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让子弹飞》“六子之死”得出的四点法学浅见和四条脱身思路

 向日葵美好生活 2023-04-14 发布于山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姜文执导并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在看正片之前,我先看到的是《让子弹飞》鬼畜版的短视频。说实在的,鬼畜版的短视频,曲调欢快,充满魔性,极其上头。以至于曾经让我一度单曲循环到停不下来。

看正片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主要有以下四处:

第一、在电影开头,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几枪,由于射程渐远,子弹击发后并未立即命中。手下人问:“没打中?”,张麻子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片刻,枪声四起。马散,车翻 ......

启示:在很多关键时刻,能够静下心、沉住气,给自己留点时间,给事情留点余地至关重要。如果张麻子因为手下人的一句“没打中”而自我怀疑,自乱阵脚,不仅会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还有可能因为一时鲁莽,让自己和兄弟们命丧黄泉。毕竟火车上是有相当数量的“正规军”的。张麻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劫车,胜就胜在出其不意、乱中取胜。

第二、张麻子与黄四郎的第一次斗争,源于张麻子打黄四郎的手下武教头的屁股。在这次斗争种,张麻子取得了第一次胜利,并趁热打铁向鹅城的百姓宣布了自己的行动纲领: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启示: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表态,敢于担当作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看到希望,让百姓心里有底。不然就会让百姓寒心,同时助长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通过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张麻子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黄四郎让胡万和武举人,找来卖凉粉的孙守义:并趾高气昂的说:“县长喜欢断案,那就安排案子给他断呗。”

黄四郎作为鹅城的恶势力头子,自己手下的武举人被张麻子打了屁股,这无疑是挑战了自己的权威。特别是武举人最后临出门是说的那句“这不是打我的屁股而是打您的脸呐”更是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启示:对于从政的公务员或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个工作中当中,处理任何事务,都要全面考虑审慎行事。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对于自己的喜好,一定要学会“低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贿罪的表现形式,也从最初“显性化”的送车、送房、送现金,转化为了“隐性化”送高档会员卡、送价值连城的瓷器或字画作品。

第四、六子在讲茶大堂,被设计陷害,最终切腹自杀
在文举人和武举人一唱一和的言语挑衅之下,六子因为一碗凉粉,为自证清白,切腹自杀。但可惜的是,即便付出了生命,六子还是未能证实,自己确实只吃了一碗凉粉。

启示:在讲茶大堂,黄四郎一伙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的这一招“借刀杀人”只是为了杀鸡给猴看,让自己在鹅城树立威信。

对于旁观者而言,重点并不在于吃了几碗凉粉,而在于黄四郎和张麻子的较量,究竟谁胜谁负?这才是决定他们是否能继续过太平日子的关键。赞同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显然是黄四郎取胜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六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要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主持公道,但大家还是纷纷走出了讲茶大堂,并不关注事件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整部影片当中,最让我感觉意难平的就是这个情节。当时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们是六子,当自己陷入了敌人精心布置的陷阱,到底应该如何脱身?对此,我想出了四条脱身思路:

第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先离开“讲茶大堂”这个地方,寻找新的断案地点

当六子只身一人前往讲茶大堂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一半了。因为讲茶大堂的乡绅土豪,都是屈服于黄四郎的恶势力之下的。六子当时的处境无疑于羊落虎口。

启示:只有先离开不利于自己的环境,六子才有可能保命。如果是我,我不会独自前往讲茶大堂,而会选择跟随“大部队”一同前往。

第二、保持情绪冷静,不陷入他人的“情绪圈套”
纵观六子与文举人和武举人的对话,我们就会发现,对方之所以能够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就是因为他们根据六子年轻气盛、社会阅历尚浅的性格特点,故意激怒六子,让他自己提出“切腹自证”。想要破局,关键在于保持冷静,只有冷静才能更好的思考,只有冷静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故意伤害和入室抢劫案件中,激情犯罪是很多犯罪人锒铛入狱的关键。而这些犯罪人的共同特点是情绪自控力较弱,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启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旦遭遇不法侵害,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激怒犯罪人,要先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从兵家的角度来讲,这一战黄四郎赢了。只用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的取了六子的性命。

