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得不服 !古人竟是这样预测天气的

 逍遥_书斋 2023-04-16 发布于河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气象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远古时代,人们并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预测天气。

但是古人却凭借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天气预测方法,这种远古的天气预测方法相当神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还揭示了他们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

商朝时期观测天气的办法

其实在商朝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关注天气预测,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文章图片1

当时,商朝设立了专门负责观察、记录和预测天气的官职,这些官员被称为“观象官”,观象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动植物行为以及地理环境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他们需要关注太阳、月亮、星辰等天文现象,以便预测气候变化,如干旱、洪水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这些生物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可以为天气预测提供重要线索。

文章图片2

观象台

当时运用感官系统来观察天象,观察云的形状、颜色,感知风向和气温的变化。

商朝人发现,云的形状和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比如积雨云通常表明有雨水或风暴即将来临。

这种云层庞大而厚重,呈暗灰色,通常出现在低空,古人会观察积雨云的形状变化,来预测雨量的多少和雨势的持续时间,当积雨云逐渐变得更大、更厚时,古人就知道雨水可能会更丰沛且持续时间更长。

文章图片3

积雨云

除了积雨云外,商朝人还观察其他类型的云,比如高层的卷云表明天气晴朗,无风雨之虞,他们还注意到,当天空中的云逐渐消散时,也意味着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这在《易经》也有过描述:

“卷云之象,君子以修文偃武。”

这句话说明卷云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君子应当修文偃武,进行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

文章图片4

卷云

这种方法如果是放在今天,我们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在观察中商朝人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云的颜色与天气变化也有很大关系。

深色的云层往往预示着雨水或风暴,而浅色的云层则表示天气较为晴朗,同时人们还注意到,夜晚云层的颜色变化也能反映天气的变化。例如,夜间天空中的云层若呈现红色,往往表示第二天会出现晴朗天气;而若呈现黑色,则可能暗示着阴雨天气

文章图片5

在夕阳时分,天空中出现的红霞通常意味着第二天天气晴朗,这是因为夕阳时分的阳光穿过大气层,使得天空中的尘埃和水滴散射出红色光线,形成红霞,而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高气压区域,意味着空气较为稳定,风雨较少。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也提到了天气变化与红霞的关系记载:

“夜半而晓,有日,不复见;云如霞,风从东方来,吹击海以至于天。”

文章图片6

这里描述了一种天气现象,意思是说在夜半时出现了红霞,随后东风吹来,但天空仍然阴沉,这段记载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红霞与晴朗天气的关系,但反映了古人对红霞现象的观察。

而这其中,风向的观察也在气象预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朝人在观察风向时发现,风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天气的变化,比如东风往往带来温暖的天气,而北风则常常预示着寒冷的气候。

古人通过感知风的方向和强度来预测未来几天的气温变化,并决定何时播种、收割或转移牲畜等生产活动。

除了这些方法外,气温的变化也被商朝人用来进行预测,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气温的升高通常与晴朗天气相关,而气温的降低则可能暗示着阴雨天气。

文章图片7

古人通过观察白天和夜间气温的变化来预知天气,当夜间气温骤降时,他们会预料到雨水或风暴的来临,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感知风向和气温变化,商朝人会利用树叶、草丛或旗帜等物品来观察风的方向,当风从某个方向吹来时,这些物品会随风摆动,从而帮助古人判断风向,他们甚至还会通过观察水面的波动来感知风力的大小。

文章图片8

周朝时期通过动物预测天气

到了周朝时期,古人在天气预测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除了继续使用感官系统观察天象,他们还开始从动物的行为中寻找天气预测的线索,这种方法源于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对动物行为的了解。

燕子是古人观察的重要动物之一,因为它们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周朝时期的人们发现,燕子低飞通常预示着雨水的来临。

这是因为燕子主要以昆虫为食,当气压下降、湿度增加时,大量的昆虫会飞至较低的空中,为了捕食这些昆虫,燕子会降低飞行高度,因此古人观察到燕子低飞时,就能判断雨水即将来临。

文章图片9

燕子低飞

《诗经·大雅·泂酌》中记载:

“候彼南山,言采其桑,綦毋失望,以伐獠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关于天气预测的场景,古人通过观察燕子的活动来判断天气变化,如果燕子在南山采食桑叶,说明天气晴朗,可以前往猎区;如果燕子没有出现或采食桑叶的情况不好,就需要等待天气的变化。

除了燕子,周朝人还观察其他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例如蚂蚁搬运食物通常是一个雨前的迹象。

文章图片10

古人发现在雨水来临之前,蚂蚁会加紧搬运食物回到蚁穴,这是因为蚂蚁能够感知到气候变化,为了确保食物不被雨水冲走,它们会提前做好储备,因此古人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也能预测到雨水的来临。

周朝人还发现,动物们在天气变化前,往往会有异常的行为,比如牛羊在大风暴来临前会表现得焦躁不安,乌鸦会在阴雨天气前鸣叫异常。

周朝人在天气预测中结合了观察天象和动物行为的方式,这使得古人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这种方法不仅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还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方式。

文章图片11

气象观测器

二十四节气和农历的出现

到了秦汉,古人在对天气预测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尤其是二十四节气和农历的出现,不仅可以对当时的生产、生活提供依据,并且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单位,用以标示季节和气候变化,秦汉时期,古人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每个节气约为15天,代表了一段特定的气候特征。

文章图片12

太阳的运行规律

这些节气的划分使得古人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季节和气候变化,它为古代农民提供了耕种、播种、施肥、除虫、灌溉等农事活动的时间参照,例如在立春之后,农民开始犁地、播种;在谷雨时节,要注意灌溉和施肥;在夏至时,夏季农作物成熟,可以收割,这些活动都需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调整。

而农历的创立则是古代中国对天文学的又一重要贡献,秦汉时期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创立了以月球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农历。

文章图片13

月亮

农历的出现,使得古代农民能够根据月亮的盈亏来预测天气、潮汐等自然现象,进一步优化农事活动的安排。

农历与天气预测息息相关,在农历的每一个月份,古人都能根据历法推测出那个月可能出现的气候特征,如农历三月份多风,农历五月份多雨等,这些规律性的气候变化为古人提供了有关未来天气的线索,使得他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智慧的传承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古代天气预测方法虽然相较于现代科技显得简单,但其准确性令人钦佩,古人依靠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天气预测体系,这些方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图片14

现代气象观测场

古人预测方法与现代天气预报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动物行为、季节变化等现象来预测天气,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

而现代天气预报主要依赖科学仪器、计算机模型等技术手段,虽然预测精度高,但有时可能忽略了一些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古代天气预测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

文章图片15

现代天气雷达

由此也能看出,在历代智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古代天气预测方法不断完善,从商朝的感官系统观测天象,到周朝的观察动物行为,再到秦汉时期的二十四节气和农历制度,古人在天气预测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入,这些方法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天气,但是古代天气预测方法的价值仍不容忽视,在面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全球性问题时,古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启示。

文章图片16

通过学习古代天气预测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古代天气预测方法凭借其独特的准确性和智慧传承,成为了我们珍贵的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挖掘古代天气预测方法的智慧,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