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纪要 | 一人一书第二十六期(总第660期):崔乃予领读《幸福的方法》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3-04-15 发布于北京

写在前面

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刚出生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零,好比一张纯白的纸张等着我们去书写。每当我们经历过一件事,就如同在纸上写下一个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也在一点点变厚,因我们的经历和成长,书中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幻着,逐渐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之书。

一人一书系列活动,初心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本生命之书,就像一棵树得有主干,主干上有枝桠,再分别开花结果。我们希望借这个机会,帮助大家去找到去确认去重温去熟读自己的生命之书,对讲者对听者都是一样。

一人一书系列活动第二十六期,也是线下活动总第660期,小一大书悦读会很荣幸邀请到前互联网创投顾问、34岁即成为永达理最年轻副总的终身学习者崔乃予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畅谈幸福的方法。三个多小时的分享和交流意犹未尽,散会后的余味和思考萦绕心间。

一人一书线下分享活动的第26期,是特邀主持字在人生老师作为现场主理人的第一期,也是如常幸福的一期。本期有不少慕彼岸书店或小一大书之名而来的新朋友,也有常来常新的老朋友,无论新老,大家因书结缘聚在一起,有着自然而然的放松和快乐。是小一大书的总在给予大家安心,是一人一书线下读书活动营造的独特场域让无论何种年龄性别身份的书友都能如在自家,沉浸和舒适其间,并带着喜悦的收获满载而归。

一期一会,每一次的收获都独一无二,每一次的启发都燃亮心灯。现场的精彩纷呈无法用语言一一呈现,特撷取其中精要与未能到场的朋友们共享。本篇纪要合计6683字,虽人生像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还是希望我们细水长流的这一点点努力能够留下点滴五色时间的痕迹,让每一次现场的缤纷化为心底的永恒。

一人

第二十六期主讲嘉宾:崔乃予老师


崔乃予老师是一本

对任何事情都抱持着

开放的态度

和心生自在的欢喜

的书

一书

哈佛大学备受欢迎的幸福课

幸福就在当下一刻

让你更加幸福的一本书

黄色周五 | 哈佛王牌课《幸福的方法》:要幸福,只需学会三件事
值得读 | 《人民日报》:20种提升幸福的方法!
随心周六 |《幸福的方法2》: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选择乐观而有意义的生活
黄色周五 |《幸福的方法》:人的幸福主要源自内在

一世界

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

从书中读出什么
取决于读者的阅历、思考和践行
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让我们一起走进崔乃予老师这本书

崔乃予老师是蓝色的

每周读一本书,致力于终生成长

崔乃予老师是红色的

立志35岁实现财务自由

崔乃予老师是绿色的

每周去三次健身房,保持着充沛精力

崔乃予老师是白色的

周写一篇文章,有着自己的思维体系

崔乃予老师是黄色的

乐于分享,散发光与热

五色的崔乃予老师

如下摘自一人一书线下读书活动常驻“笔记侠&学霸蓝心老师精彩纪要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幸福的定义
从引入主题这一点上看,Kevin老师就很有授课经验,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提供若干种答案,再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人抑郁”的例子来引出“有钱人就是幸福的”、“功成名就就是幸福的”、“名利双收就是幸福的”等命题都是错误的。


那么,有关幸福,有哪些误区呢?
第一种就是“忙碌奔波型”的幸福观。它把“成功”等同于“幸福”,所有的忙碌奔波只为完成目标后后一刹那的幸福感,然后继续疲于奔命地奔向下一个“成功”的目标。

把Kevin老师的PPT放大,于是看到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作息安排表,我想说,读书时期,我也曾是这样一个不给自己留半点喘息时间的人。现在想想,忍不住哑然失笑:生命,是用来分秒必争的吗?还是用来找寻幸福的?


