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儿庄大战胜利后被鲜血浸透的黄土

 微湖渔夫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是一个阳光和煦、百花齐放、春色正浓郁的时节,四月到处呈现春和景明的景象, 然而,这一切都与1938年的台儿庄城毫不相干。
1938年4月,台儿庄城墙外的麦田里一片幽绿,田头的几株桃树也挤挤挨挨地开满了粉红的花。但是,田地里没有了劳作的农民,城墙内也悄无声息。
刚刚结束的台儿庄大战,已经让这座曾经繁华的水陆小城近于消失。
图片
战后的台儿庄月河街
图片
被炸毁的庙宇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农民帮忙把中国军队伤员抬往铁路。 (罗伯特·卡帕/图)
图片
泰山庙
图片
幸存者
“台儿庄”的名字始见于《明史》和明代碑文。《明史·河渠志》称“台庄”,明正德年间所立之泰山庙碑文中称“台家庄集”,万历三十四年(1606),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曹时聘,在上奏朝廷的《泇河善后事宜书》里,有“留城闸官夫移之台庄”的建议。崇祯十二年(1639)扬州兵备道在台儿庄东南黄林庄立运河防务碑一通,始载“台儿庄”一称。台儿庄一直是峄县的一个小镇,但因为运河的缘故让这里远比峄县县城更为繁荣。
明时为了解决黄河水患影响运河漕运,“避黄行运”。万历三十二年,共计260余里的泇河开凿完成这也是京杭大运河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河段,因南北水流落差让台儿庄至韩庄运河道上有了八道船闸,为了减少船闸的开闭次数,船只必须“组团”过闸,因此也延长了许多船只在台儿庄停留的时间。运河两岸的临河店铺为了方便货船装卸,修建了众多码头,来自京津、豫皖、苏鲁的商人会聚于此,周边人口也向台儿庄迁居,这座城市也因此走上了兴盛的道路。

图片战后的泰山行宫庙 摄/罗伯特.卡帕

台儿庄城虽然不是县城,但规模却和县城差不多,前清时在这里设立过参将署、县丞署、总兵行署、守备署、闸官署等衙门。城里晋商、徽商、浙商、粤商、闽商等在台儿庄云集,各种商铺和作坊加起来有一千多家,涉及的行业有百货、饮食、酿酒、粮油、印染、造纸、旅店、典当等等,门类相当齐全,比较著名的商号有“老诚茂”、“东诚永”、“秦义和”以及“醴泉酒店”、“恒济永钱庄”、“许家银楼”等等。
然而,现在的台儿庄城内已经满目疮痍。自从日军3月24日对这座城镇展开攻击以来,中国将士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半个月的激战,毙伤日军上万人,到4月7日取得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激战和飞机的多次轰炸,城内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砸烂的桌椅、破碎的瓦罐、洒落的粮食、满地的弹坑……
图片
日军在峄县城外埋葬死去的战友

400年繁华的运河古城化为废墟。

一名日军士兵事后在日记里写道:“四小时下天津,六小时占济南,小小台儿庄,谁知道竟至于这样困难!其惨状实为人间地狱。”

一名经历过台儿庄大战的幸存者说:“我小的时候,家里宅子附近的土都是黄的……等到那场台儿庄大战结束以后,搬回家,光看见地上的土黑黢黢的,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变回成黄土地了,但是一下雨,黑色又出来了……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那土里头都是血。”

图片

1938年春李同伟代理峄县县长。在台儿庄大战结束以后,李同伟一边帮助军队收拢战士遗骸,一边收集武器弹药。战斗虽然结束了,但一片焦土到处是死人,地狱景象不过如此。
光是收集的子弹便有几十万发,更别提手榴弹 炮弹 山炮 重型机枪等等,至于烧毁的车辆更是不计其数,捡了十几马车枪支弹药,收集的装备就足够武装一个营,可以想象战事是如何的惨烈。

图片

1938年4月17日,郁达夫与李侠公、庄智焕等人组成政治部代表团,与盛成组成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代表团,身兼两职,携带大量慰劳品、慰问信及“还我山河”的锦旗,前往台儿庄前线慰问劳军。
5月3日,郁达夫返回武汉,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先后写了《黄河南岸》《平汉陇海津浦的一带》《在警报声里》等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在台儿庄的所见所闻,讴歌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他以纪实风格,写了许多与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的抗战诗歌,表达了他的爱国热情,如《毁家诗纪》:
千里劳军此一行,计程戒驿慎宵征。
春风渐绿中原土,大纛初明细柳营。
碛里碉壕连作寨,江东子弟妙知兵。
驱车直指彭城道,伫看雄师复两京。
水井沟头血战酣,台儿庄外夕阳昙。
平原立马凝眸处,忽报奇师捷邳郯。
盛成和郁达夫赶往台儿庄慰问前线将士,四处奔走辛劳之余,“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到前线采访、编写完成一部书稿”,亦即是《盛成台儿庄纪事》。这部包含徐州慰劳报告、台儿庄血战记和前线通讯三部分内容的手稿当时并未刊行,它随作者辗转漂泊世界各地70余年,几经风险,最终于2007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付梓,此时距离盛成先生去世已经10年有余。
“台儿庄,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这是诗人臧克家在1938年4月15日为台儿庄大捷写的《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一诗中的句子。
1938年3月初,臧克家去西安从事文化界抗日救亡工作,后应友人电召,赶回徐州后去台儿庄战地服务。当时臧克家有诗记录去台儿庄的背景:
古都神往二十年,行脚匆匆八九天。
胜迹有情空处处,角声唤我去铜山。

图片

战后国民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但因内战而无果

1938年,面对着经历了炮火洗礼后伤痕累累的台儿庄,李宗仁曾经十分感慨地表态说,等到战争结束,一定要助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台儿庄。直到八十年后,在台儿庄,毁于战火的古城才得以重建,如今的台儿庄,碧波荡漾,青砖黛瓦,岁月升平静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