第三、采用拖延战术,为张麻子等人的到来争取时间

“讲茶大堂借刀杀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黄四郎等人充分的利用了时间差,他们赶在张麻子等人到来之前就已经实现了战略上的“杀人于无形”。

如果六子能够冷静一点,行事稳重一点,就可以等到张麻子一班人。届时即便无法自证清白,至少能活下来慢慢揭开真相。

启示:即便是从当今司法角度来分析,从案件表面来看,六子是自杀,因为刀是他自己捅进去的,刀上只有他一个人的指纹。但实际上这是一起策划周全,部署缜密的“谋杀案”,只不过除非犯罪人,自己供述罪行,否则很难从案发现场,提取确实充分的物证,也无法给犯罪人定罪、量刑。

第四、等张麻子等人到达后,通过核对账目、清点当日营业收入获取物证,既保护了自己,又证明了清白。

在“讲茶大堂”,六子最大的错误在于,他把证明清白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老实人”孙守义身上。他觉得对方既然是老实人,就应该为自己主持正义,殊不知,孙守义在黄四郎的胁迫下,早就把公平正义抛到九霄云外了。

启示:关于六子的破局方法,我最终还是在影片中找到了答案——张麻子在上任鹅城的路上,跟六子说过“做事要先动脑子后动手”。

如果六子在讲茶大堂,能记得这十个字,那他估计早就在去东洋、西洋、南洋留学的路上。不会像现在这样含冤而死,永不瞑目。

有人说:“六子用自己的牺牲为张麻子在鹅成执政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不认同,我认为任何时候都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六子的牺牲是典型的“亲者痛仇者快”,完全可以避免。

目前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既然孙守义说:“六子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就应该由他提供物证。如果无证可举,那他对六子的指控就不成立。无论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案件,都应该坚持“重证据轻口供”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应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虽说“疑罪从无”原则,主要适用于刑事案件,但我认为在处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旨在审慎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有效避免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案件。

以前,我国的冤假错案之所以比较集中,就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秉承的都是“重口供,轻证据”的办案原则,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屡见不鲜。

启示:现在有很多家长,自己虽已深刻领会到了社会的阴暗与复杂。但始终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悟和对策分享给孩子,他们总是一味的在向孩子灌输社会的美好。

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爱与保护。自己体会到了社会、人性的黑暗与复杂,就不想让孩子再经历。这种爱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孩子在社会上不受欺负。

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更是能在平时,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复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没有错。但目前很多恶人和犯罪人,在选择打压对象和犯罪对象时都是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受害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打压和侵害。这样一来自保和反击便全都无从谈起了。

此外,很多人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权、自保,而是天真的把追求公平正义的希望,寄托在了法律方面。殊不知,法律只是最后的底线,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都是道德范畴的,而且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在法律层面找到依据。也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无论对于立法者,还是对于执法者和普通民众而言,知法而守法,懂法而用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真正有能力的执法者,一定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因为没有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只有内心足够善良,才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执法过程中更好的倾听人民的诉求,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做到“情为民所系,法为民所用”。只有手段过硬,才能够真正做到除暴安良,让黑恶势力受到应有的惩戒,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暂时没有法律依据,那就要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只有活着才能战斗,只有活着才能更好的维护公平正义。


“子弹飞一会”不仅是一种幽默,一种调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即便是初速度达到了几百米甚至近千米的子弹,从击发到命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飞一会儿。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处理工作、生活、理财、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时,也要学会给自己留有余地、留有时间,不要急于做决定,盲目下结论。

声明:本文作者系业余法学爱好者,并非法学专业人士。文中所列观点仅为观影过程中的感悟,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请勿从政治、法律等专业方面较真或进行过分解读。欢迎大家留言进行进一步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