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视即诗|鸟人杜甫考

 文冠厚朴 2023-04-14 发布于安徽

当代俚语把观鸟爱好者戏称为“鸟人”。观察并欣赏野生鸟类即是观鸟。人们通过观鸟,走进大自然,学习自然知识,感受自然之美,调节情绪,健康身心。观鸟既是纯粹的个人爱好,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方式与途径。

图片

古代并没有直接的“观鸟”这个语汇,但作为自然界第二大脊椎动物类群的鸟类,因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原因,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类群之一。不论亲疏远近,不管人与鸟的关系如何,人们都必然或多或少地对鸟类有所“看见”,自然也就会有今之意义上的“观察”和“欣赏”。鸟就会出现在人们的文学作品和精神世界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图片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南周》开篇之作《关雎》以极为优美和浪漫的文字拉开了“鸟入诗”、“诗言鸟”的序幕。《诗经》共录诗311篇,其中涉及鸟的超过30篇,占总数的10%左右。除了《关雎》之外,有《鹊巢》、《燕燕》、《雄雉》、《鹑之奔奔》、《黄鸟》、《鳲鸠》、《鸨羽》、《鸱鸮》、《鸿雁》、《鹤鸣》、《鸳鸯》、《凫鹥》、《振鹭》、《玄鸟》等十余篇直接以鸟为诗题的,其中《黄鸟》同题诗有2首。

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图片

诗人方面,鸟入诗,诗言鸟,也是精彩纷呈的。汉高祖刘邦都写了《鸿鹄歌》中写下“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的句子。被后世尊为“田园诗派鼻祖”的陶渊明,据说“现存125首陶诗中,直接或间接以'鸟’为意象的作品有35首之多”(姚玮《陶渊明与杜甫诗歌中“鸟”意象的比较》2013年)。而唐代诗歌“双子星”两大高峰之一的李白,“存诗近千首,其中咏及鸟类的就有三百多首,约占1/3”(陈钓《李白诗中的百鸟世界》1989年)。除非存诗太少,大部分诗人写诗都或多或少地“鸟入诗”或“诗云鸟”。

图片

古诗“鸟入诗”或“诗言鸟”总体上不出“叙事、抒情、咏物和言志”的轨制。陶渊明《归田园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句,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及其《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句,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句,揭傒斯《秋雁》“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句,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句,等等等等,写鸟的诗句实在多如牛毛,大抵皆是诗人眼下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想的记叙、表达和流露。

图片

杜甫也不例外,我速览了谢思炜版《杜甫集校注》1455首杜诗,粗略统计了一下,涉及鸟的诗有490来首,约占杜诗总数的1/3,所涉及鸟类也超过50种。有一部分诗虽然沾了“鸟”但并不实写鸟,比如“翩翩入鸟道,庶脱蹉跌厄”(《郑典设自施州归》)这里的“鸟道”应是险路的意思。又如“岂有四蹄疾于鸟,不与八骏俱先鸣”(《骢马行》)这里的“鸟”也并不确写鸟,主要是形容马跑速的较慢,再如“馀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贻华阳柳少府》)这里也是一种比喻的写法,凡此种种。当然,大部分言鸟的诗确实是在写鸟。更有诗题直言鸟的23首,包括《孤雁》、《燕子来舟中作》、《义鹘》、《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杜鹃》、《王兵马使二角鹰》、《白凫行》、《朱凤行》、《归燕》、《江头四咏·鸂鶒》、《花鸭》、《官池春雁二首》、《双燕》、《百舌》、《归雁》(东来万里客)、《子规》、《鹦鹉》、《鸥》、《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黑白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归雁二首》、《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呀鹘行》、《归雁》(闻到今春雁)等。另有5首画鸟的诗,即《画鹰》、《画鹘行》、《姜楚公画角鹰歌》、《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等。

