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怀军 : 北大荒往事(十七) | 连载

 北疆文艺 2023-04-16 发布于黑龙江

前言:说北大荒的往事,讲我们身边自己的故事。长篇散文《北大荒往事》用三十篇章节,详细讲述了黑龙江农垦从无到有,农场垦荒人开发北大荒,将荒地变良田,将马架子,茅草屋变成今天的高楼林立,优美如画小城镇的兴旺历史。

看到农场人,今天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我们无比感谢第一代农垦人的无私付出,第二代农垦人利用今天大型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再创辉煌。致敬农垦千千万万名普通劳动者!黑龙江农垦,两代农场人,六十年的生活经历。

   北大荒往事(十七)


  文/唐怀军

张龙,小时候骑过牛,都是附近农村生产队养的牛,在河边骑着披着麻袋片的老牛,老牛还是比较温柔的比较好骑。
而骑马张龙到现在,只有一次骑马经历,而且是军马,通过这次骑马,张龙知道骑军马也是不好骑的。
张龙十二三岁时,没有马骑,身边厂里有马号,那时的马都是拉车运输用的。
车老板摇动着鞭子,赶着马车,给单位拉材料。
春天播种,马拉犁扙,中耕,收地都用马车运粮食。
冬天,马车老板赶着马车,往地里送肥料,为明年春耕打下好基础。
厂里的马车,冬季里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到山上给职工拉烧火柴,一家一车送到家。
单位也有一匹大种马,比正常的马匹高一头,张龙,吴云龙,郑大龙,秦连虎称为俄罗斯大种马。
农场周边,有农村的牛馆放牛,十五六岁孩子家境不好,早早下来在生产队干不了重活。
生产队里,有母牛带小牛五六头,就指派他放牛马。
每天早起,牛倌把牛牵到河边草地放,放牛吃草,下午太阳落山后,牛吃饱后,再牵回到生产队里的牛棚。
小放牛和吴云龙他们岁数相仿,一帮小伙伴,看到牛就被吸引住了,和小放牛混熟了就想骑牛。
小放牛,年龄长吴云龙他们几岁,心眼多。
骑牛有条件,带一个馒头,能让我们骑一次牛,牛背上有时搭一条麻袋片,有时光板。
吴云龙,张龙,郑大龙,秦连虎他们,骑在牛背上刚开始新鲜,兴奋的心情老好了。
可时间一长累的屁股痛,腰酸背痛,裤子上还粘着许多牛油和牛毛。
牛身上,还特别招大瞎曚,叮咬人和牛总得手拿树枝驱赶。
他们骑完牛,还能在小河里洗个澡,童年的时光特别有意思。
一九八三年底,张龙参加工作,分配到离家百里的农业连队,在保养间工作,春秋两季很忙碌,平时的时候他不太忙。
边境地区,总有边防部队士兵骑军马巡逻,战士们走到张龙他们连队。
他们下马在这里休息一会,补充一下能量,时间久了大家与边防士兵们都熟识了。
那个年代,有一顶军帽,穿一件军大衣,一双军用大头鞋,那都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行头,非常地抢手,许多人花钱也买不到。
所以,连队职工,比较愿意帮助边防站,给边防站干点维修营房小活,增加了军民感情。
有一天,五位边防士兵,骑军马巡逻回来,来到连队,他们下马休息一下,大家聚在一起唠嗑,张龙看着精神头十足的战马。
张龙,笑呵呵地问一位他熟悉的战士,战马好骑吗?
战士与张龙年龄相仿,他热情地回答道,战马很好骑,并牵过来一匹白色军马递过缰绳,说一定要拉住战马缰绳。
张龙也是年轻,接过战马缰绳,就脚蹬马蹬骑在马鞍上,一松战马缰绳学着战士们的样子。
军马,就顺着连队平坦的砂土路慢慢的小跑,张龙感觉特别爽,战马驮着张龙,耳边冷风快速吹过,军马跑出去四五里路后。
张龙拉着马缰绳,骑着军马拐了回来,军马小跑非常稳,张龙也心情放松。
他啍着歌曲,而军马在一个路口,军马忽然不听指挥了。
军马驮着张龙,就向连队的马号奔去,连队的马号里有母马。
张龙骑在马背上,他使劲拉着缰绳,军马却不听命令,继续快跑不停下来。
连队马号的两窗大木门开着,但人骑在军马身上是进不去的。
眼看军马驮着张龙,跑到门口,就要把张龙从门上面木横梁刮倒了。
急中生智的张龙一伸手,把住大门上晾子木横梁。
军马一下子就跑进马号里了,张龙从门横梁上松手下来,吓的他出了一身的冷汗。
张龙冲进到马号里面,用手擦着头上的虚汗,牵出军马他再也不敢骑了。