第二种是“享乐主义型”的幸福观。它通常发生在富二代身上,不劳而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非常无聊。用Kevin老师的话讲,“本来富二代的钱他们一辈子也花不完的,但他们通常会因为无聊而寻找自身价值,进行各种投资,结果很快就把钱败光了”。他讲到这儿的时候,书友们全部哈哈大笑:的确如此呀!不知为什么,我脑袋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王某聪,哈哈~

第三种是“虚无主义型”的幸福观。如果说忙碌奔波和享乐主义还有一些积极因素在里面的话,拥有“虚无主义型”幸福观的人是沉浸在过去的人,并且为了过去放弃了现在和未来。俗称“躺平”。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完全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就是第四种幸福观啦!“感悟幸福型”!它认为“幸福=快乐+意义”,“快乐”代表“当下的利益”,“意义”代表“未来的利益”。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讲完了四种类型,再进行下面这四个象限的总结提炼,是不是就觉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了?
那么,你吃了个什么类型的汉堡?
对我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吃的是“速食汉堡”,在现在以及未来,我想拥有吃“理想汉堡”的能力。


第二部分:幸福的方法
这也是今天读书会的重中之重了。
Kevin老师从自己的视角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不仅让我眼前一亮,更让我对它的理解加深了几分,下面逐一还原:

1.幸福目标法。
有目标的人会更幸福。
Kevin老师以《徒手攀岩》这部电影为例,谈到徒手攀岩者通过设置无数个小目标,从一次又一次先是戴着绳索攀岩,到最后实现徒手攀岩,获得挑战自我成功后的巨大幸福感。徒手攀岩者有一半都会在挑战的过程中死去,但却有一个又一个勇敢者站出来,前赴后继地进行这项运动,那种幸福,或许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理解得了的。
“我一遍遍经历恐惧,直到不再恐惧。”有一位徒手攀岩者在纪录片里如是说。徒手攀岩之于他们,应该是重新活了一次吧。

在这一刻,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真正认可的小目标吧。

2.幸福学习法。
在这一部分里,Kevin老师以陈毅沾墨水吃饼的故事、安培发现安培定律的故事,向大家诠释了专注带来的满满的心流体验,从而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通过下面这张大图,就能很清晰地看出来,Kevin老师正是通过输出这本书的内容,把这本书教授给他人,来实现了对这本书最大程度的学习。

他同时还提到,目前大卖的“手机盒神器”,也正是契合了人们对于专注的需求、想要摆脱手机而做出的努力。
此外,他在现场还引导大家如何用心地吃一瓣橘子:闭上眼睛——先闻一闻橘子的味道——然后把它轻轻地放到嘴中——感受它的形状和温度,以及对味蕾带来的刺激——轻轻地嚼动,感受它的汁水在口腔里肆意奔流的美好——咽下去,感受肠胃对它的欢欣接纳。
他说,如果你每次吃饭也按照这个流程走一遍,你一定会对一餐饭有着更深的感恩。
嗯,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与橘子和饭菜建立了链接的缘故吧,我想。

3.幸福工作法。
在这一部分里,Kevin老师带大家一起看了《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的片段,它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小野二郎的人如何通过开一家小小的寿司店,最终实现人生目标的故事。

虽然只是看了几个片段,但依然有好几个细节打动了我:
比如纪录片里说,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时刻,只有有心的人才能把它们全部展现在一餐饭里,从而让顾客体验到最极致的口感,获得幸福。
比如纪录片里说,小野二郎与很多供应商都保持着持久的信任关系,有的供应商只把某种米卖给小野二郎,因为只有他才能把那种米的香味给做出来。
小野二郎正是把无数个细微之处做到极致,才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寿司店,也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无疑是幸福的。

书中还提到了“工作的最佳选择=意义+快乐+优势”的观点,这与我喜欢坚持的寻找自己使命的“三步曲”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想做的(意义)+你喜欢做的(快乐)+你能做的(优势)”。
但更妙的是,Kevin老师又加了个维度——“前景”,这样公式就变成了“工作的最佳选择=意义+快乐+优势+前景”。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4.幸福的亲密关系。
Kevin老师通过分享《心灵捕手》和《人生果实》两部电影的中心内容,告诉我们,无论是师生之爱还是夫妻之爱,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5.助人与感恩。
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坚持记录自己每天的小确幸,真的可以让人在身体上更健康、在心理上更幸福。详见每天一个小善意(23.3.1-23.3.5),截至目前已经记录了92次,每次记录5-10天不等。如下图:

诚如作者所言,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而不是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
《当下的力量》和《心灵奇旅》是Kevin老师在这部分给出的用心推荐。

6.自我接纳。
Kevin老师关于这一段的分享,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顾城的那句诗:“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每一个人,尤其是女性,想从妄自菲薄的“我不配”变成信心满满的“我值得”,需要走太长太长的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皆如此。

