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飞的思绪

 新用户8785tsO9 2023-04-14 发布于北京

成长于80年代的思想者恐怕无人不知陈焜,甚至在内心深处要感恩于他的启示,因为在改开初期,愚昧犹存的年代,这一代人正睁大眼睛渴望探头张望外面的陌生世界时,陈焜先生的一本小书《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应运而生,让我们第一次较为全面(虽然简略)的了解了西方文学中之风起云涌的现代派,也即现代主义———这种此前于我们闻所未闻的文学流派。
从此,这本书像是一本西方当代文学史的引鉴,让我们跟随着它的引领,我们这一代大胆地推开了一扇扇现代主义的大门。
陈焜先生是我们这代人中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导师。我迄今仍记忆犹新于在那个年代如饥似渴的读到《西方现代派研究》时的激动与热血沸腾,以及自觉头顶上的一扇以前乃紧闭着的天窗正在缓缓打开,我由此看到了一片更辽阔无垠的天空。

这一届奥斯卡最佳故事片《《瞬息全宇宙》明显具有投机倾向,冲着评委的口味去的,而且还想取媚于大众。在此,不妨先把此片按下不表,再说另一部奥斯卡电影《西线无战事》,怎么可以拍的如此苍白而又平庸?按说前有杰出小说垫底之电影一般不至太赖,可这一次却眼睁睁地让《西线无战事》破了防。此片除了与人文无关之技术性场面而外,它就是一部乏善可陈的极为一般的普通电影,甚至平庸得一塌糊涂。就这么一苍白的东东在去年影坛上竟然还作为一部口碑尚佳的电影到处流传。
与其说衰落的是电影,莫如说衰落的乃是人之艺术感受力。感受力的退化是可怕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的许多机能,唯审美感受力乃是"它"永远忘尘莫及的,此也是人所具备生物界之高等属性的标志之一,但在科技革命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人类似也正在丧失艺术欣赏的能力。

这片单中的《七宗罪》一般人都会看过,经典商业片,而《非常嫌疑犯》疑似没有"一般人"都看过?此片亦为商业电影的杰作。两片都有史派西(来自英伦的演员其透出的文化素养真是令人惊艳),他一"露脸"就让人很快记住了他,尤其是《七宗罪》之尾声的那个格外恐怖的阴森诡异之笑,太瘆人了,短短几秒钟居然彻底地塑造出了一个人物,奇才!
怀念上个世纪的电影,就连好莱坞的商业电影都那么杰出和有味,包括片單中的《本能》,如今电影已然沦落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今晚还是周末,这个片单都值得一看,假如你没看过的话。

去电影院看了一场《拨浪鼓咚咚响》的电影,是受一位尚未见过面的朋友之邀。因同在一个高质量的学者群,且有过一些交流,而我对其所恪守艺术的基本理念略有了些了解;况且人家还读过我的小说呢。所以必须接受邀约。更何况,该场电影又是由她以个人的名义包场的:斌哥,你真的要来看看,是一部好电影。
直到那时,我丝毫不怀疑这位朋友口中对这部电影之看法的真实性,但在我眼中它是否也是一部好电影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朋友也提及了《隐入尘烟》,我则认为就看取人生角度和态度它乃是好的,但作为艺术的电影,我却真没看下去——剧情之信息是反复重复的(反复告诉你"我们"有多苦,多不容易,多么坚难和挣扎,这是一部应该在十分钟内讲完的电影,结果,大家都知道结果了!)而苦难感,又处处透着刻意的"制造"。
但我依然应约前往。正好有一年轻朋友王硕找我来聊话剧,他也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我也就把他拉着一块去了。
电影一上来的几组切换镜头就让我略有些惊:大西北塬上的空境——可以见到西北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一成不变之生活方式的经典符号:窑洞,光秃秃的山势地貌,西北乡亲与孩子们那一张朴素而憨实的面孔,镜头中,亦有一些零落的信息让我知晓了那里曾是古中国遥远的边境地区:榆林与神木县——二三千年前匈奴之行国大本营之所在,是的,那都是些公元前的故事了,而今日,是我们西北的父老乡亲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这片苦难的大地呵,一眼望去,它依然在吟唱着仿若千古不变的旋律——还是那般苍凉的黄土高坡,还是一排排见证沧桑历史之反复轮回不已的窑洞,以及那一张张布满灰尘,皱折、泛出点古铜色的面孔的人。这一切都让人看着心酸,令人沉重。
抽象点说,这其实是一部带有"问题意识"的电影,在我们目下现有仅存的"可能性"的表达空间中,它已然做的非常棒了,而且(导演)电影语言运用得克制、内敛而成熟———把镜头瞄准在那一片号称在改开取得伟大成就的喧嚣中、那个被一个个振奋人心之响亮口号所遮蔽的、而我们的祖国又必须认真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农村和贫困地区大量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是的,在他们最需要父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他们的爱和教育上严重缺席,这种缺席,也必会造成严重后果,即孩子们是在一种渴望父母之爱又得不到这种正常之爱的境遇下长大成人,如是,孩子们幼小的身心便会留下扭曲畸形的心理阴影与病灶。
据说《拨》是导演的处女作,为了拍这部电影他甚至把自己的房子都卖了,依然还是在严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将电影胜利完成(主创们甚至主动放弃酬金)。这让我吃惊,因为电影无论是画面、运境,还是对演员表演(大量的非职业演员,尤其是作为主角的那个孩子)的控制———更为真实、自然的表演,几无一丝一毫的"破绽",而且每每准确地传达出了他们作为角色的心理状态。这是很难做到的,但作为导演的白志强居然做到了,而且竟然还是处女作!
我听说,他们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光剧本就打磨了二年,反复调整修改达十一稿之多,也由最初塞进各种商业电影元素的构思,一点点地退出,回归初心,最终完成的,乃是与"商品拜物教"彻底抉别的艺术电影。
仅此一点,我就要向这群年轻的电影人致敬了,在中国电影本质上已然将死未死的今天,他们挟着他们创作的优秀电影,以无声的语言在大声宣告:
中国电影尊严犹在,我们还活着,虽然坚难,但我们在坚持。
是的,希望犹在!

艺术家李向阳的特别画展。向阳兄驾鹤西行多年了,我怀念我们彼此间的友谊,这份真挚的友谊亦让朋友们羡慕,我已然好多年没有在清晨习惯性的被电话铃声叫醒,电话里传来向阳愉快的声音:大天才,赶紧起床,干活喽!我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朋友让我悲伤。

谢谢798白盒子画廊仍没忘了作为艺术家的李向阳,又一次向世人展示和推广向阳兄的艺术作品,向阳兄西行前的最后一次画展就是在白盒子展出的。
向阳兄走了,但他的画则永留世间,那也是作为一名艺术家不死的艺术之魂。

2023年3月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