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耐呼衰治疗难,喘脱烦扰病危急

 中医知识圈 2023-04-14 发布于山东

  

【诊疗实录】

  2019年3月26日下午,我正在家休息,突然接到了一个老病号家属的电话。

  “田主任,我们家老李,前几天因肺炎出现呼吸衰竭住院了。化验结果有铜绿假单胞菌,消炎药不管用,住院怕发生交叉感染,让回家调养。”她心力交瘁而悲伤地诉说,“昨天就出院回家了,可能不行了,想请您过来看一看,还有没有希望?”

  听她描述后,感觉病情很严重,我马上打车赶了过去。

  一进他的卧室,看到李某靠在床头,呼吸极度困难,不停地咳嗽,有痰,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晦暗,双眼无神,看上去身体极度虚弱,吸氧(戴的呼吸机),说话有气无力。

  他说:“我这次怕是活不了啦!”言语中带有恐惧和濒临死亡的感觉。

  我看了一下他的出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简称多耐)。

  这个病人是我的一个老病号,男,54岁,曾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至今哮喘病多年,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长期家中氧疗、雾化,吸入信必可,自己经常乱吃消炎药和激素。

  面对这样的危重患者,我脑子里反复提取和归纳患者的核心症状:烦扰不安,极度疲惫,周身出冷汗,小便少,舌质淡,舌苔薄白润,舌下静脉瘀曲,脉沉细弱而欲绝。

  当下我就判断,如此危重病人当属阴证,确切地说是阳虚喘脱的脱证。

  患者舌淡苔薄白润,脉沉细弱若欲绝,小便不利而喘甚,应该是阳虚寒甚,里有停水。烦躁是邪陷阴证的虚烦,应该是太阴病。邪入于阴的烦躁,应该用茯苓四逆汤,咳逆胸满是太阴虚寒、水饮射肺,治疗当温中逐饮,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立即处方:茯苓60g,红参15g,制附子15g,炙甘草15g,干姜30g,细辛9g,五味子10g,姜半夏15g,二剂,水煎服。取水1600mL,煮取600mL,分三次温服。

  开完药后,他家属问我:“是不是不行了?”

  “这次确实很危险,应该有所准备。”我心里也没数,带着顾虑回应了她。

  两天后,也就是2019年3月28日,他爱人打来电话说:“我们家老李,不烦躁了,还喘,但减轻了,咳嗽厉害,咽堵,气短,乏力,三天没有大便了,想请您再来给看一看。”

  这次我去后,按了按肚子,做了腹诊:心下痞硬,边界清楚。

  考虑到面色晦暗,结合腹证“心下痞硬,边界清楚”,符合木防已汤方证。

  因大便三日未解,径直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咽堵痰不利,合用半夏厚朴汤。

  处方:茯苓60g,红参15g,制附子15g,炙甘草15g,干姜30g,细辛9g,五味子10g,姜半夏15g,厚朴10g,苏叶10g,桂枝10g,防己15g,芒硝(分冲)6g,杏仁10g,生姜三片,二剂,煎服法同前。

  药后咳喘减轻,且不需要佩戴呼吸机。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分别给柴胡类方和桂枝茯苓丸、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调理,病情逐渐稳定。

  半年后,听他家属说,老李因肺部感染又去住院了,当他在医院走廊里碰到呼吸科主任时,那个主任惊喜地说:“咦,老李还活着了!”

  上次他的病能治好,确实是个奇迹!也再次证实,中医不是人们误认为的慢郎中,在大病、危病、急病中,仍有用武之地!

  【辨证解惑】

  1.里阴证烦躁见证录

  呼吸衰竭的病人伴有烦躁,在临床上很常见。

  20世纪90年代,我在心脑科病房当科主任,碰到这种情况,心中没底,不敢下手治疗,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离世。
  记得我的一个亲戚,患有间质性肺炎、肺气肿、呼衰,伴有严重的烦躁,转到一家矿医院,当天下午五点,主管医生开了安定注射液,数分钟内病人离世。
  当时遇到这种情况,没经验的年轻医生误用安定致死的医疗事故常有耳闻。
  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或调理身体,不能治疗危急重症,一些中医大夫怕担风险,不敢参与到诊疗过程中,致使中医信誉日益衰败。
 
  近几年,我学习经方后,使得临证思维更加清晰,面对许多危重情况不再盲目和胆怯,虽不能做到完全胸有成竹,却也心中有数,只要有方证,就有明确的治法相应。
  胡希恕先生提出的“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确实是经验之谈,辨方证又是六经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
  
  2.方证探讨体悟
  本案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双眼无神,说话有气无力,遍身冷汗,脉沉细弱而欲绝。”辨六经为太阴病,此案烦躁是陷入里阴证而表现的虚烦。
  治疗里阴证之烦躁对应的有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
  当病人极度衰竭濒临死亡,首选茯苓四逆汤,方中茯苓利水宁心、安神除烦,最主要有四逆汤加人参,针对阳衰阴盛的“亡阳证”,可以回阳救逆,加人参大补元气。
  这个病例并不是偶然碰对的,而是在经方思维的指导下,精准地辨六经方证,疗效可期。当然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并不是每个病例都能做到辨证精准),因为六经易辨,方证却难辨。而我就是一个探路者,能够找出近两千年前被尘封的治病捷径,是我行医一生的追求。
  我想这个病例对后学者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至少能够降低他们临危重症时的盲目性。
  这个病例是我临床五十多年来最满意的案例之一,这也证实了中医有能力有办法治疗危急重症,尤其应用经方,面对疑难危重病,能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
  在2020年春季,李赛美老师就用“茯苓四逆汤”成功抢救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足以彰显中医经方的神奇疗效,应当大力发扬推广之。
  3.关于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第69条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发汗泻下,虚其表里,而陷于里阴证,又里有水,小便不利,出现阴证烦躁,此烦躁同干姜附子汤证病机一样,是误汗、下后亡阳,亡阳即亡津血、亡津液,为里阴证的精气欲脱之虚烦。
  茯苓四逆汤方中含有干姜附子汤方,加人参补胃气救津血,寓参附汤益气回阳救脱,四逆汤回阳救逆,茯苓利尿定悸、除烦安神。
  4.关于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37条原文:“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茯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咳甚胸满是该方的主症,本案阳虚水盛的病机同真武汤一致,所以引用真武汤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两,干姜一两。”颇与苓甘五味姜辛汤相吻合,加半夏化痰止逆。
  半夏虽与附子相反,但我临床应用多年,并没有遇到中毒等不良反应。事实上,我们的医圣仲景也曾一起应用,附子粳米汤便是例证,可见其安全性,古人早有验证。
  5.关于木防己汤及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4条原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文中的“心下痞坚”是腹诊内容,与本案腹象一致,其证候“其人喘满,面色黧黑”与本案“面色晦暗,呼吸困难,气短喘促”也吻合,这就是方证相应,方证中已蕴含着病机。
  因大便三日未解,故加芒硝。临床中,木防己汤在哮喘、肺心病的治疗中大有作为。其应用的重点就是“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须做腹诊,方证对应才更精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