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人深省的“达克效应”: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

 富书 2023-04-16 发布于北京

你的认知半径,决定你能走多远。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缩小行动半径,而不是盲目自嗨还不自知。

富书作者三碗;主播:锦翎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曾经有一个叫惠勒的抢劫犯。
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戴任何面具伪装,堂而皇之地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没多久,警察就将其逮捕。
被捕时,他还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警察被气笑了,问道:“什么隐形液?”
抢劫犯一脸认真地回答:“柠檬汁啊。”
原来他在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愚蠢地相信柠檬汁抹在脸上也可以隐形。
这个笨贼成功地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的注意,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实验研究发现:
越是认知水平低的人,越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的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认知水平越低,越自以为是

“达克效应”非常好地阐述了人类认知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愚昧山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阶段,绝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阶段,开悟之坡——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阶段,持续平稳高原——不知道自己知道。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处在第一阶段的认知状态,而这类人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自以为是。
《宋人轶事汇编》中有一个典故。
说的是南宋时期,有个叫钟弱翁的县令。
自认为自己写的字很好,喜欢贬低别人的字,并总想取而代之。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讥评匾额上的字,极力撤掉原来的,并自立名目,重写一额。
然而他的字实在不好,周围人都为此苦恼。
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阁楼。
钟弱翁和下属官员一同过去,并围着站在下面,看塔的匾额上面写着“定惠之阁”,但落款上题写的姓名模糊不清。
他随心所欲地加以批评,还让一个寺僧用梯子取下匾额,待寺僧擦拭干净后走近一看,竟是颜鲁公颜真卿写的。
这时,他尴尬地回头对下属官员说:“这样的好字,为什么不刻在一个石碑上?”
于是,回去后,立刻命人把匾额上的字刻成了石碑。
据说,这件事被后来人当成了一个笑话。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钟弱翁这样的人,明明认知有限,但自我感觉良好。
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比如,当你诚意满满地将一篇好文章分享给他们时,他们却泼冷水地不屑道:
“这种文章纯粹是浪费时间,我觉得写得很一般,还不如我学生时代写的作文......”
他们总是乐于从否定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虚假的优越感,以为自己很厉害,懂得比谁都多。
但这往往暴露出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折射出自身的无知。
认知水平越低,越固执己见
庄子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不要与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它的认知只有井底那么大,大海对于它来说是认知盲区。
也不要跟夏虫去谈论冰雪,夏虫没有经历过冰雪,冰雪对于它来说是认知盲区。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认知盲区越多,反而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味地固执己见。
有位网友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某次的工作中,一位工程部的同事给他打电话,反映机器不运转,一定是出现了机器故障,需要往上报。
他告诉同事机器不运转不一定是故障,还让对方把程序编码调出来看看。
调来后台数据库一看,结果发现是代码被删除了一行。
找到原因后,他赶紧告诉同事是编程的问题,不是机器故障。
没想到,同事完全不听,给他打了半小时电话,义正言辞地认为就是机器故障。
他没有争辩,找来了老板,经老板一番查看后确认是编程问题。
这件事也让他明白,那位同事因为压根就不懂机器编码,只懂机器故障,才会固执己见。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想法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最可悲的,是这些固执己见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们只会坚守着自己的想法,洋洋自得地做着井底之蛙。
保持正向的坚持固然没错,但若拒绝倾听、拒绝学习,反而会阻碍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打破“囚徒思维”,实现自我成长
叔本华说过:“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一个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到哪里都是思维的“囚徒”。
那么,如何打破认知上的困境,逃离思维牢笼?不妨参考这三点:
1、学会自省
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喜欢抱怨或者把原因归咎于外界。
殊不知,自省才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曾国藩立志要做圣人,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每天进行自省自责。
从青年到老年,他都活在自省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完善例如脾气暴躁、虚伪、浮夸等性格缺陷。
最终他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俗话说,向内归因,向上成长。
一个人唯有学会自省,抛弃自以为是的想法,才能认清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2、提升认知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想要提升认知,一方面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将自己归零。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取得了一定成绩,就认为自己水平极高,骄傲自满,不愿再继续前进。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只有时刻拥有谦卑心,积极拥抱新生活、对待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才能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了学习上的输入后,也要尝试去输出。
比如,当你看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他人的经验分享,要去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去不断输出。
只有升维思考,才能做到降维打击。
3、终身学习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说同样大学毕业的学生,短短几年就能拉开巨大的差距?”
有人认为是家庭背景原因,也有不少人归功于运气问题。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因为同样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的人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后就打游戏、追剧、逛街;而有的人却早就在大一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几年如一日地泡图书馆学习、注重社会实践等等。
大学毕业后,那些按部就班上课的人也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后依然打游戏、逛街、刷短视频;而早在大一就开始努力的同学,毕业九个月后就拿到了融资,开始创业......”
这些看似厉害的人,他们其实有个共同特质:时刻在为未来做准备,一直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拥有成长型思维,充分发挥知识的复利效应,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人有两次重生,一次是出生,一次始于觉醒。
而觉醒,始于你的认知。
你的认知半径,决定你能走多远。
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缩小行动半径,而不是盲目自嗨还不自知。
点个在看,愿你在自知中清醒,在学习中发现不足,走出“达克效应”的怪圈,丰盈内涵,实现自我成长,成为高能量的自己。

作者简介:三碗富书作者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