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患者问我:
系统治疗,还叫综合治疗、规范治疗等等,这啥意思呢?我让他看看我前天发的文章《肾脏治疗需要多靶点》。 看了之后他说,明白是什么了,又问道:
具体怎么做,我还真没认真推送过,于是电话里跟他讲了讲。 讲完后我觉得,得专门写篇文章了,以后有患者问时,就把本文发给他。而且正在院内治疗中的患者,也应该知道自己使用的这些药物、仪器是做什么的。 今天先介绍用什么药物,明天再介绍给药方式。 什么是系统治疗?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我前天讲的多靶点治疗。肾病的多数干预靶点,是从病人的外表看不到的。 举个例子,你发现了肾性水肿,于是去看医生。如果不是在肾科,而是在小诊所、基层的全科、大内科等等,可能医生会为你进行对症治疗(消肿、降蛋白,可能还有降压)。当症状减轻了、人好受了,就达到目的了,不是特别强调肾脏损伤的修复。 至于肾脏的免疫炎症和尿蛋白频繁复发怎么办?肾功能怎么改善?长期的肾脏结局如何?这和你当下的症状难受还是好受没多大关系,在对症治疗之外。这需要对更多靶点进行干预,就进入了系统治疗的范畴。 简单来讲: 对症治疗改善的是症状、感受、短期; 系统治疗改善的是病因、肾功能、长期。 对症治疗,往往是作为系统治疗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种: 1.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致病元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红细胞对免疫复合物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肾病患者的细胞清除能力较弱、免疫复合物生成又比较快,导致免疫复合物越积越多。 所以需要促进清除能力,应用的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黄芪、菟丝子、女贞子等等。 2.抑制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制造的抗体,是致病物质免疫复合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抗原)。我们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或是减少B淋巴细胞生成,就能减少免疫复合物生成。 这需要用到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有很多种,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等。 3.减少补体补体,意思是补充抗体的作用,可发起免疫炎症。当免疫复合物形成后,补体出动,分解免疫复合物,同时导致炎细胞聚集、肾脏炎症产生。(免疫系统的种种行为,都是好心办坏事) 减少补体,应用的药物包括积雪草、当归、白芷等等。 免疫抑制剂也有一定的抑制补体的作用,不过它们干这活并不“专业”,目前有几种专门的补体抑制剂正在试验中,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 4.减轻肾小球三高肾脏受损时,可能是怕滤过的血液减少,耽误身体运转,会主动增加自己内部的压力,以求更高的血液灌注和滤过(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的三高状态)。说好听点叫奉献,说难听点叫自残,导致损伤更加严重、扩大化。 近三四十年来,普利/沙坦类药物一直是减轻肾小球三高最常用的药物。 近两年进入肾科的列净类药物,也具有减轻肾小球三高的作用,与普利/沙坦类药物形成搭档。 5.改善肾脏缺血缺氧肾小球缺血会硬化,肾小管缺血会纤维化。需要应用活血祛瘀的药物,扩张肾脏毛细血管、疏通微血栓,常用的有丹参,红花,莪术,地龙等等中医药。 另外,肾病治疗仪、三氧治疗,也可以有效改善肾脏的缺血缺氧。 6.减轻肾脏纤维化减轻肾脏纤维化的方剂中,上述活血祛瘀药物是主力,具有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并促使其凋亡的作用。可能是恢复了肾脏的血供之后,肾脏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重启了。 另外,党参、淫羊藿、生地等补益药物也比较重要,往往作为活血药物的搭档,共同拮抗肾脏纤维化。 注意,以上提到的药物并不是都要用,而是选择其中一部分,只要覆盖住各个肾损害通路即可。 至于给药方式,并不是单纯口服,口服剂量小了效果不明显,剂量大了副作用也大,不要忘了前天说的边际递减效应! 要以低副作用达到高效果,需要多种给药方式联用,明天咱们具体介绍给药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