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别人糟糕的情况

 三有新青年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三有新青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三有新青年
小宇宙播客:三有新青年
微信号:triple-have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

【三有新青年】作为命运共同体

都应抛弃偏见团结起来

在时间的长河中砥砺前行

有钱,不窘迫;

有爱,不孤独;

有料,不肤浅。

#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欢迎你三有新青年。

上次的文章,谈了下买房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大数据洞察到了我的经历,给我推送了一个更糟糕的人,恰好我在B站看过她的视频,文章链接如下:

我27岁,待过的公司全倒闭,买过的房子全烂尾

这篇文章是对当事人的采访,这里面谈到了人这一辈子多半会遇到的问题,包含但不限于:房子,工作,创业,投资,情感。

我特别喜欢看这类的视频或者文字,因为这不就是我以及三有新青年所要面对的么?

在我的父母那一辈,他们选择逃避自己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社会里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常说,我能怎么办呢?

但没有解决的问题,终究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不会自行消失,只会伴随时间的发酵,要么变得更难解决从而让你死心,要么被时间冲淡,看起来好像不再需要解决,而现实中前者的概率往往超过95%。

所以我常告诉自己,面对重大问题不要回避思考,即便现在没有最佳方案,我也能找到妥协方案,关键是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希望让我有勇气活下去。

文章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从她的身上我能学到很多,但我与她的观点不尽相同,还是那句话,任何时候都请保持独立思考

01

房子问题是个经济现象

看到我的上一篇文章,如果你已经早早买房,可能并不存在我说的那些问题,如果你还没没房,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你些许参考。

如果你也和我几乎同时期买房,那么大概率咱们遇到了一样的问题。

说这么多,我想告诉你,这很显然不是一个个例问题,把它描述为一个经济现象并不算做夸大,反而非常贴切,背后的经济原因我已经在文章《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怎么有钱不窘迫里阐述了。

每一代人都会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事后看都很容易区分,而处在当时,容易当局者迷。

当局者会错把一个现象级的问题,归纳成是自己的个例,抱怨自己的运气差,或者没有评判的眼光,但事实上,在那样的环境里,但凡你只要做决策,结果可能都是糟糕的,这与做不做决策没有太大的关系。

房地产的游戏快玩儿不下去了,房企的暴雷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意志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这样才能在不破坏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优化供给侧结构,只是这苦了一个个努力的个体。

时代的变革与进步是有牺牲品的,我们往往看不到,要么是幸存者偏差视角,要么是我们不愿意看到。

直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一天……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不必灰心丧气,因为灰心丧气不解决任何问题。

了解宏观经济动向,明白调控行为意图,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提升我们对自己做出决策时代环境局限性的认知,比如,我写的上篇文章买房避坑建议就想告诉三有新青年们,买房最好是买二手现房,所看即所得。

我们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局限性而存在,除非你是穿越回来的……

但即便是在局限性里,我觉得自己依然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①积极低成本地去实践行动,获得行动的反馈,反思一下,这是不是一个现象级的问题

②把自己的实践思考写出来,或者拍出来,分享,获得更多的反馈

③优化自己的决策思路,形成一个更好的决策方案

④重复以上的步骤

02

赚钱和留钱是两个能力

采访里当事人提了一嘴自己的投资亏了10W,然后建议买银行定期。

我不太同意她的观点,作为一个从18年底就开始买基金和股票的投资实践者,当前的大A市场估值是4颗星到5颗星之间,整体仍然是比较便宜的状态,所以亏钱,我觉得并不意外。

我不同意她的地方在于建议,她建议买银行定期,但显然可以有比这更好的建议,比如买国债逆回购,直接秒杀银行定期,而且灵活,流动性也不错。

但换位思考一下,我能理解当事人,说这些话的心情。

事实上,她在回避一个问题,自己的投资能力不足,以及自己对投资回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预期。

我很赞同她说的那句:

人不管有钱没钱,这个钱都不一定属于你。它只是在你手里过一下,很可能归宿就不在你这儿。


这个道理,我在读简七的《好好赚钱》时也感受到了,还写了文章Reading《好好赚钱》| 有钱,不窘迫

好多人都以赚钱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钱就是一个数字,它本身能够承载的内涵非常有限,当我年薪10W的时候,我想着赚20W,等我到达20W的时候,又在想50W,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因此,相比于陷入那个无限比赛的金钱游戏,不如思考下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感觉,然后带着那样的目标,再去挣钱就会好很多。

好在,我会知道自己把钱花在哪儿,哪些事情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以及自己要前往的方向,而不是盯着那个数字,然后被资本家利用,榨取剩余价值,最后就像干电池一样,被扔进垃圾桶。

我当然需要学习理财知识,这和别人给不给我推荐课程,推荐股票没有关系,而是基于我对时代的判断,兔子和鹰酱之间的金融必有一战,金融是对资源的重新分配,成本最低,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金融手段,老美通过这个手段收割了全球几十年,未来天朝一样可以用这个手段。

因为不具备能力就不参与,不参与就最安全么?

