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八段锦“五劳七伤向后瞧”,暗藏《黄帝内经》以来的小秘密

 饮膳道人 2023-03-03 发布于江西

#古籍守护人#

内容图片

识典古籍

从细微处探索真相,养生更有妙趣。

今天探讨一个看似司空见惯,

但却值得反思探索的问题:“五劳七伤”到底指啥?

流行的体育总局版如何说?

体育总局版八段锦第四式为,“五劳七伤向后瞧”。

凡是练习过八段锦的朋友都知道“五劳七伤”这个词语,但它到底是什么?

为何“向后瞧”可以针对“五劳七伤”?

如果翻看体育总局版八段锦相关书籍,就会发现:

五劳: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

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伤害。

至少,我看了十多个版本,没有发现其他解释。

我又查了国家气功协会公众号等官方解释,基本类似。

这种解释,猛一看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觉得太过泛泛而谈,不能给我们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引。

到底如何?

可以回到古籍经典中寻找答案。

内容图片

《黄帝内经》如何说?

《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所讲“五劳”主要是指形体之劳。

是通过,目视,身卧、坐、立、行等,主要是身体某种运动过度而造成的肢体不和,进而影响气血和筋骨受损。

当然,你也可以说,骨如何影响肾脏,筋如何影响肝脏等,推导出对“五脏”的伤害。但这个推导,我们不妨进行得慢一点。

《黄帝内经》有几个篇章都有讲,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如“阴阳应象大论”篇和“五运行大论”篇等。

主要是说:怒伤肝,悲更伤肝;喜伤心,怒更伤心;思伤脾,怒更伤脾;忧伤肺,喜更伤肺;恐伤肾,思更伤肾。

因此,说喜、怒、悲、思、恐、忧等情绪会影响内脏的健康。这是六种,和体育总局版的讲解不同,而且重因,并不是结果。

且,《黄帝内经》并没有单纯说某种情绪直接对应某内脏,而是有辨证逻辑在里面的。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

可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可能每个时刻情绪表达到位,多数都是不怎么“中节”。

因此会造成某种情绪,或多种不良情绪积累,会造成对身体损害。

《黄帝内经》所讲,总结而言,过度形体和情绪的劳累,超过极限而造成身体慢性损伤。

相对而言,比较具体,让我们有了针对感,可以反思和规避。

内容图片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讲“五劳七伤”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明醫論》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勞,五勞既用,二藏先損,心腎受邪,府藏俱病。五勞者,一日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日憂勞,五日疲勞。”

陶弘景认为,不健康源于五劳,五劳最先造成心肾不适,从而引起五脏六腑不合。

这里五劳指:

志劳:志,意志力,行动力,集中精力专注于事情的精神劳作;志劳,是说集中精力过久过强,用脑过度。

思劳:思考,想象等心理活动过多;

心劳:心劳其实包含了精神过度负担劳累,但单独出来,心劳应指突然的剧烈心理活动,如喜或悲情绪,通俗讲,是让你心跳突然加快地情绪积累。

忧劳:忧,主要是指忧伤情绪,是一种缓慢的长期的被抑制心理状态,情绪低沉、停滞、郁结,带有恐惧、担心,不安定于当下的心理状态;忧劳,是长期忧郁状态。

疲劳:疲,身体劳累,疲劳是身体劳累造成的精疲和神气萎靡。

总之,陶弘景所讲“五劳”包含了身体和精神过度活动。

他接着解释说“五勞則生六極,一日氣極,二日血極,三日筋極,四日骨極,五曰精極,六曰髓極。六極即為七傷。”

陶弘景,认为,五劳会表现为,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

五劳虽然侧重于精神的疲劳,但表现出来是身体(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过度使用。

并说,六极,即为七伤。

但是,陶弘景没有接着解释七伤。最终归结为,七伤,不离五脏。

内容图片

孙思邈《千金方》说五劳七伤

孙思邈《千金方》中所讲“五劳七伤”基本和陶弘景所讲一致,但也有发挥。

“五勞,五臟病。六極,六腑病。七傷,表裹受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憂勞,四曰心勞,五曰疲勞。六極者,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髓極,六曰精極。七傷者,一曰肝傷,善夢;二曰心傷,善忘;三曰脾傷,善飲;四曰肺傷,善痿;五曰腎傷,善唾;六日骨傷,善饑;七曰脈傷,善嗽。凡遠思強慮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度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暄失節傷人,故曰五勞、六極、七傷也。”

孙思邈千金方也说,五劳为,志、思、忧、心、疲五种;

六极说为:气、血、筋、骨、髓、精。

但补充七伤为:肝伤;心伤;脾伤;肺伤;肾伤;骨伤;脉伤。

又说,七种情绪:远思强虑、忧恨悲伤、喜乐过度、愤怒不解、汲汲所愿(急于成就)、戚戚所患(忧虑担心)、寒暄失节(情绪失控,恶言恶语)。

这相当于对陶弘景有了进一步解释。

内容图片

《诸病源候论》说五劳七伤

隋朝《诸病源候论》中“虚劳候”也有讲:五劳六极七伤。

五劳,也说,志、思、忧、心、疲,但同时又说,肺、肝、心、脾、肾五劳。后世说,五劳大概源于此。

六极说,和陶弘景和孙思邈同。

七伤说不同:

一种说:“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

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又说: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内容图片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黄帝内经》讲“五劳”侧重于身体的疲累;讲七伤,侧重于情绪对于身体内脏的影响。

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到孙思邈,则更强调因为精神的强烈愿望,或者说人各种意愿、欲望驱使下,造成身体过度疲乏而达极限,并因此造成身体从内到外的不和。

回到八段锦“五劳七伤向后瞧”这一式动作而言,我们发现,向后瞧更多地是活动肩颈腰背,其效果大致是放松,舒缓紧张的肩,颈椎,腰背等。因此,向后瞧,更多的作用是缓解《黄帝内经》所讲形体劳累。或者,最多可以达到舒缓陶弘景所讲“六极”。

至于说,五脏之劳,大概只能通过“放松”这两个字解决了。

当然,“向后”这个词语也可以寓意停下,放松,回头展望,也有不紧张意。但似乎有些牵强了。

巧妙的是,古人也发现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纠缠作用,精神和身体相互抑制,身心不合,而形成各种不健康。而这种不健康生活反而成了最正常的生活。

对于当代人而言,我们更有体会。

可以说,是正常的生活本身,造成我们“五劳七伤”,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五劳七伤又同时作用于我们生活,让我们生活变得也伤痕累累。

其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早有描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务快其心。”

我们耗尽精力,起居无常,每天都在这种似乎不受控制的循环中,但好像愿望又没有实现。

《黄帝内经》又说理想的生活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内容图片

对我们来说,似乎还很遥远。

但也应该向往之,并尝试做点小努力嘛!


卫昌国学

202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