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2年,彭家珍殉国后的情景,画面中的他,虽然已经离世多时,但

 十分书馆 2023-03-19 发布于吉林
1912年,彭家珍殉国后的情景,画面中的他,虽然已经离世多时,但他插在上衣口袋的右手,还拽着另一个用白围巾包裹的炸弹,可见他是以必死之心要完成这个任务的。

最终晚清重臣良弼被炸死,彭家珍业殉国了。

被称为“清末第一刺客”的彭家珍一生相当不凡,他生于乱世,父亲是个爱国实业家。受父亲的熏陶,彭家珍天资聪颖、视野辽阔。

他既能熟读四书五经、又能接受西方科学理论那一套学说。

彭家珍自小看遍中国饱受欺凌的沧桑,满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深深刺痛他的心。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满腔的爱国救国的抱负。

后来彭家珍考入了满清政府开设的四川武备学堂,因为成绩优异,他曾被学校选拔去日本考察军情。

也就是这次日本之行,既让他看到日本军事的强大之处,更让他接触到一批和他一样有理想的有志之士。

1905年,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彭家珍秘密加入同盟会,跟随着孙中山先生活动。

回国之后,他虽然被清政府安排在四川的高等军事研究所工作,但彭家珍依然心系同盟会,他一直在暗中支持同盟会各项活动。

后期的彭家珍致力于招兵买马招募同盟会同僚,与此同时他还多次策划暗杀满清高官的行动。后来彭家珍被清政府调查革职,他本人也转入地下活动。

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孙中山来年在南京城建立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启中华民国的新纪元。

不过新政府成立之初却遭到诸多的阻挠。其中最具威胁就是以良弼、铁良为首的王亲宗室,他们不接受清政府倒台,于是另起炉灶成立了宗社党,为的就是要和同盟会对着干。

几人一直在秘密商讨如何镇压孙中山的队伍。乃至到最后,良弼调来了十万清军备战,准备同孙中山决一死战。

可别小看了这个良弼,他是满洲镶黄旗人,满姓爱新觉罗,还是道光时代清朝大学士伊里布之孙。

良弼亦是清廷的重臣。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禁卫军统领。是晚清最得力的干将。

一旦良弼围攻南京城,势必会让根基尚不稳定的民国政府岌岌可危。所以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阻止他的行为,方才有实现共和的可能。

时任天津同盟会部长的彭家珍自告奋勇拦下此活,而他要做就是找机会去接近良弼并且袭击他。在此之前彭家珍从未见过良弼,只是凭借一张相片认人。

他托人找到良弼家的住处,之后又假借“陆军讲武堂监督崇恭”的名义去登门拜访,并假意推说是老友探访。

看门的守卫没有识破他的身份,彭家珍就这样顺利混进良弼家的前厅等待他的归来。当日彭家珍口袋里握着两枚小型的炸弹,就等着“招呼”良弼。一直等到了晚上,彭家珍终于见到匆匆回家的良弼。

为了迷惑敌人,彭家珍老远就开始和良弼打招呼,呼唤他的名字。可机警的良弼顿时察觉到异样。来人不仅面生的很,而且声音也不熟悉,显然不是自己朋友。良弼大感有诈,于是他一面夺门而出,一面大喊有刺客。

此时的彭家珍正欲抛出左手口袋中的炸药,一看见良弼这番态度顿时也慌了神。末了,他不得不改变策略,一路追着良弼而跑。

可宅子中良弼的警卫迅速赶来,彭家珍自知身份已经败露,或许很难脱身。于是他拿出口袋中的炸弹,迅速打断引线,朝着良弼头上扔去。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天际,彭家珍还是错估了距离。炸弹没有落在良弼的头上,而是在良弼周围炸开了花,良弼的左腿中弹,血流一地根本爬不起来。

众人慌忙将其送医救治,而回过神想要捉拿凶手时却发现彭家珍早已倒下。

原来炸弹发生爆炸时,其中一块碎片在门框上回弹一下,正中彭家珍的脑门。彭家珍不幸当场身亡。众人没有移动他的尸体,而是喊来官府查看。

所以在彭家珍死后,才会有人在案发现场为他拍摄下这么一张照片。照片拍摄时,已经距离刺杀行动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彭家珍的遗体也已开始硬化。

可他本人却依然保持着生前的样子,他斜倒在椅子上,头上的伤口清晰可见,两腿就这么直直的伸着。

与此同时,他的右手还插在上衣的口袋中,死死拽着另外一个用白围巾包裹着的炸弹。这便是彭家珍下策:倘若一个炸弹未炸死良弼,彭家珍立马就会拉响第二个炸弹。即便自己冒着被杀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将良弼置于死地。

如此坚定的决心天地可鉴,彭家珍虽然没有机会用上第二个炸弹,但已经顺利完成了刺杀任务。良弼在送医后的第二日,因为失血过多而亡。影响革命最大的障碍终究被清除了。

良弼一死,就注定了清政府大势已去结局。因为少了这个骨干,清政府失去压制革命的最后一丝动力,也挽回不了自己倒台的命运。他死后仅仅十天,清帝溥仪就写下了退位诏书,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画上一个句号。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彭家珍的刺杀事件。事实上,他所做的这一切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推动作用。因为良弼的被刺身亡,宗社党名存实亡,清政府的倒台也是肉眼可见的加速。

彭家珍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更为孙中山政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历史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