图片

而且杜甫写鸟的诗,很有一部分诗句具有明显的“即视感”和“即听性”。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这一句,还有像“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这样的也不陌生。还有像“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田舍》)、“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水歌》)诸如此类,甚至还有“飞来两白鹤,暮啄泥中芹。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这样的细致描写,这种即视即诗的句子,在杜诗中占了相当的比例。虽然别的诗人也有“即视感和即听性”的写鸟诗或诗句,但写成杜甫这样的却并不多。

图片

到此,得回过头来说杜甫“鸟人”的事了。这就必须要结合杜甫的“履历”和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诗句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图片

这是755年,杜甫在右卫率府担任兵曹参军时,心有抱负,数上赋颂,不蒙采录,写下的欲去还休的“辞职诗”。但是对于已经四十四岁的杜甫而言,为了生计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这份“所学无用”的差事。《去矣行》言鸟亦然还是在说理和言志。

图片

758年,安史之乱暴发后一直追随肃宗的杜甫,终因其营救房琯的缘故不再受肃宗重用。“由此杜甫结束了他前半生孜孜以求的'立登要路津’ 的理想,从而正式退出了中央政权,开始了诗人后半生隐退的生活”(赵化《深层和外层结构的双重深化——论杜甫诗歌中的鸥鸟意象》2015年)。在是年6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前,尚在京师的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如此写到:

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脣。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一句当是杜甫心境转换的“宣言”。

遣兴五首·其三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图片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这是杜甫在华州期间所写的诗作之一,虽然诗题为“遣兴”,但这里的“仰看”明显已经有点刻意的“观察”或“欣赏”的意思了。

图片

随着唐王朝时局的变化,杜甫一路西行,到达成都,开启了他人生最后十年的旅程。而这十年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是他愈加显现“鸟人”情态的时期。

漫成二首

其一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眼旁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近识峨眉老,知余懒是真。

图片

这是761年杜甫在成都写的《漫成二首》,第一首“眼旁无俗物,多病也身轻”这里的“无俗物”可以理解成相对纯粹的自然,比如鸟。如此一来,第二句“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就很好理解了。但正是这句的“贪看”和“错应”道出了杜甫观鸟时“物我两忘”的境界。由是,杜甫“鸟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图片

即便在蜀的几年是杜甫过得相对平稳的,但也是几经辗转于各地。在自知蜀亦难长留之际写下了《去蜀》

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图片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虽然“随白鸥”在字面上是一个比喻,但对于“鸟人”杜甫而言,观鸟又何尝不是颠沛人生的一种暂顿呢? 

图片

767年杜甫在云安期间所写的这首《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有那么一句很有意思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桉。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

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鸥鸟镜里来,关山雪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

玉粒定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

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图片

“鸥鸟镜里来,关山雪边看”如果杜甫不是生活在唐代,近看字面,这个“镜”字颇有观鸟用的望远镜的意思。当然,这里更可能是稻田补了水,水面形成镜面效果,倒影出鸥鸟的影子的意思。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图片

这是770年春杜甫在长沙时所作《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表达了他于困境中依然积极喜悦的心情。

然而这种心情,于当年冬天,在一条由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终结。时年五十九岁的杜甫走完了他的一生。

说杜甫是“鸟人”,是我们能从他的诗中看到他对鸟的“真爱”,他有不少诗是反对捕鸟的,甚至对受伤的鸟表达了关切和同情。他“即视即诗”的写法,给我们展现了精彩的鸟类世界以及观鸟者的认识、心境和情绪。

图片

在今天,观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鸟人”们有非常多的手段和方式对鸟类和观鸟行为进行记叙和表达,比如做观鸟记录,写观察日志,用相机拍摄,绘画或者录鸟音等等,这是时代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然。

杜诗是高峰,亦是海洋。在我看来,杜鸟人甫“即视即诗”的看鸟、言鸟方式,饱有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杜诗存续千年,影响百代,也许有我们不能丢弃,需于继续之处。

图片

最后发两首杜甫写杜鹃的同题诗结束本文

杜鹃行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

                              嫔嫱左右如花红。

图片

杜鹃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