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古诗五首赏读,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时期的牡丹往事

 与春天同行 2023-04-16 发布于河南

晚春牡丹美诗五首:绝代祇西子,众芳惟牡丹

今年还有人提议将牡丹定为国花,为何牡丹如此受中国人的宠爱呢?

晚春时节,绿多红少,青山绿水虽美,春耕原野丰茂,但总让人有着春天过去的惆怅。

因为不多久之前的仲春二月,那是各种林花绚烂蓬勃之时,花光红影,让人流连沉醉,只是这样美好的时段,终究让位逐渐深浓的青色。

但是独有一种花,在晚春的绿色中,以丰润,大气,艳美,蓬勃开放,以最娇美大气的花开,照应最青翠深浓的晚春之绿,给人路转峰回的美好,仿佛春天没有逝去,而是酝酿成了最惊艳的绿叶红花,焉不叫人狂喜?

这就是牡丹。

牡丹,原本是山野之花,上古人们主要利用牡丹的根茎,活血化瘀。神农本草,称牡丹为鹿韭,鼠姑,可以知道这种草本,往往丛生在山林里,嫩叶往往为鹿舔食,下面往往有野鼠窝,或者根茎为小动物啃食。

牡丹的奇特地方,虽然是灌木,往往根部在春天孽生红色的嫩芽,而这些嫩芽可以生长成枝干,形成新的木本,这种超强的孽生能力,使得它有了一个自己独特的名字,牡,是指的这种植物,本身就可以通过根部孽生而绵延繁殖,丹,指的是红色的叶芽或者花朵。

牡丹在隋唐之前,是作为名贵的药草草本存在的。而河北易县的山地盛产牡丹,其主要价值,就是提供药材。当地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药用牡丹,就对牡丹进行人工的种植和培养。牡丹花开虽美,也只是作为山人山花存在。南北朝时期贵族挖来一本,种植庭院,也是有便利条件,自己种植中药材,因那个时候,兼顾全民的医药体系还没有形成,谁家种植的药材多,谁家就拥有更多的医疗药材资源。 北齐 杨子华 画牡丹,贵族庭院的牡丹,已经进入了欣赏阶段。然而小众。

那么是谁让牡丹走出山谷的呢?不能不说一代昏君,隋炀帝。实际上隋炀帝还算是雄才大略,心中有理想有目标的帝王,因为他想建立秦汉一样伟大的国家。所以在隋朝洛阳西苑建设好之后,他下令全国进献当地的特产苗木,这个不是他首创,汉武帝曾经建立园林,收罗各地,乃至西域,藩属国的珍贵苗木,客观上也推动传播了植物文化。

作为河北易县,以盛产牡丹药材著名,这次则是将本地最美的各种花色品种的牡丹,装了二十箱,连土带花,进贡给西苑。山野农家的药材花卉,第一次以花叶齐整的面貌送往宫廷。估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药材牡丹真正鲜活艳丽的样子。

隋王朝不久崩塌,好在唐朝基本无有毁伤的继承了隋朝的大部分遗产,包括宫廷,影响后世的科举制度,运河。那么这些牡丹在洛阳的皇家园林,有人精心照看培植,且牡丹繁衍能力强,成为宫廷的晚春艳卉。唐高宗,就赏赐臣子双头牡丹花,这已经标志牡丹已经成为皇家的特殊花卉,作为御赐的礼物嘉奖臣子。也可以知道,皇家的培植必定胜于山野的自然生长,成为名花。

既然是名花,上有所好,下必行之。牡丹的栽培和欣赏,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先是贵族的效仿。皇家的牡丹的母本是易县的山药材牡丹,然后人工种植嫁接而来,且天然牡丹本身就色彩众多,有皇家所未及之色,那么很简单的方式,就是收罗山野牡丹,进行人工嫁接改良,求得更艳丽的花色。而有些培植出的牡丹则可以进贡皇家,成为固宠的途径。

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贪于享受,自然笑纳天下奇花。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乐》

清平乐是宫廷用以歌颂祝福太平的乐曲,唐玄宗和杨玉环在晚春时节带领臣子在御花园游春,沉香亭边种植着牡丹花,命令李白做诗,融入乐曲。

李白写下三首清平乐。这是其中的一首。

名贵的花朵,倾城的容貌,两两相对,贵妃赏花,唐玄宗在旁边开心看着。

牡丹花开,消解了晚春无花的惆怅,那艳美的牡丹花,开在栏杆边,那美丽的贵妃,靠在栏杆边尽情欣赏。

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牡丹,是皇家园林的品种,但是我却有另外的看法。

这是新品种的牡丹,不得之于皇宫,而是由地方或者官员精心培植,而后进入的宫廷。

因为正是上有所好,所以推动了牡丹新品种的种植。

这里沉香亭边的牡丹,浓红艳紫,才让早已经熟悉牡丹的唐玄宗杨玉环,更加惊艳和开心。

有人问,你有证据吗?