我看不一定呀,时代的洪流会裹挟你,不论你愿不愿意,事实终究会发生,如果你懂点经济学就会明白,有钱人都在低成本地加杠杆,而普通老百姓都在想办法还贷款(去杠杆),这两种相反的操作,你觉得谁更智慧?

3月份M2增速超过12%,这些钱流向了企业,流向了地方财政。

通胀是稀释债务的好手段,你手上的钱没变,但购买力却实实在在地下降了。

留住钱,不要只盯着那个数字,购买力的实际变化也需要关注。

从采访稿来看,27岁能够有这些尝试和经历当然很不错,但的确可以做得更好,在我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会理财,赚了钱,再想办法怎么留住,钱生钱。

无论是赚钱,还是留住钱,都要把握时代的局限性和政策变化拐点。

各位三有新青年可以看看文章的评论,我最喜欢看评论,因为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最能引起大家关注。

评论里遇到这样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在赚钱留钱上,大家也犯了各种各种的错误,这些都是对我有帮助的经验,从这些教训里,我应当抽离出自己更好的决策系统,当然,这也能反映一个群体的当前状态。

我也买过P2P,它的底层逻辑我能看明白,我还记得当时我买的都是陆金所旗下的麻袋财富,基本上年化收益可以达到7%~10%左右,这个钱能赚么?

在当时的环境的确可以,个人的高消费贷款,核心还是风控能力,对方能不能按时还款,在经济好的时候,一片欣欣向荣,没有人会考虑还不起钱的状况,可是潮水退去,我们就能看到谁在裸泳。

所以,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明白底层的逻辑,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好投资资金管理,有个正确的投资回报预期,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03

生活重在体验

任何问题,一旦深究,就变成了哲学问题,就好像爱因斯坦老人家,晚年也开始研究神学了。

这本身也没什么毛病,毕竟在广大的宇宙里,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

人这一辈子图个啥,不就是个过程么?

钱再多,你也带不走;

烦恼再多,你也只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压力再大,最终的买单人还是自己。

当我开始经历一件曾经未经历的事情后,总会有一种后知后觉的豁达,因为总算明白就是这么一回事啊。

看到采访的当事人没有陷入悲观的情绪,我非常赞赏她。

虽然我觉得她的乐观也不太符合实际(原文:我只能相信,这个房子总会解决的。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你说是吧?),但每个人都应当活在未来,而不是过去。

去做那些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去投诉,去维权,去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有人说,这样没有用,没有结果,但我总觉得做与不做是两码事。

相信有光的人,他只会做有光的事,其它的,恐怕谁说了都不算,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


总结一下:

  1. 每一代人都会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当局者会错把一个现象级的问题,归纳成是自己的个例,抱怨自己的运气差,或者没有评判的眼光,但事实上,在那样的环境里,但凡你只要做决策,结果可能都是糟糕的,这与做不做决策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依然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①积极低成本地去实践行动,获得行动的反馈,反思一下,这是不是一个现象级的问题②把自己的实践思考写出来,或者拍出来,分享,获得更多的反馈③优化自己的决策思路,形成一个更好的决策方案④重复以上的步骤

  2. 相比于陷入那个无限比赛的金钱游戏,不如思考下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感觉,然后带着那样的目标,再去挣钱就会好很多。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明白底层的逻辑,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好投资资金管理,有个正确的投资回报预期

  3. 去做那些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相信有光的人,他只会做有光的事,其它的,恐怕谁说了都不算,毕竟我们都自己的时代局限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

【悲观主义是颓废的表现,乐观主义是肤浅的象征;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才是强者的态度。——尼采】

恭喜你和我又共同离【三有新青年】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欢迎你在公众号里私信给【三有新青年】,我会认真阅读,笔芯~

有钱,不窘迫;

有爱,不孤独;

有料,不肤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