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制剂.pdf

 刘雁辉 2023-04-15 发布于湖南
说明书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脊髓空洞症的ICD-10编码为:G95.001。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1827年始应用脊髓空洞(Sy-rlng-omyalia)的术语予以定名。迄今病因尚未最后肯定。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单独一种病因所造成的一个独立病种,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征群。其中大孔区畸形或梗阻是导致空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以及长传导束功能障碍与营养障碍。
中医学中无脊髓空洞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首先表现为肌肤麻木,不知温痛,当归属于“痱证”之中,痱即废。《灵枢·热病》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又提出风痱:“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故现代有以“风痱”立名的。然而,随着脊髓空洞的发展,又可出现手及前臂肌肉软弱和萎缩,则又可归属“肉痿”之证。诚如张志聪曰:“痿者,四肢无力萎弱,举动不能,若萎弃不用之状。”张介宾曰:“精气耗伤,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基于脊髓空洞症进展缓慢,早期难以明确诊断,故待确诊后延请中医诊治者,大多已有肌肉痿废之症,故中医临诊一般均诊断为“痿躄”。
中医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报道,首见于1965年,嗣后,陆续有报道,最多的有以益髓冲剂治疗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疾病10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有些报道中基本肯定了地黄饮子及针刺的疗效,还有用国产KJ·C-4型K离子痛阈测定仪,以穴位做标记,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病侧的云门、乳根、曲池、合谷、肩榭穴的痛阈,结果说明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不仅表现在主观自觉症状的改善,并在客观上予以证实。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依据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分为三以下级:
显效:指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范围缩小二个节段以上,肌力恢复至四级,能作抗阻力的运动。
好转:指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无进展,肌力恢复至三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无效:指服药30剂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中药制剂,由“党参,茯苓,白术,枳壳,川断,羌活,当归,杓杞子,狗脊,鸡血藤,木瓜”等原料配伍组成。
上述原料的重量配比:党参18-22克,茯苓14-16克,白术14-16克,枳壳14-16克,川断14-16克,羌活14-16克,当归14-16克,杓杞子48-52克,狗脊14-16克,鸡血藤48-52克,木瓜14-16克。
该药是通过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的汤剂。该药配伍科学,成本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对人体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党参20克,茯苓14克,白术15克,枳壳16克,川断15克,羌活14克,当归16克,杓杞子48克,狗脊14克,鸡血藤52克,木瓜16克。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该药治疗脊髓空洞症150例,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分别症状消失48例12例,缓解68例12例,无效3例7例。
实施例二:
党参22克,茯苓15克,白术14克,枳壳15克,川断14克,羌活16克,当归15克,杓杞子52克,狗脊15克,鸡血藤50克,木瓜15克。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该药治疗脊髓空洞症150例,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分别症状消失45例15例,缓解64例16例,无效4例6例。
实施例三:
党参18克,茯苓16克,白术16克,枳壳14克,川断16克,羌活15克,当归14克,杓杞子50克,狗脊16克,鸡血藤48克,木瓜14克。这些原料在重量配比后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该药治疗脊髓空洞症150例,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分别症状消失49例11例,缓解66例14例,无效1例9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