是,尽量把画面中的直觉意外无意识偶然的效果与自己的意识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契合,拥有自由表达的能力,更胆大一点,然后寻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在气质较吻合的画面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