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普义:书法从平面到立体

 黄豆叶 2023-04-14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在平面中塑造视觉形象,是书法与绘画的共同要求。绘画不满足于平面,要求在平面中表现立体,强调三度空间的必要性,这当然与它的具象描绘有关。书法是抽象的,汉字结构的平面性与它和自然之视之间在表象上的距离感,使它未必要以绘画的要求来苛求自己。但是书法却不甘寂寞,也要求表现立体的审美效果。然而,绘画的立体追求是以自然形象的立体视感为依据,又有形、光、色等作为手段。书法既无再现自然表象的要求,手段也只限于黑白对比,它之追求立体,有什么必要?

首先,在平面中表现立体,便增加了表现手段的丰富性,也增强了表现功能的广泛性,这对于书法这样较单纯的艺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相对来说,书法的艺术语言还是太简单了。单纯的黑白与点线之间的交织,使书法在形式上很难有一种厚度;它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也是相当有限的。倘若没有时间推移特征的帮助,倘若没有时、空交叉对线条语汇所追加的众多内容,书法的形式感仍然只能等同于一般抽象美术如图案、工艺设计这样的格局,但这又是古今书家们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在时、空双重特征获得确认之后,书家们自身也在努力。他们从心底里认为:时间性只是从汉字以外引进的一种支持,它是书法艺术的福音,但书法并不能对这种支持表示自得其乐。书法应该在自身的可视形式--空间形式这一方面也作出相应的协调,以保证书法的丰富性有多种层次。

其次,人们在大自然中所接触到的东西是没有绝对平面的。平面只是人们对视觉的一种理性概括而已。人们在生活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已经养成了立体式视觉欣赏的习惯,自然也希望在艺术中保持这一习惯。我在本章的开头画过一张对照表,对比书法与绘画在欣赏时的不同现象,书法欣赏的难点是在于它在表面上离生理性格的自然之视距离太远,它缺乏一个可供攀登的阶梯。尽管如此,我们的视觉习惯仍然经常提醒审美活动,尽量在自然的具象之视与书法的抽象之视之间寻找共同点。如果缺乏表面的相似,某一内在的原则或共鸣也行。就像我们一定会在抽象结构中进行丰富的形象想象一样,我们也十分希望能在平面的书法形象中寻找其内在的立体意识,以便能与生活保持更密切的联系。艺术表现的追求与自然生活中培养成的习惯,使人们对视觉艺术(而不仅仅是某一作品)的欣赏提出相应的要求。绘画对这样的要求竭诚欢迎并唾手可得,书法虽然相对困难些,但也被要求做到这一点。

当然,在欣赏时要书法去模拟绘画式的三度空间是不明智的,抽象的书法有自己对形象的独特诠释。但我们的古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在立体效果方面提出了种种要求。书法中历来强调中锋用笔的美感,正可被看作是这一要求的典型表现。汉人蔡邕在《九势》中强调“藏头护尾”、“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其实也都是出于要求笔画厚实、不抛筋露骨,从而有立体感。凡此种种,在线条美的一章中都有专节论及,此处不再重复。用笔之美还带来用墨上的变化。董其昌题《苏东坡赤壁赋》时,着力谈到了他的用墨有立体感:“每波画尽处,隐隐然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平面纸上的墨痕,居然会突起如黍米珠,这还不是强调立体感?

追求立体感本身也是个立体的审美意识架构,它也是多侧面的。中锋用笔是从笔法而言,“黍米珠”之类是从墨法而言。如果以它们作为创作技巧这一侧面的话,那么在既成效果的审视上,书家们也对立体感之美进行热情讴歌。“银钩铁划”,钩而不是薄铁片,就是立体感的表现。“折钗股”的美等同于银钩(图一四四)。钗而折,肯定在折处变薄了?但是不,它仍然是圆润的。锥划沙,无论如何拐弯,弯处仍然是立体的视觉效果。线条的圆柱体原则是立体感的最有趣的表现,我们不禁想起了前引的宋人陈和清人刘熙载的比喻。

有笔法、墨法,有技巧过程、效果检测,应该说证明立体感在书法欣赏中的重要性已经足够了。但是还可以深入,如果把上述各条都看成是一种静态的检验或技法分析的话,那么还有动态的。宋人文与可观“道上斗蛇”的故事,也许大家比较熟悉了吧?

“余学草书凡十年,终未得古人用笔相传之法,后因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乃知颠、素之各有所悟,然后至于此耳。”

--文与可《论草书》

不但是张旭、怀素各人有自家所悟,就是对同一现象,各人的悟也完全不同。文与可“道上斗蛇”,我的“悟”即看法与线条具有立体感这一主题有直接关系。两蛇相斗之时,蛇身的扭曲绝不会造成蛇的圆柱形的变薄变扁,它无论如何打斗,身体仍然是圆的。这恰好证明了书法可以在任何速度、任何方向的前提下保持线条的立体感。当然,它是一种运动的立体感。

立体感不但表现在线条上,还表现在结构上。空间的拓开与构架的建立,除非线条一样粗细,那么它当然是平面的。只要书法线条是有直曲对比的,只要它是有枯湿、浓淡、粗细穿插的,则平面纸上效果之离眼睛所视的距离一定有远近,空间就自然拉开了。一个结构中,前一笔湿,后一笔枯,枯笔的距离显然比湿笔的远,不同远近感觉的书法线条相叠、相错、相避、相交,在结构上便造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框架,这正是一种最直接的三度空间效果。

立体感既是书法追求的重要目标,则在书法的技巧法则中自然会积累起一整套(包括笔法墨法,静态动态,过程与效果等)经验。我们完全能理解,在线条上如此重视立体感,对结构的立体性格也不会太忽视,推之及于章法亦如是。作为书法欣赏的完整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一部分美的品味,岂非可惜之至?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