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脆弱的崛起》上:四面树敌,必有一战,德意志帝国是这样灭亡的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4-14 发布于黑龙江

你好么?今天我要分享的一本书是《脆弱的崛起》,从大战略的角度研究威廉德国的崛起与失败。

一、初亮相:放低姿态和战争危机

1.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这个新生的国家存在着隐忧。

(1)地理位置不理想。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面与沙俄接壤,东南方向为奥匈帝国,南临意大利,西面是法国,北面同英国隔海相望。这使德国人有一种被列强包围的感觉。

(2)与邻国关系不睦。通过普法战争,德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极大地羞辱了法国人。法国心生怨恨,天天琢磨着报仇。德国和英国、沙俄、奥匈帝国、意大利的关系也很微妙。

2.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应对是:放低姿态,低调做人,为德国争取到了相对和缓的外部环境。

3.两件事注定了这种韬光养晦的策划难以为继:

(1)文化斗争:德意志帝国奉新教为国教,但德国南部多为天主教徒。1871年帝国国会举行选举,代表天主教利益的中央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也是最大的反对党。俾斯麦迅速行动,禁止天主教教士发表政治观点、要求教会学校接受国家监督,试图将天主教驱逐出德国人的公共生活。这叫文化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法国天主教会公开支持德国天主教徒,引起俾斯麦疑虑。

(2)战争在望危机:1874年3月法军扩编,局势陡然紧张。4月,德国媒体《邮报》刊登了一篇以问句为标题的文章《战争在望?》,指控法国正在谋划复仇之战。结果却是英俄联袂向德国施压,要求其承诺不开战。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冷眼旁观。俾斯麦被迫辞职。

二、双保险:俾斯麦的务实外交

1.双保险,指建立三皇同盟和挑拨英法关系。

2.建立三皇同盟:

(1)为什么要拉拢沙俄和奥匈帝国:沙俄横跨欧亚大陆,综合国力不俗,一个反德联盟只要不包括沙俄,德国就能扛住;一旦包括沙俄,德国无力抗衡。所以当务之急是笼络沙俄。奥匈名为列强,论实力只能算二流,而且存在解体风险,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所以也要拉拢,确保德国的后方安全。

(2)协调俄奥矛盾:沙俄和奥匈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双方加紧向巴尔干渗透,冲突越来越频繁。俾斯麦采取“恐吓加拉拢”的策略,在俄奥之间左右逢源。

(3)1881年,德俄奥签订柏林协议,“三皇同盟”正式成立。

3.挑拨英法关系

(1)俾斯麦判断,德国不可能与英国和法国结盟,但可以挑拨英法关系。Shau英法矛盾的焦点就是埃及问题。

(2)1881年,英法共管的埃及爆发民族起义。在德国的挑唆下,英国不同法国商量,出兵独占埃及。英法关系出现裂痕。

4.通过建立三皇同盟、挑拨英法关系,德国变身为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的负责任大国。这为德国营造了和平发展的环境。从1871年到1890年,德国经济腾飞、国力跃升,德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捅娄子:心浮气躁的威廉二世

1.俾斯麦外交战略存在的隐患:

(1)过度依赖俾斯麦和皇帝的关系。俾斯麦之所以长期主导德国外交,取决于皇帝威廉一世的态度。后者对俾斯麦十分信任,几乎把政务都托付给他。威廉二世继位后,年轻气盛、心浮气躁,而俾斯麦以先帝老臣自居,经常倚老卖老。1890年3月,忍无可忍的威廉二世将其解职。

(2) 德国外交过度依赖俾斯麦的个人能力。俾斯麦精心搭建的这套外交体系环环相扣,确实保障了德国的国家安全,但它如此复杂,对操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俾斯麦尚且如履薄冰,换个人就更为难了。果然,俾斯麦的继任者连续踩雷。

2.  两次捅娄子:

(1) 德俄关系破裂。1890年6月,德俄再保险条约到期,沙俄愿意续约,威廉二世不同意,沙俄立刻调转船头,与法国签订军事专约。法俄同盟成立,德俄关系破裂,三皇同盟随之失去意义。

(2 )英德关系恶化。德国多次在国际问题是刺激英国的敏感神经,英国政府强烈抗议,英国舆论掀起反德浪潮。英国开始拉拢法俄,制衡德国。这一来,德国就不再可能离间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了。

3.  俾斯麦退休才五六年,他苦心经营的双保险体就被折腾得濒临瓦解。

后伟人效应:政治强人和伟人留下的真空除了政治性的,还有思想性的,对于一个崛起大国来说当然如此,人们会把国家崛起道路上的伟人理想化,往往保留其对外政策中的强硬部分,删去妥协的部分,形成一种民族的精神依托,也借此向现政府抒发不满。 俾斯麦去世后,其与官方的无能对应的形象被官方拿来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宣传,其在统一中所花费的巨大心血被简化为“决心”,“强硬”,其他无数的妥协隐忍,精细灵活都被选择性忽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