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面中拽着炸弹的他拍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照片,却不曾想,他的这一

 Loading69 2023-04-15 发布于四川
画面中拽着炸弹的他拍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照片,却不曾想,他的这一个举动,竟然改变了一整个中国的命运!
 
阅读开始,请伸出您的贵手点击一下关注,希望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和分享哦[心]  感谢您的支持![比心]
 
1888年的严冬,四川金堂的一个小村落里,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从这个婴儿出生起,凡是见过他的同乡人都夸他长得有气概,将来必成大事。也正是这样,婴儿的父亲为他取名为彭家珍,意为保护家族,振兴祖国。
 
在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人人都求自保,只要能吃上一口饱饭就是万幸了,何谈家国大业?可彭家珍的父亲作为一个农民,却心怀家国之志,他坚信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把书读好了,才能够明事理,济天下。
 
因此,彭家珍的父亲即使自己都不能吃饱穿暖,却坚持供彭家珍去读书,希望自己多年来无法完成的夙愿在自己儿子身上实现。
 
彭家珍深知父亲的不容易,他看着年迈多病的父亲日日在田里面辛苦劳作,风吹日晒也没有喊过一声累。彭家珍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在书中了解到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而国家富足的桃花源世界,却惊讶地发现现实并非如此。
 
彭家珍看着身边贪婪贫穷的同乡,他们被苛捐杂税压得抬不起头,而清政府则昏庸无能,社会一片混乱。自幼便以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为榜样的彭家珍不忍看着自己的祖国如此堕落,他立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挽救这个深陷于水火之中的国家。
 
1906年,彭家珍在同辈的介绍之下,加入了由孙中山等人创立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从前在四川金堂那个穷乡僻壤里,彭家珍的理想与抱负是从来得不到认可的,除了日夜辛劳供他读书的父亲之外,其他人都会嘲笑他是只会死读书的傻子。可乡人愈是嘲笑,就愈发坚定了彭家珍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祖国现状的理想。
 
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彭家珍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在与黄兴,宋教仁,李四光等人的深入交流下,彭家珍从一个只识书中内容的“书呆子”逐渐开始开眼看世界,他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与无能,以及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性与可鉴性。
 
在一群革命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同盟会的建设事业比大家想象中的要为顺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炮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把。短时间内,十几个城市宣布独立,革命势头意料之外的向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虽然这次革命看起来进行地十分顺利,但只有真正身处于革命之中的人才明白,这条革命道路走得有多么曲折,多么艰辛。
 
清政府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即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但在满清贵族和列强的层层压迫下,也很难得到迅速有效的发展。
 
同盟会的主要干部开了几次会议,讨论得出了这样的决定:只要把清王朝宗室首领良弼杀死,革命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但,谁去杀了他?
 
一阵沉默后,彭家珍毅然站了起来,说:“让我去!”彭家珍全然不顾身边好友的劝说,当即开始筹备起了秘密刺杀良弼的计划。终于,在准备了十几天之后,彭家珍开始了他的计划。
 
1912年的一天,彭家珍借口与宗室首领良弼商谈国家事宜,用自制的炸弹将良弼炸死,而彭家珍自己也壮烈牺牲了。
 
在现场,有人拍下了彭家珍生前的最后一瞬间。即使是一张黑白的照片,却可以从中看出他坦然赴死的决心,以及对于祖国大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良弼死后,清政府没有人再敢阻止革命的进行,而清宣统帝也在不久之后宣布了退位,彭家珍的这一举,让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彭家珍的那张照片现在正挂在革命纪念博物馆中,没有一个看过这张照片的人不为之动容。那一份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蓬勃的生命力可以穿越一百多年的时间,从那张发黄的照片里折射出来,让所有人深深感动。
 
彭家珍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正值意气风发的少年时。而这个伟大的革命战士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把生命托付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彭家珍的革命精神不该只被记在那张照片里,还该被牢牢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放在中国正在走的发展道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