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8条

 dzlbs 2023-04-16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沈氏云:此支饮上溢而呕之方也。凡外邪上逆作呕,必伤津液,应当作渴,故谓呕家本渴,渴则病从呕去,谓之欲解。若心下有支饮,停蓄胸膈制燥,故呕而不渴,则当治饮。

渊雷案:

胃炎、胃扩张等病,呕与渴常同见。若胃中停水甚多,则有不渴者。呕而不渴,为小半夏汤之证候。小半夏汤为镇呕剂之方祖,非专于逐饮而已。

原注所引《千金》,出第十八卷痰饮门,云:小半夏汤主之,宜加茯苓者是。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千金方》云:病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者,小半夏汤主之(本方加橘皮,一方有桂心、甘草)。

《外台秘要》云:仲景《伤寒论》。疗呕哕,心下悸,痞硬,不能食,小半夏汤。

又云:文仲疗脚气入心,闷绝欲死。半夏三两,洗,切,生姜二升半。上二味,纳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极效。

《圣惠方》云:治五噎,胸膈咽喉不利,痰逆食少方。半夏七枚,小者,汤洗去滑,捣,细罗为散,都为一服。以浓生姜汤调服之,患年多者,不过三服差。

《魏氏家藏方》云:殊胜汤(本方加甘草),去痰涎,进饮食。

《杨氏家藏方》云:水玉汤(即本方),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厥也。

严氏《济生方》云:玉液汤(本方入沉香水一呷温服),治七情伤感,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直指方》云:半夏丸,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亦消宿瘀,百病通用。圆白半夏,刮净捶扁,以生姜汁调和,飞白面作软饼,包掩半夏,慢火炙令色黄,去面,取半夏为末,米糊丸面豆大,日干。每三四十圆,温热水下。

《圣济总录》云:小半夏汤,治霍乱呕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作痞。

《保赤全书》云:半夏生姜汤(即本方)治小儿痘疮,噎气者。

《方极》云:小半夏汤,治吐而不渴者。

《方机》云:治呕吐而不渴者,呕剧者倍加生姜汁。

《类聚方广义》云:呕吐甚,或病人恶汤药,呕吐恶心,不能服对证方者,皆宜兼用此方。

汤本氏云:是等诸证,先用本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厚朴汤、干姜半夏人参丸等,镇呕之后,用对证方为佳。

又云:此方虽为呕吐主药,若呕吐而渴,饮复呕吐,咳呕俱甚者,非此方之主治也,宜选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

又云:此方能治哕。然伤寒大热,谵语烦躁,腹满便闭诸证未退者,当治其主证。主证既治,则哕自止。若哕甚者,兼用亦好。

汤本氏云:本方加橘皮益妙。

《方函口诀》云:此方为呕家之圣剂,就中最宜水饮之呕。水饮之证,背七八椎处,如手掌大冷者,是也。以此等证为目的,用此方,百发百中。又胃虚呕吐,谷不得下者,先服此方。不愈者,与大半夏汤,是大小之别也。

赵氏云: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结,燥可胜湿,用生姜以制其悍。

孙真人云:生姜,呕家之圣药,呕为气逆不散,故用生姜以散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