“绝代祇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誇兰。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

贵妃娇欲比,侍女妒羞看。”唐 · 白居易《牡丹 》节录

白居易时代距离唐玄宗时代不到百年,而白居易有一项爱好,就是收集唐玄宗时代的故事。而他本身也是宫廷高官,他所写的东西,是要经过皇家认可,不能胡说八道的。就算是传言,也要有根据,不能杜撰。一旦杜撰,就是对历史对皇家不尊重。

比如他的《长恨歌》流传不息,并没有遭到皇家官方的封杀,甚至他时代的皇帝,还说,因为白居易,家家都知道《长恨歌》,说明长恨歌里的很多事情,大致可信。

那么回到牡丹上头,白居易时代,京城和洛阳已经到处是牡丹,甚至一年一度牡丹嘉年华,他是怎么看待牡丹的来历呢?

绝代佳人只有西施,而花中美人,只有牡丹。

牡丹的存在,盖过了传说中的月里桂花,天上兰草。

大家都说,是唐玄宗开元年节,下令将牡丹花种植到宫廷里。

杨贵妃看见牡丹娇美,自己也要比一比,而牡丹之艳美华贵,一般的女孩子看见只有极嫉妒的份。

那么在白居易看来,唐玄宗时代的牡丹,应该是地方培植的新品种,唐玄宗看了高兴,下令种植宫廷。

那么皇家本身的牡丹呢?肯定有啊,但是也正是唐玄宗时代,牡丹的种植和欣赏,开始由上层扩展到民间,牡丹成为盛世美花。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盛唐 · 王维《红牡丹》

王维自然是唐玄宗时代的人,进入宫廷次数多,他看到的牡丹,绿色的叶子,悠闲安静,从容舒展,红色的花朵,有浅红,有深红,仿佛华贵的官服和舞衣。

那巨大的花朵,摇曳微垂,仿佛感叹春天即将过去,属于它自己美好的日子不多。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两点,唐朝的牡丹,以红色为胜,第二,牡丹开在晚春,留住最后的春光。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唐 · 柳浑《牡丹 》

柳浑是开元时代的进士,后来经历安史之乱,最后做到丞相。

那么作为开元时代的进士,他肯定见证了牡丹的忽然崛起。

这应该是他在唐玄宗时代,牡丹花开始流行时写的。

我最近最烦恼的,就是牡丹,需要数十千钱才买了一颗回来。

我好不容易等到牡丹开花,结果发现,这牡丹开花,也和一丈红的戎葵差不多啊。

看到这里,我笑了起来,戎葵,就是一丈红,单瓣红花。

那么可以知道,早期的牡丹,多半还是单瓣,红色,紫红色。

如果培植不当,花开像戎葵倒也贴切,辜负了他数十千钱的买花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唐 · 刘禹锡《赏牡丹》

到了白居易刘禹锡的中唐时代,牡丹经过了豪门的热捧,迅速传播开来,京城处处种植有牡丹,李商隐说,那牡丹花在长安晚春,压着街道沟渠盛开,形成巨大的花海。

当然这长安路上的牡丹,可能品种常见,但是连片的花海连接,也实在是浩大壮观。

普通人在路上,广场,开放的园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牡丹,到了晚春,踏青时节兼赏牡丹花,是为了看牡丹而出游,还是出游遇见牡丹,都无需细辨。

因为牡丹花开的季节,京城人山人海,人人都看牡丹,形成观赏出游的狂潮。

当然优质品种的牡丹,另外还有私家园林,那里的牡丹,花色更多,也更艳丽。

到了宋朝,牡丹花的观赏和培植更为丰富。

宋朝早年,就培育出了复瓣的黄色牡丹。和唐朝的颜色审美略微有区别的事,唐朝以红紫为贵,所以牡丹的花色偏向深红,紫色,但是宋朝,崇尚黄色,所以牡丹第一品,是姚黄。

姚黄可能是白牡丹的变异,人们在无数次的杂交改良中,获得了花色纯净黄色的牡丹花,黄色代表富贵,平和,雍容,仙意,雅致。

唐宋两朝对牡丹的热爱,推动了牡丹花的培植,但是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为了获得好的品种的牡丹,往往会发掘山林的野牡丹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和改良。

到了宋朝末年,原始野生的牡丹从山野中绝迹了。这实际是让许多人回味之后,很感痛心的一件事。

因为我们再也看不到最原始野生的牡丹了。只能在人们的想象当中。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晚春木香六首:开到春深压架香,新织一机黄锦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