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的五志与情绪演变

 简单男人888 2023-04-16 发布于广东

《黄帝内经》中有“五志”致病的说法,在情绪与疾病的研究方面,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五运行大论】、【天元纪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等篇,论述了由“五志”所产生的情绪对五藏的危害,现选择《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进行说明: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对“志”的理解,《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释意为对客观事物有感应,承受、接收事物对他的影响,能够觉知客观事物,称之为“心”,有了心的功能作用;从觉知的事物里面提取一段记忆,产生了一个需求,起来了一个念头,称为“意”;意还没有确定方向和趋势,当意念确定下来,明确了方向和趋势,就是“志”。《康熙》:心之所至谓志。是说:心所要作为的趋向就是志。《孟子》:志者,气之帅也。“志”是能够引领“气”的趋向的,是气的统帅。

 “志”是人将要行动、作为的一种趋势,可以理解为人的能量发展趋势或变化方向,是人体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功能,是生命寻求适合自身生长发展的本能作用。当这种自然功能受到阻碍或损伤时,产生的那种难受、不舒服,从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并有所表现才是情绪。“志”对于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人心理生理变化的枢纽,所以也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在《黄帝内经》中“五志”致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种情志:怒、喜、思、忧、恐所产生的疾病,是通过人生理上五藏的能量趋势“志”,作用到心理上成为情绪,又转化到身体成为疾病的过程。以下,我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1)肝藏系统

肝藏系统是人类生命的能量之源,具有为机体提供生命之气,维持生命能量的功能。肝能够贮存身体必须的能量糖元,并能产生消化食物的物质。肝藏系统还具有疏泄和解毒、抗毒、排毒的功能,保证机体气息通畅,维护生命安全。

肝藏系统的能量发展趋势“其志为怒”,在古汉语中,怒和努意思相近,都是积极向上、奋起奋发的意思,怒在心理上,努在力行上(如《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当身体的这种能量发展趋势被阻碍时,产生被压制的不满情绪,被压制达到一定程度,怒气突破界限,发生我们通常认识的“怒”的情绪——怒气。

怒气有时不显露,闷在身体里,有时表现的很强烈,称愤怒。当身体的能量发展趋势——怒,被过分压制,怒气闷在身体里,肝藏系统会受到伤害;当身体的能量发展趋势——怒过于发泄,怒气过于强烈达到愤怒,或者过于奋发、过于努力而力所不能及时,肝藏系统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怒伤肝”,努力趋势被压制或过于强势,都会对肝藏系统造成伤害。

(2)心藏系统

心藏系统的功能是为身体能量交换提供动力。“在体为脉”,脉的意思,一方面是指身体上血和气的通道,为血脉和经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而脉的另一个意思是表示脉动,脉搏。《内经》云:“脉以候阴阳”,身体气血的波动,是身体阴阳变化的表现,是阳加之于阴在人体上的表达。波动是所有能量传递的方式,心脏收缩产生的波动就是向身体各处传递能量、输送养分。心脏的这种波动,不仅仅是输送血液这样液态的物质能量,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传播,如:气的推动、能量波等。既然是能量波动,就会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变化。

人体心藏系统的能量发展趋势“其志为喜”,喜在身体本能的感觉为欢悦、活跃、躁动、波动,阳能充足向上。如果说喜是欢快的、是阳性的正能量,恨就是强烈不满的、阴性的负能量,这是心波动的两个方向。当这种波动太大,就会产生不舒服、难受的情绪。过喜,意味着正向能量波动太大,太剧烈,超过身体承受的能力,会使心藏系统受伤害;“恨”与喜相反,是负能量波动剧烈,由于恨会使人痛苦,会损耗更多体能,更容易使心藏系统受到伤害。用心过度,过喜和恨都会伤害心藏功能,所以“喜伤心”。例如“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考中了进士,高兴的发了疯,被他岳父一吓唬就好了,说明的就是“喜伤心”“恐胜喜”的道理。

(3)脾藏系统

脾藏系统是身体外部的营养能量转化为内部营养能量的藏器,人体脾藏系统的能量发展趋势“其志为思”,“思”在在身体本能感觉上表现为关联,是“丝”的感觉,是沟通渠道、相互关系、相互交感、相互影响、相互纠缠的感觉状态等。古汉语中“思”书写为“恖”,是头脑和心的沟通与联系,是心上产生的感觉作用于头脑的表达,是体感影响思维的表达。对于身体的感受方面,思的作用更加广泛,还包含了人与他人他物之间气的沟通、能量场的感应。