这一次骑马,是张龙第一次骑战马经历危险,他希望以后有机会再骑一次马。
第一场大雪后,连队仿佛变成了一个童话世界,洁白无瑕的积雪,盖住了整个连队。
远处的山上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大地上,公路上,如果有行人通过,就是一趟脚印,像大师的杰作。
郑大龙,从二十多里远的连队,来看张龙。
他是搭乘着被称为50车的大胶轮拖拉机,是送电影放映队来连队放电影的顺风车。
郑大龙满面春风,张龙从他脸上看到了喜悦,郑大龙掩盖不住高兴的心情,他跟张龙说他恋爱了。
郑大龙,身高1.76米,国字脸,两道粗眉,高挺的鼻梁,满口白牙,纯正东北棒小伙。
郑大龙报告了好消息,张龙也替他高兴,心中有了一点点小伤感,他不知道自己的小公主,还在什么地方。
郑大龙的另一半,是他所在连队,连长家的二女儿红梅,当年,在连队担任统计工作。
郑大龙,在连队虽然不是最漂亮的男孩子,但是他也是一表人才。
他到连队工作后,进入机务队,在机务上开拖拉机。
连长家的二女儿红梅,开始追求他,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红梅1.6米,她的身高在东北姑娘中不属于高个,但中等个的红梅姑娘,长得非常秀气。
红梅姑娘的心细如发,她对郑大龙非常的关心。
她体贴入微,真心对待郑大龙,郑大龙对红梅,也是非常的喜欢。
时间来到了85年,那年春天,农场开始了土地承包。
连队的食堂和宿舍都取消了,张龙,郑大龙他们,都从连队回到了场部的工厂里。
这时候的红梅,她的父亲,已经从连队调到农场的科室。
红梅也进入到了农场科室,担任出纳工作。
红梅和郑大龙,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郑大龙的父亲郑长贵,已经会完亲家,两家都对孩子的婚事满意。
郑大龙与红梅,在87年夏天时登记,准备在秋季结婚。
接下来,郑大龙与红梅,就是忙乎婚礼。
两个人拍订婚照,还有准备婚礼服装这些事情,这些繁琐的事情也是非常累人的。
红梅的身体出现了一些情况,刚开始两个人,还以为红梅这一阵子操劳累着了,没有当回事儿,吃点药就好了。
红梅休息了一周的时间,上班后还是不见太好,身体还是非常的疲惫。
这时候,两个人觉得有问题出现了,他们不敢耽搁,又到了上一级医院,仔细地进行检查。
一检查出来结果两个人吓了一大跳,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可怕的结果,红梅患有白血病,而且非常严重。
他们在家里收拾收拾东西,马不停蹄,就出发乘坐火车,去往北京,要到最好的医院进行诊疗。
来到北京,出了北京火车站,两个人第一次到这里,心中最想去的天安门,长城,故宫。
但是,他们是来看病的,根本没有时间来旅游观光。
郑大龙在专科医院门口,他排了两个早晨,他才排到了就诊号。
在专科医院,红梅又进行了细致的一套检查。
几天以后,确诊的结果出来了,还是白血病,红梅心里一点缝都没有了。
郑大龙,尽管心里已经悲伤到了极点,但他表面上还在故做镇静,想方设法开导红梅。
第二天,郑大龙去医院取化验结果,走到医院门口,一位50多岁的大姨叫住了他。
这位大姨手中拿了片子,她走过来问郑大龙,小伙子,你知道XXX专科医院怎么走?,郑大龙摇摇头说,我是从外地来的,我不知道什么专科医院在哪里,你再问问别人吧
这位50多岁的妇女又说,小伙子你来看什么病来了
从农场来到北京,特别实在的郑大龙,就说出了自己带爱人要看白血病的事情。
这时候,这位大姨,好像特别的热情,她凑过来跟郑大龙说,小伙子,我拿的片子,就是我的侄子患有白血病的片子
这里专科医院,大夫已经看了,说看不了。
我家有个远房亲属介绍我,告诉我在不远处有一个老中医,老中医看这个白血病非常的拿手
这妇接着说,我正要过去到他那里去看一看,抓些中药回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
如果可以,你也抓一些中药给你爱人或许还有一些疗效〞。
郑大龙,这时脑袋已经僵僵的,听到这位大姨说了这些话。
他心里,好像抓住了一根稻草,心中就想,或许还真能有一些办法,吃中药能好一些吧。
郑大龙点点头,跟着这位阿姨,两个人一前一后离开了身后的医院。
他们一起往医院的背后小巷子里走去,他们左拐右拐,走了能有十五分钟的路程来到了一个楼里。
