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红尘/文 门当户对,指通婚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相称。 ![]() 门当户对意思最早的出处是在《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直到唐朝才第一次正式出现了“门当户对”一词,《敦煌变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彼此赤身相奉侍,门当户对恰相当!″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 目前关于门当最早文字记载的是宋《营造法式》有"门砧″一词之说,说明宋代门当己经形成?门当指汉代传统建筑大宅门前两边放置的一对小石墩或石鼓,俗称门墩、门座、门台、门鼓、门砧、石鼓、图鼓子、镇门石、石镙鼓、石镜等。在讲究等级的封建时代,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抱鼓石,普通人家只配用门枕石。鼓形的叫"抱鼓石″,方形的叫"门枕石″。 ![]() 将门枕石上方做成圆形可与下部方形基座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汉代《淮南子》描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一圆一方上下分布,圆方互容,构建出“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的家族修养。 狮子形的抱鼓石用在皇族或官府的门前; ![]() 封建社会抱鼓石成了象征门第的代名词,抱鼓寓意:通报来客之鼓,后来报信鼓的功能消失了,就演变成用石鼓替代官家的威严。有2个门当的是大户人家,有4个门当的过7品至5品的官员。门当不仅是辟邪、镇宅,而且相当于门神! ![]() 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子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石狮子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人家的府第就不准安放石狮子! ![]() 户对(也叫门簪)指门楣上突出的柱形木雕或砖雕,上面刻有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约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一般成双成对出现,故名户对。门簪形式有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形状,装饰以图案或文字。户对纯圆柱形为文官,六边形方柱为武官。户对上面可以支匾,下面可以挂灯笼。“户对”是门上的镇物,其象征意义比较隐晦,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存,是阳性的代表,人们相信它可以退女鬼和其他贼害的阴物。户对反映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意在祈求人丁兴旺!门簪也叫门龙,图案以四季花卉为多见,四枚门簪时常雕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吉祥如意”“ 福禄寿德”“ 天下太平” 等字样。只两枚门簪时,则雕“ 吉祥” 等字样,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有的上面做有精美的木雕。古代封建社会户对与官品大小成比例,2品官6个,3品官4个,3品以下2个,只有皇宫才可以9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清代到民国年间,林县富户有“南刘北张,东靳西常,城里一王”之说,概括了林县几个有名望的家族,这里的“南刘”即指石阵村刘氏。刘氏庄园建筑精巧,工艺考究,距今已有了260多年的历史,2016年刘氏庄园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6日中石阵村被公布为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 刘氏庄园的户对是4个,当年刘启彬是内阁中书,正三品所以门簪数量是4个。门簪形状是六边形和门当圆鼓形兽头狮子抱鼓石都说明了当年刘氏庄园是高级武官,门簪上虽然没有雕刻图案和花纹,但是也足以向我们证明了当年刘氏家族的繁荣和昌盛!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林州五龙刘氏家族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刘氏先人刘震峰始,却富庶6代,达260年之久。据刘氏家谱记载,刘氏宗族从清朝康熙至咸丰间,先后出过26位太学生、6位举人、1名进士,其中多人做过各级官员。老毡帽刘震峰八品官,小毡帽刘际昌山西汾州知府五品官,刘启彬内阁中书三品官,刘其激曾任河南省省长后任职于南京财政部,刘葆龄光绪乙卯年五品官,刘其湘民国七年任督军第九师师长…… ![]() 岁月的流逝,留给我们世人的只是能证明当年刘氏家族当年的只有这些古建筑,我们只能从这些古建筑文化里寻找当年历史的影子,建筑的文化内涵,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打输和他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 ![]() ![]() ![]() 【作者简介】笑红尘,70后,空调安装工。 |
|
来自: 新用户4548rSCU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