“其志为思”脾气的能量趋势是希望建立更多的联系,利于身体获得更广泛、更多的能量来源。思过度,关系太多、太深入,就会伤到脾藏的功能。思过度,也意味着欲望太强烈,身体欲求方面要求太多。当这些欲求达不到时,就会产生的难受、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情绪,称这种情绪为“怨”。怨的情绪往往是内含性的,会隐忍不发,内心难受,会伤及脾胃,影响消化,所以“怨伤脾”。思有时也会不足,关系太少,在身体上表现为忧郁,和他人他物少联系。有时也用“忧”表达“思”的另一方面的感觉情绪。“怨”和“忧”都是“思”过度的情绪表现,它们都会伤及脾藏的功能,所以“思伤脾”。

(4)肺藏系统

肺藏系统在身体上具有与外部环境密切相通、与大气置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作用,同时又起到隔离外界、防止外部环境伤害身体的边界作用。“肺生皮毛”皮毛的作用也同于肺,是一个既有通气、又有防御功能的身体组织。肺和皮毛使人体与外部环境密切互通,又相对独立于环境,成为自我营卫的一体。既保证从环境中吸入足够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废气,又保护机体不受外部环境伤害。

“其志为忧”的“忧”是忧患,是担忧,是预防,是防御。“其志为忧”作用在人体肺藏系统的能量趋势是预防、防卫,是提前准备的保护。当身体过度防卫,肺与外界的呼吸、气流交换就会受到阻碍,产生的不舒适、难受的感觉,造成情绪的产生,这种情绪称为“恼”。“恼”的情绪,是当身体感觉将要受到伤害时,快速切断沟通状态,“翻脸无情”就是这个意思;自我界限很清晰,看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足很清楚(本体功能的作用,清楚了解外界,对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地方进行预防),容易挑别人的错,爱挑理,也是“忧”过度的“恼”的表现;当发现他人优于自己时,担心被人伤害,会产生“嫉妒”的心理,这也是“忧”过度的“恼”的表现。相反,身体之气与外界过分通畅,就是泄气或破气,称为“悲”。“悲则气消”、“悲,气泄也”就是这个意思,“悲”是由于身体之气受到损伤而消泄的情绪表现,“悲”过深就是“哀”,身体之气衰竭。过分的防卫会阻止机体与外界的沟通,会造成肺藏功能的伤害,过度的消泄气或破气也会使肺藏系统受到伤害,所以“忧伤肺”。

(5)肾藏系统

   肾藏系统的功能是将身体的体液滤清并循环使用,排除有毒的成分;肾藏另外的功能是将随体液带来的养分收藏贮存,为身体的随时需要提供能量保障。我们的身体由肝的生发开始,进化到心传递能量,脾内外能量转化,肺在保持通气的同时形成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稳定体,最后当身体肾藏系统建立后,机体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体液循环使用,并能够贮备能量,为机体长期稳定生存创造了条件。当机体建立起一个自我完善的生命系统时,他希望巩固自己的系统,他害怕外部环境的破坏,所以,肾藏系统的能量趋势“其志为恐”。

   “恐”是恐惧、害怕。“恐”字可以分解为“巩”和“心”,理解为巩固其内在生命的意思。对外部环境有恐惧就会不愿与外界接触、联系,当外部环境对机体有过多的接触、联系时,产生的情绪称“烦”。“烦”来源于“繁”,频繁干扰一个稳定成形的机体,产生难受、不舒服引起的情绪。例如:当一个鸡蛋在孵化时,频繁地翻动牠,鸡蛋就不会很好的孵化生成小鸡,鸡蛋会很烦。人体也是一样,当他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时,频繁的干扰他,就会产生烦的情绪。当生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突然受到外界的刺激或破坏,会产生极大的恐惧称“惊”。“惊”就是由静态突然被外力作用,破坏了他的系统,使他内部系统紊乱的情绪反应。“烦”和“惊”都会使肾受到伤害,都是由过度的“恐”产生的结果,所以“恐伤肾”。“恐”的另一方面是固化自己、故步自封,过分恐惧会使肾的能量不足,活力不够,影响肾的其他功能,也会“恐伤肾”。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情绪对于身体的影响,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协同作用,有时是身体的需求,有时是心理的预期,都具有方向性、趋势性。只要人的这种趋势没有满足或过度发泄,就会在身体上起变化,甚至产生疾病;如果这种趋势得到满足,就会进入平静、安详、稳定、舒适的状态,就是健康的状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