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被称为“美国高考”的ACT(American College Test)成绩出来了,40多万考生中只有58人获得了满分。而克里斯托弗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住在肯塔基州一个人口只有3000多的城市里的少年获得了当地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克里斯家门口涌入了很多媒体。 记者们问得第一个、也是最多的问题就是“他参加了哪些考前培训课程?”或者,用我们熟悉的话就是“他上得是哪家辅导班?” 可克里斯的父母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意料。 “我们的儿子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唯一给他上的课程就是每天为他朗读30分钟。” 很震惊,对不对?但这就是真实案例,他恰好来自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也正是因为看了这个故事,才对这本书愈加喜欢。 这本书就是《朗读手册》。 作者吉姆·崔利斯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他被评为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这本书自1982年出版以来,早已成为百万畅销书。而且,每隔几年就会依据时代进步和研究更新进行修订。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很多疑惑和顾虑都解开了。 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朗读?” “孩子能够自主阅读后,还需要父母朗读吗?” “听音频算阅读吗?”等等。 在写下面的话之前,请所有家长(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先来回答几个问题,或者说是反思一下。 第一,你会给孩子读书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回答下一个题。 第二,你给孩子读书的频率是多少?每天都读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果答案是前者,请回答下一题。 第三,当孩子已经是学龄儿童了,你还会给孩子朗读吗? 如果这些问题,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这本书你真的要好好阅读了。 《朗读手册》这本书会帮你解决很多疑虑。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那么赶紧把这本书读起来! 首先,作者会告诉你“为什么要给孩子大声朗读”。通过活生生的数据,你会发现,阅读在提高学术水平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1971年至2008年,美国各州有一半的时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学生的阅读成绩却只提高了1分。 作者会告诉你,即使你的孩子能够进行自主阅读,你也需要每天给孩子进行朗读。 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孩子到了四年级,就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孩子们开始对阅读产生消极态度,这种现象被称作“四年级滑坡”。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朗读,让他们继续在阅读的路上前行。 因为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从今天开始,每天抽出30分钟,与孩子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吧!在慢慢地积累中,你会发现孩子的进步! 最后把作者引用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 育儿路上温柔坚定、不鸡不佛的海淀妈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