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借刀杀人,苏轼却与仇家反转,大快人心

 大宋有东坡 2023-04-15 发布于湖南

对不起,我要抄书了,这段写得太好了。

他们两人,本是眉县同乡,互相了解少年时代的梦想,熟识两家三代以内的亲生和平辈的兄弟姊妹……这些关系,在年轻闯荡江湖的时候,并不觉得重要。但时至今日,两人都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奔走过东西南北的行脚,眼见无数人事沧桑的变幻,身经世路不断的坎坷和患难,青春作别,白首重逢,一旦执手于离乡万里的岭南,谁能不为这一片骨肉亲情所激动,感到彼此血肉相连的关切。

就算这段不涉苏轼,只是两个普通人他乡遇故知,也足够让人感动得涕泪涟涟。尤其青春作别,白首重逢八个字,让我这四十岁的人,读得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

相信很多熟悉苏轼的朋友,已经知道李一冰《苏东坡新传》中的这些文字,写的是谁了。

他就是苏家大仇人,程之才。

概而言之,苏轼的母亲与程之才的父亲程浚是亲兄妹。程夫人所生女儿八娘,15岁嫁到外婆家,与表哥亲上加亲。哪料,舅舅舅妈并不喜欢她,婆媳关系很不好,她生了病也不给治,最终,八娘因病而死。苏洵痛苦万分,自责瞎了钛合金狗眼,竟然没看出那些禽兽的面目,生出对大舅子一家的无限愤恨,怒而断交,从此再大的事情也无往来。

(AI作画 取其意而已)

程家乃大户,祖上即有官职,程之才也于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考中进士。

两人先后同朝为官,却素无往来,嫌隙甚深,毕竟,姐姐死时,苏轼已经十七岁,什么都懂了。这种恨意,是难以消除的。

何况,后来程之才还爆料苏轼送父亲灵柩返乡时,贩运私盐。御史谢景温趁势弹劾“站错队”,不愿跟新党混在一处的苏轼。此事并未被查实,但无疑加深了苏轼与程之才的敌意。

也正因如此,几十年后,章惇才会把程之才派往广南路任提刑,“巡查地方,有发奸摘状、整肃官吏之大权”。

说话,章惇与苏轼青年时代即是朋友,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苏轼乌台诗案,身陷囹圄之时,章惇营救有力。出狱之后,很多人都不敢再与苏轼往来,但章惇全无顾忌,书信往来。苏轼很多心里话,也愿对这个多年老朋友讲。

按李一冰的说法,两人之间并无私仇,章惇拜相,对苏轼施以重手,纯为不想旧党之人,还有被重新起用的机会,囿于宋朝不杀仕大夫的祖训,便想出了借刀杀人的毒计。

然则,他想错了。

程之才并未使他如愿,反是与苏轼相逢一笑泯恩仇,了结两家四十二年的恩怨,重归于好。

之后苏轼在惠州为民办事,程之才都大力支持。

若此而言,他们都得感谢章惇。用现在的话说,这种反转,真是大快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