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缓脉权衡

 罾事物语 2023-04-15 发布于湖南

作者:末流郎中

缓脉权衡

脉学史上有一个很伟大的成就,这就是梦觉道人立缓脉为衡度标准,以与病脉作比较,从而带来脉诊在临床上的极大便利,真万世不朽之功。

周氏(编者注:即梦觉)原文如下:

四至调和百脉通,浑涵元气此身中。

消融宿疾千般苦,保合先天一点红。

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曳趁春风。

欲求极好为权度,缓字医家第一功。

“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迟不数,正好四至。欣欣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圆净分明。”

梦觉这个说得非常清楚。理解是极容易的。

四时之脉和缓为宗。意思四时脉象有此,即有胃气。人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久病而稍带缓,说明胃气在,其生可卜。

脉率每息四到五指,应指清晰连贯,不硬不软,从容。这是神。

六部沉取皆有而不绝,这是有根,第二呢,尺脉恬静,暗含滚滚上涌之意。这是粗浅的胃神根之说。

李时珍的缓脉主病诗如此描述: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脉诀汇辨》如何讲呢?“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脉决汇辨》讲的非常情楚。   

李时珍的“营衰卫有余”,指出了一个问题。营者,血也,卫者,气也;李说的莫非指营血亏而阳气旺呢?如果阴虚阳旺,往往脉细数。缓脉,脉率小于数。这是绝对不同的。故这个“营衰卫有余”,只能说是伤寒桂枝汤证里的表证自汗出的状态,那是个脉浮缓。

“或风或湿或脾虚”:这个借《脉诀汇辨》的解释可以理解透彻。

“上为项强下痿痹”如何理解呢?诸颈项强,皆属于湿。这个是十九病机里的。甚是晓畅明了。

痿痹呢?它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呢?

本质是既有外感,又有内伤。叶天士夫子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讲,这是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一为肺热伤津,津液不布,肺热叶焦,发为痿就是(同痹)。 

二为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这就是温热不攘,大筋软弱,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三为脾胃受损,精血不足。这就是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驰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

四为肝肾亏损,髓枯骨痿。这就是李东垣讲的湿热乘下焦,当急去之,不然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

所谓“分别浮沉大小区”,意思是浮缓,沉缓,缓大,缓细要作出区分。

梦觉道人,探得噎嗝反胃脉缓的机关,认为五脏无病,纯为燥气之结。这是江河水浅,船行缓难之象。苦求而得方法,认为调化机关,在宣通瘀浊,和润血脉。

那么总结以上的情况,病态的缓脉。一是《伤寒论》里的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一个是寒湿;一个是素体虚而外感风邪;一个是湿痹,这个湿痹,还有寒湿和湿热的区别;一个是脾虚;一个是气虚。大抵是六个情况。再加梦觉道人的燥结就是七个情况。统综而言,风寒燥湿热虚六因。

以前女子三七,男子三八的缓脉最合标准。但当代,我个人体会,十四岁到十九岁的健康平和的孩子,她(他)们的缓脉,是一个相对良好的标准。其实,在评估脉象,探索健病之时,仍须其它三诊来佐证。因为纯粹的脉不多,更多的是脉象的相兼。只有明白这些,我们才能够探索出缓脉的真实情况。

而大抵的操作,是缓的脉率脉形脉力感知,一个是考虑缓脉的病理指向,二个是排除这些后,我们就可以探索弦啊紧啊、沉、浮、滑涩迟数等各种情形。

光讲缓的作用,认为是标准。那么,只有具备探知和解析病理性缓脉的能力进行分析和排除,才能心中了了,指下可得。

鉴于初学者之苦恼,故作缓脉权衡也许小有助益。

末流郎中癸卯丙辰丙申于都庞岭雾中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