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今天起,出门一定要带现金了!

 zhp001007 2023-04-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你敢相信吗?

在移动支付普及化的今天,还有一些年轻人,依然在坚持使用:

现金支付。

是他们身处偏隅,跟不上时代潮流,不会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吗?

肯定不是的。

去年刚毕业的00后乐乐坦言:

他之所以用现金,是为了省钱和存钱。

每月刨去房租、生活花销等后,乐乐工资所剩无几。

为了省钱,他决定每天中午自己带饭。

一次去菜市场买菜时,他无意中撞见,一位大爷在跟摊贩讨价还价。

“身上没零钱了,就10块钱得了,回头我还来这买……”

说完,掏出一张10元现金,塞给了卖菜的大姐。

明明是10块零4毛的价格,就这样自动抹零了?

目睹这一切的小乐,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学起了大爷大妈,开始用现金支付。

还别说,真的能省钱。

图片

有时候,是他主动要求抹零的;

有时候,是卖家找不开“被迫”抹零的。

当然,使用现金支付的好处,还有很多:

比如,可以让你克制消费的欲望。

使用移动支付时,对商品的价格不是很敏感,花起钱来也没有什么概念。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透支了很多。

而使用现金呢,每一块钱给出去,都会有“肉疼”的感觉。

看着100元的红票子,变成50元的绿票子,再变成10元的蓝票子,会有一种“心头一紧不能再消费下去”的念头闪现。

这样的次数多了,乐乐在金钱上变得更清醒和理智。

该花的地方不含糊,但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省就省。

坚持了大半年,果然:

生活成本降下去了,存款数量升上去了。

一举二得。

图片

不得不承认,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那些选择返璞归真,使用现金支付的年轻人,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看似落伍,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举措,对他们而言,却是一种经济实惠、理性消费的生活方式。

现金支付,是老年人的习惯性行为。

也可以成为年轻人的首要选择。

图片

八段锦火了!

随即“精神老年人”这个群体,也迅速火出了圈。

每天睡前,练会儿《八段锦》或《金刚功》;

周末一个人,喜欢逛寺庙、听戏曲、评弹;

闲暇时,收拾花草,去公园溜鸟、散步、晒太阳;

以及,打太极、盘古玩、抄心经、敲木鱼等。

正如他们自己定义的那样:

“单有一副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甚至体力都步入老年。”

创建于2021年的豆瓣小组《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轻人们来乘凉》,正是他们的驻扎地。

在这里,活跃着2万多名这样的年轻人。

来源'>来源图片:豆瓣

他们打卡、分享、探讨,诉说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或许,在大部分人看来,他们没有活出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元气满满,热气腾腾。

但在看似暮气沉沉的“老年人”背后,我们却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睡前练会儿八段锦,是95后女孩文文,每天的必备功课。

练习的初衷,是因为她在广告公司工作,加班熬夜是常态。

由于长期敲键盘打字,低头写策划案,年级轻轻的她患上了腱鞘炎和颈椎病。

再加上久坐不动,她经常感到屁股痛、腰痛,有时还会脚麻一整天。

医生劝诫她,平时多运动,别不把健康当回事。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跟着视频练习八段锦。

“很奇怪,明明动作都是缓慢的,但一套打下来,全身居然发热了。”

文文惊奇地感叹道。

断断续续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

自己的腰椎、颈椎舒服了不少,身体也不像以前那么疲惫了。

现在的她,每天抽出固定时间练习,坚持打卡,分享笔记。

俨然成了“八段锦”的推广大使。

与文文类似,知乎答主@擒纵妙春,也是因为身体原因,才走上这条路的。

练八段锦之前,他大腹便便,是严重的肥胖患者。

高血糖、高血脂,失眠、便秘、痔疮,脾气暴躁,一天到晚无精打采。

练八段锦之后,他身上的小毛病几乎全没了。

睡眠质量提高了,脾气变温和了,痔疮、便秘没有了,血糖也恢复正常了。

图片

来源图片:知乎@擒纵妙春

“不一定治大病,但可以养小生。”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加入到“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金刚功”等大军中去。

一条国家体育总局版的八段锦,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

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线打卡,交流心得体会。

你看,哪有什么专属于老年人的运动?

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年轻人也可以乐享其中。

打破刻板印象,哪管什么年龄标签。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图片

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

在各种健康困扰问题中,连续3年位居榜首的是:情绪困扰。

“焦虑、抑郁、失眠、易怒……”

情绪濒临到崩溃点时,你是怎么做的?

28岁的小范,选择的解压方式是:

听评弹。

图片

“失恋+失业”双重袭来时,小范彻底崩溃了。

那段时间的她,躺在出租屋里,一个人喝闷酒,颓废到了极点。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工作说裁就裁了;

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多年的感情说断就断了。

越想越烦躁,越想越难过,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请了一周的假,陪她去旅游散心。

在苏州的一处景点,她一下子被台上的评弹表演吸引住了。

吴侬软语,配合着琵琶、三弦,咿咿呀呀在吟唱。

“那刻,好像所有的烦恼,都与我无关了。”

从苏州回来后,小范调整好状态,重新开始找工作。

工作之余,她保留了听评弹的习惯。

每当心烦气乱,身心俱疲时,她会选择什么也不做,只静静地听评弹。

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不仅仅是听评弹,听戏曲,抄心经,敲木鱼等,这些看起来很“老年”的爱好,也成为年轻人应对生活的方式之一。

相较于喝酒、蹦迪等即时满足的快感,这些爱好显得安静很多。

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接受门槛和时间成本。

但它们最大的好处是:

可以让人抛开手机,抛开现实中的一切烦恼,完全沉浸下去。

虽然也知道,这些爱好,解决不了当下所面临的工作和生活难题。

但至少,提供了一处精神栖息地。

可以让我们暂时逃离外界的纷扰,获得短暂的平静与喘息。

这样,其实就够了。

图片

最近总有人会问:

“年轻人为何爱上了老年人生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老年人生活”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健康,省钱,清净,悠闲,去电子化……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慢。

加班、熬夜、赶绩效,整日忙忙碌碌,马不停歇。

厌倦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一些年轻人开始主动选择慢下来。

这样的生活,看似和老年人同频,是世俗眼中专属于“老年人”的标签。

但就像《光明日报》评价的那样:

“精神老年人”,不过是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更偏向于所谓“老年人”的状态,不必着急为他们贴上消极的标签,只是年轻人打开生活的一种方式罢了。

当年龄的界限和思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某种行为模式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属。

只要是积极生活,都值得被尊重和热爱。

图片

来源图片:微博@光明日报

“精神老年人”并不是躺平,也不是消极对待,而是清醒地意识到:

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

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参考社会的统一模板。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忠于内心,学会自洽,就好。

点亮【在看】,拿回自己生活方式的主导权。

你平常有哪些爱好呢?欢迎在留言区聊一聊,相信一定会有“陌生人”和你一样~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爱与自由。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云湾,暖心宝哥,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手拍花#图片征集

无论是插在瓶中,用心滋养的鲜花

还是路边偶遇的青草与树苗

都是平凡日子里温柔的光

疗愈着枯燥无趣的生活

点击下方链接,晒出你拍过的花

目前已经收到了4500位十点君的分享

期待你的加入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