郑大龙跟着这位阿姨,进到一个屋子里,看到一位戴着眼镜六十多岁的老人。
坐在桌子边,屋里摆着许多锦旗,什么妙手回春,华佗再世,都是一些赞美之词。
这位阿姨,抢先一步上去跟老中医进行交流,说他的侄子得了白血病。
专科大夫,已经说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治疗,请老中医给她开上药方,她拿回去为侄子进行治疗。
这位老中医坐在那里,口中阵阵有词,嘴里一套一套的理论。
他告诉这位阿姨,不要着急,他有一些拿手的中药。
只要吃了他这些中药,无论多严重的白血病都会转危为安,慢慢就好了。
这位阿姨,在老中医这里开了药方子,又到隔壁去抓药,老中医给她开了1.500元钱的药方。
这会轮到郑大龙,郑大龙说出了自己爱人红梅的病情,老中医听的很详细,还在不住地点头。
然后,老中医说这个白血病,对他来说是小毛病,他开了中药吃了就可以药到病除,不用着急。
老中医用笔写起了药方,飞龙走走,郑大龙也看不清,也不看不懂,这些药方写的什么东西。
后来,他问老中医这些药得多少钱?老中医说1.800块钱。
郑大龙非常实在,他兜里就有1.500元钱,还有几百元钱,是住店和回去的火车票钱。
但是,为了给红梅治病,郑大龙他也是豁出去了。
郑大龙跟老中医说,我就带了1.500元钱的,你给我开1.500元钱的中药吧。
郑大龙交费拿药,他来到隔壁,在拿药的地方,他背了一玻璃丝袋子中草药。
郑大龙,背着这些中药回到旅店里,跟红梅说起了这些中药。
红梅心里也是觉得有些不靠谱,但西医对她这种病,也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郑大龙也是有病乱投医。
第二天,郑大龙,红梅两个人就来到了天安门。
他们第一次来到北京天安门,在这一之前,他们都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天安门城楼。
今天,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真实的天安门城楼,他们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
红梅,也是第一次来北京来看天安门,俩个人照了十多张天安门前的照片。
红梅一直拉着郑大龙的手,她不敢松开,好像一松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红梅她心里明白,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来北京了。
早晨,郑大龙起得很早,准备下午坐火车往回东北。
他走到医院门口,又看到这位中年妇女,她手拿的片子在跟别人说话。
就在郑大龙走到他们跟前的时候,郑大龙耳边听到,中年妇女说她的侄女儿,又患了什么病。
她又要领着别人去拿中药,这时郑大龙觉得自己受骗了。
但郑大龙是心里不甘,他不敢否认,自己去拿的中药,回家对红梅的病没有作用,只能将信将疑当真去给红梅治病。
郑大龙和红梅,经过几天的火车颠簸,他们回到了农场的场部,剩下的时间,就是他每天给红梅熬中药。
郑大龙特意买了一个铝锅,放在自己家的炉子上,每天烧煤进行熬制中药。
他每天都得五六个小时的熬中药时间,将中药熬的最后还剩一碗的量。
红梅,喝的这些又苦又辣的中药,她也是最坚强的女人,心中就是想着自己能挺过去。
这些中药,红梅一直喝了五个月,真是不容易。
红梅喝一口中药吃一口冰糖,非常苦的中药,没有一点毅力的人是根本喝不下去的。
红梅的身体日渐虚弱,越来越差,精神头越来越不足。
红梅,在秋天开始变冷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心爱的郑大龙。
她离开的父母亲,她心中是万般的无奈和不甘。
郑大龙,在红梅患病的近一年时间里,他瘦了20斤,本来魁梧的身材,变得非常的单薄。
红梅的离去,使郑大龙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才慢慢的好转过来。
郑大龙对红梅那是真心的喜欢,两个人从连队就开始谈恋爱。
一直来到场部,在他们准备要结婚的时候,红梅离他而去,他已经伤心到了极点。
敬请期待,下章节更精彩。

