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liuhuirong 2023-04-14 发布于湖北

潘建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镇江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致力于《红楼梦》与高考、《红楼梦》与中学生阅读、《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学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先后在《红楼梦学刊》《古代小说网》《语文报》《红楼文苑》《京江晚报》等公众号及报刊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艺术》一书中盛赞《戚蓼生序》是“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奇文”,戚蓼生是曹雪芹的“千古知音”。红学家邓庆佑在《莫累戚公遭骂名》一文中也说:“戚蓼生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伟大的红学家,他的序言……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六十七个字,但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阐释,甚至比后世一些红学家十百万言的《红楼梦》艺术专著,把握得还要准确,论述得还要深刻。”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相传他在京城应试期间得到《石头记》一早期抄本,大为赞叹,于是写下这篇序文。戚序抄本后来石印发行,简称“戚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之一。

在浩如烟海的《红楼梦》研究文章中,《戚蓼生序》堪称一篇“奇文”。那么,这篇序文究竟“奇”在哪里?它写了什么内容?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呢?

《戚蓼生序》全文只有四百六十七字,但是言简义丰,要言不烦。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二、三节为前一部分,侧重谈《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四、五节为后一部分,略谈阅读《红楼梦》的技巧和方法。

前一部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借赞美绛树“两歌”、黄华“二牍”的高超技艺,引出《红楼梦》“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特点。绛树虽然能“两歌”,但是听众还是能分辨出她的声音是“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虽然能“二牍”,但是观摩者还是能看清他“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相比之下,《红楼梦》则更胜一筹,它不仅能“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而且还做到“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就能同时唱出两种歌声,一手就能同时写两种字体,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妙手天成的艺术至境。难怪作者由衷赞叹说:“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用“一声两歌,一手二牍”概括《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可谓言简意赅,妙手偶得。这样安排既起到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又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为下文赞美《红楼梦》作铺垫。

序文接着分析《红楼梦》的艺术造诣。有四层意思:一是《红楼梦》无论立意还是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笔者以为这里的“前人”,应该是指兰陵笑笑生和他的《金瓶梅》。关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受到《金瓶梅》的影响,红学家中所论甚多。如脂砚斋在《石头记》第十三回评点中写道:“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按:“壶奥”应该是“壸(kǔn)奥”的笔误。“壸”,又作“壼”,本意指宫中小巷,借指宫内。“奥”,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壸”和“奥”合在一起指宫内深处,用以比喻深微隐奥的事理。“深得《金瓶》壸奥”,意思就是深得《金瓶梅》的精髓和真谛。脂砚斋类似的评点还有若干处,恕不逐一列举。毛主席也曾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戚蓼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看到《金瓶梅》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而且还看到《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上对《金瓶梅》的全面超越。

二是《红楼梦》“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的艺术手法。什么叫注彼写此?什么叫目送手挥?周汝昌先生是这样诠释的:“注此写彼,……这大约有点儿像武术上的'指东打西’,战略上的'声东击西’,或者有似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大白话’说,就是:你读这些字句,以为他就是为了写'这个’,实则他的目标另有所在,是为了写'那个’!”“目送手挥……这说的是手之与目,音之与意,迹之与心,是活泼泼而神通而气连的,然而又是不拘拘于一个死的形迹之间的。……就是'一笔两用’的意思。”简而言之,“注彼写此,目送手挥”就是作者一心二用,言在此而意在彼,虚实结合。

三是《红楼梦》的“微词”“曲笔”艺术。“微词”,也作“微言”,是微言大义的缩写,意思是用含蓄微妙的语言来表达精要深切的道理。因为孔子作《春秋》多用微言寓大义,所以也叫做“春秋笔法”。“曲笔”与“直笔”意思相反,就是史官由于畏惧当权者而不据事直书,故意隐瞒历史的真相。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候,正是清代文字狱大行其道的时代。他为了躲避迫害而在小说中“大摆迷魂阵”,把“伤时骂世”的真实意图深藏于“大旨谈情”的故事之中。但是,他又担心读者曲解他的真实意图,忽略了书中的“微词”“曲笔”艺术,有诗句为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荒唐言”即“谈情”的文字,“其中味”即隐含其中的真实意图。戚蓼生可以说是红学史第一个把曹雪芹和左丘明、司马迁相提并论的人,他读出了《红楼梦》中“似谲而正,似则而淫”的真实意味,难怪周汝昌先生说“有了个曹雪芹,就有个戚蓼生”,称赞戚蓼生是曹雪芹的“千古之音”。

四是《红楼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风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八佾》,本意是说快乐而不失其正,悲哀而不失其和。这里笔者望文生义套用一下,用来形容《红楼梦》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虽然“淫而痴”,但是他对待女孩却是“乐而不淫”的。小说里除了第六回直接写他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之外,且描写的文字也非常隐晦简约,“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其它的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处。与其说贾宝玉“淫”,不如说他“痴”更恰当。林黛玉虽然“妒而尖”,然而她对待爱情却是“哀而不伤”的。自从薛宝钗来到贾府后,自从“金玉良缘”之说由开始的若隐若现到后来甚嚣尘上的时候,小说里描写黛玉“妒而尖”的文字也越来越多。她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宝钗等的威胁,然而她对宝玉的感情却始终是坚贞、专一和纯洁的,她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感情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追求着、呵护着。她只自伤,却很少伤宝玉。

此外,《红楼梦》的语言也可以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形容。用戚氏的话说,虽是“满纸”“艳冶”,却是“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红楼梦》与《金瓶梅》的继承和扬弃的关系。

后一部分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为“读者当具一心”,才能读出《红楼梦》中的“微旨”和“弦外音”。戚氏把曹雪芹比作一个高明的绘画大师,虽然画面上只画了“三面”石、“两蹊”路,目的却是为了衬托“一峰”的秀丽,“一树”的幽静,读者只有领略到“一峰”“一树”之美,才算看懂了画面寓意,读懂了作者心思。《红楼梦》表面上写的是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但这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角恋爱”故事。曹雪芹在《题<红楼梦>》中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为此“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决不仅仅为了写一个“三角恋爱”的绝唱!《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表现出来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也间接证明了它有着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戚氏认为,读者只有“挹清辉”“闻香气”,才算读懂了《红楼梦》,才能读出书中的“微旨”和“弦外音”。如果只是捞水中月,赏天雨花,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至于《红楼梦》的“微旨”和“弦外音”是什么,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就如鲁迅先生论述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二是认为为《红楼梦》写续书是劳而无功之事。在戚氏看来,人世间“盛衰本是回环”,盛极必衰,贾府也不例外,言外之意是《红楼梦》的后面情节必写贾府败落。至于为什么只留下半部《红楼梦》,或许是因为“作者慧眼婆心”,“不必再作转语”,换言之,就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前八十回已经足够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面上尚未写完,实际上却是无须赘言。“未窥全豹”或许会让读者感到遗憾,却也避免了小说艺术上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尴尬和无奈,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再创作、再想象的艺术空间。

这篇序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典故,特别是用史家笔法和佛教义理来类比,虽然这为读者准确理解戚氏的真实意图增加了难度,却也极大地丰富了序文的艺术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戚氏本人也深得“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真谛。

附:《戚蓼生序》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戚蓼生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

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