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何谓两门?为什么不能开?非迷信而是老祖宗的经验

 三农小毛 2023-04-14 发布于北京

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如果一户人家,开了两扇供家里人进出的门,那么就钱财和人丁都难旺。通俗一点讲就是这样的人家难以兴旺,难存到钱。

那古人为何这样说呢?它又有什么道理呢?

乍一看确实有点迷信,但实际上是有理有据的,这也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不信的话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先来看来看看前半句“一户开两门”,你们有看到过一户人家的院子有两扇大门吗?估计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吧。

在农村的房屋和城市里不同,城里的房子基本都是独门独户的,而农村的却是独栋的房子,不少人家还会围上一个院子,而有院子肯定就会有大门,这也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院门一般都会好好装饰一番。

并且在农村,一般天亮了以后,起床第一件事也是打开自家的院门,但凡家里面有人,这个院门就不会关闭,老话常说: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也是这个意思。

那在什么情况下一户院墙会开两扇门呢?只有一种情况下,即院子里住着不同的人家,并且他们的关系还不是很高。

估计有些人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兄弟之间分家了,且分家后兄弟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甚至都已经到了不愿意同一个院门进出了,所以才不得不重新再开一个院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一户开两门”。

为什么“人财皆难存”呢?

在过去兄弟分家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家庭成员都是比较多的,一般当子女长大以后,各自成家了,就会邀请家族中的长辈,还有孩子的舅舅们一起来主持分家的事情。

但是分家可以,却不能导致兄弟之间不和睦。在以前还有一种说法“分家不分灶,分灶即拆家”。即虽然兄弟之间分家了,但并不会完全就和家族独立开了。分家只是为了让孩子能有其独立的空间,也让其更好的独立成长,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特别是在以前,我国的古人都是十分崇尚“四代同堂”,甚至是“五世其昌”的大家庭居住方式,所谓“四代同堂”就是祖、父、子、孙组成一个家庭,然后一大家子的人全部都是居住在一个院内,这也就相当于是一个整体。这样家庭人员多,也预示着人丁兴旺。

可如果分家以后,连进出的院门也多了一个,那外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是有很大的矛盾的,即这一户人家并不团结,不和睦,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引起更多的问题,比如家庭成员之间会为了争夺财产,从而很快败光家里的财产。

或者是外人知道了你家的人员不团结,不和睦,然后就会利用这一点做文章,从而不断的吞食你的家产和田产等。

说句难听点的,在过去如果哪个家族成员之间不团结,村里人也会看不起他们,并且还会趁机欺负他们。

另外还有一句老话“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尤其是一个大家族,如果不团结的话,出现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而问题一多,麻烦也就接踵而来,这样家族就很容易走向衰落。

所以古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它背后的含义,更多的是在警醒后人要团结,只有兄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这样家族才会兴旺发达。

而如果家族一分为二,然后就会分散家族的力量,亲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淡薄,这样也不利于家族的传承。

另外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也是不利的。因为在古代很多人家砌筑院墙,就是为了保护家里人的安全,毕竟当时的社会是比较动荡的。

常也会发生一些打家劫舍的事情,如果开了几扇门,别人一看这一家人不团结,并且这样的房子也不利于防盗。

同时当时的院墙基本都是泥巴砌筑的,院墙开的门多了,对其结构稳定性也是很大的破坏,从而容易倒塌。

所以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一户人家开两扇门,都是不利的。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还是值得借鉴的。

尤其是家人之间一定要团结,如果出现问题了要及时化解,不要让矛盾成为了死结,这也是老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点击"蓝字"可查看【2023年5类村庄将集中搬迁,政府统一规划建房子,有你家乡吗?】,喜欢文章的朋友,恳请您能够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