往期精彩作品选摘: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一)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二)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三) | 长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四)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五)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六)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七) | 散文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 (八) | 散文连载
唐怀军:北大荒往事(九) | 连载
唐怀军:北大荒往事(十) | 连载
唐怀军:北大荒往事(十一) | 连载
唐怀军:北大荒往事(十二)| 连载
唐怀军 : 北大荒往事(十三) | 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十四) | 连载
唐怀军: 北大荒往事(十五) | 连载
唐怀军:北大荒往事(十六) | 连载
唐怀军:捡来的媳妇 | 散文
唐怀军:捡来的媳妇 | 散文
唐怀军:雪丽的爱情故事 | 散文
唐怀军:发展市场二三事 | 散文
唐怀军 : 回忆五十年的好友--力哥 | 散文
唐怀军 : 八十年代连队生活记忆 | 散文
唐怀军 : 四十年前的记忆 | 散文
唐怀军 : 年夜饭 | 记忆




作者简介

     唐怀军,1963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8510农场职工。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喜欢结交文友,在鸡西市《兴凯湖微生活》,发表过《张三鞭子遇恶狼的故事》文章。在鸡西市《兴凯湖文学》,发表《我这十年》《农场姑娘叫雨晴》文章。在《北大荒文艺》发表《年夜饭》《四十年前的记忆》《八十年代连队生活记忆》《回忆五十年的好友,力哥》《发展市场二三事》文章.《墨都诗刊》发表《送牛车的往事》《鸡西,我美丽的家乡》文章。现在,耕耘在《今日头条》,笔名:北大荒二代农垦人,粉丝1.1万,发表微头条及文章2800篇。


北疆文艺简介:  一本手机杂志,一部生活笔记。我知道,打开一本书很难,但你需要关注《北疆文艺》。《北疆文艺》关注现实,尊重读者,支持原创,关注文学发展潮流、关注身边的世态人心,是了解文学世界的一个小窗,是身边饮食男女的一方舞台。互动交流,总有一篇文字会让你怦然心动!总有一个故事会让你泪流满面!开辟栏目:诗歌、散文、小说、赏读、快讯、评论、摄影、音乐等。创刊原则:支持原创,要求作品精良、浏览量超过1000+有稿酬。首发当日打赏超过50元的,50%作为稿费发放作者本人。杜绝剽窃抄  袭,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个人简介和美照,介意隐私的请注明。  你有好的稿件,我们有广阔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