是的,想让别人爱你,先从爱自己开始。
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7.简单的快乐。
在这一段分享里,我特别特别认同的一句话是: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生命留白,给自己的心留白,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于读书、码字、思考、陪伴,我们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不管是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还是简化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对物质的需求越少,才能给我们的精神留下足够多的空间。

8.运动使人快乐。
这部分是Kevin老师在现场分享的,他用自己妈妈坚持运动的例子告诉大家,运动后身体会分泌多巴胺,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更加热爱生活。在这里他推荐的书是《运动改造大脑》。

9.幸福至上的原则。
幸福至上,就是要把获得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当我们制定了这样的目标时,可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从此后,我只需要享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快乐就好了。

第三部分:现场研讨
上面是Kevin老师找到的人生意义与动力。

最后是他给出的实现幸福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了?
活动感想
【以本人提供文字为准】
蓝心:今天是一本体验幸福的书。
在分享一开始的时候,Kevin老师问了现场书友三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你给自己的幸福打多少分?你觉得自己幸福的来源是什么?
我是第一个回答者。我的答案是:我很幸福,我给自己的幸福打95分,我的幸福来源是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这是我的心里话。
最近确实被问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次职务晋升的机会,但必须去外地,具体要待几年不好说,你是会接受还是会放弃?
我毫不犹豫地说:坚决不去。
为什么呢?
因为它会打破我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状态。如果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薪水要以远离家庭和孩子为代价,要以无法陪伴孩子成长为代价,我不觉得那是多好的机会,那样的机会,我情愿放弃,绝不后悔。
这其实就是个底层逻辑问题:你是把个人成功和事业放在第一位呢?还是把家庭孩子放在第一位?亦或是把实现两者的平衡放在第一位?不同的选择,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说到底,不同的选择,突显了不同的对于幸福的定义,也突显了不同的价值观。
Kevin老师的这堂《幸福的方法》课,正是教我们如何定义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以及如何把幸福作为终极目标去追求,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一点也不奇怪这门课会成为哈佛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生而为人,谁不想得到幸福呢?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蓝心个人公众号】
2023·小一大书悦读会·第8场】崔乃予领读《幸福的方法》 纪实
【2023年·第11本书】《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和摘抄笔记

王倩:今天是一本“哈哈哈 哈哈哈”在敲幸福门的五色书。

第一串“哈哈哈”,概因晓一出公差,小乔周日参加公司培训,都不能亲临现场,于是抓我客串主持人。除了感谢晓一对俺的高度信任,更加得意的是,参加一人一书线下读书会出勤率最高的幸运者,我是可以和晓一平起平坐,并列第一的啦!

第二串“哈哈哈”,则是因为有学霸蓝心老师做后盾,有比我还早到的富有责任心的苗苗做先导,有最能调节现场气氛的阳阳的光临,又邂逅了几位新朋(曹老师,小夏同学,Vanessa)和老友(邵老师和韵诗),大家共创共享的“合家欢”氛围愉快给力,其乐融融。

2006年,毅然决然丢掉爸妈眼中的铁饭碗——某国营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好工作”,就是因为不能由内而外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存在感。也就是那段时间,在网易公开课上追剧一般地看完了由泰勒·沙哈尔教授主讲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给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和想要换种活法的底气与勇气。不过,等到图书正式出版后,反倒没能得空认真演练《幸福的方法》。

当得知“一人一书”线下读书会将邀请到兼具“三高Yan(颜·言·盐)值”的Kevin老师分享本书,于是又临时抱佛脚,连听带看,提前浏览完了《第一篇 什么是幸福》。其中的两段说文解字,印象深刻,抄录如下:

一、英文“幸福”(happiness)一词源于冰岛语里的happ,其意思为运气或是机会。happ同时也是“偶然”(happenstance)这个词的来源。我可不想凭着运气去获得幸福,因此我决定寻找并理解它的真意。

二、在英语的语源学里,“concept”(概念)和“conceive”(构想)的近似关系并非偶然。通过概念,通过语言,我们才能有所构思,新的现实才能显露。在希伯来语的《圣经》里,上帝用语言创造了世界,他说让光明照耀这块大地吧,然后就有了阳光。《约翰书》中开始的部分是“原初,我们有的只是语言”。同样美国也是以宣言的方式建国,通过语言表达了国家的目标、任务和价值观。

现场Kevin老师领读本书的分享方式,是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专业套路来解构的。即: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